虎妈火了。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出版自传作品《虎妈战歌》,用自己的“中式教子法”震惊了美国人。虎妈在网上的照片一律是笑容满面的,而与她奉行类似教育理念的中国家长,则总给人一种愁眉不展的印象。一边是潇洒大笑的美国虎妈,一边是永远皱眉的中国家长,同样的望子成龙却有不同的面孔,他们相差的到底是什么呢?
禁止参加课外活动,漠视孩子自尊,要求孩子必须考第一,不许自己拿主意...
在虎妈看来,孩子的前途比自尊更重要;而英美国家则把鼓励当做重要教学方法...
美国家长可以放任孩子贪玩,即使没工作也会有基本保障;中国家长谁敢啊?...
对孩子的惩罚要有度。过于严苛的限制孩子,只会让他们缺乏独立见解和创造力...
2011年1月1日,北京人社局公布最新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从第13个月起,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一律按752元发放。在美国,各州平均给予失业者800美金/月的失业金,并且对失业金的给付期限做了严格的规定,不得有延迟拖欠。不健全的失业保障体系让中国孩子不能失败。
你会用虎妈的方式来教育自家孩子吗?
一个优秀孩子的首先要功课全优,如果不是门门拿A,这简直就是一大耻辱。有点智商的人不可能搞不定学校的课程,而小提琴、钢琴是为优等生添彩的面子工程,与兴趣无关。
在“虎妈”看来,自尊只是孩子掩饰软弱的面纱,让孩子醒悟的有效方法就是直面惨淡人生。而“垃圾”、“笨蛋”这些词汇是激励他们超越自我的良方,你能战胜这些,就是个无敌少年。
孩子的选择往往是图一时之快,丝毫不会想到以后的发展。而家长已经经历无数,了解社会,为孩子的前途选择一条最正确的出路理所应当。让孩子自己为自己做主只是不负责任的借口。
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除了让孩子变得懒散、产生惰性外没有任何作用。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能保证在考试中拿到全A,不要相信所谓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会是好玩的事,这个毋庸置疑。
美国的大学都是独立招生,在录取学生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而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人来评判。美国人尽量让小孩多玩,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而不是只获得正确答案。
英国人认为教育以启发学生兴趣为王道,而不是灌输知识。学校要为社会输送有各种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核心任务,启发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在德国人看来,技术工人、白领和大学教授同样应当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且各种职业间的实际收入差别不大。最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人尽其才。
日本将教育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 ”。“学会生存”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强调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美国家长可以放任孩子不好好上学,没有好工作,因为他们承担得起风险。只要是美国公民,即使失业,起码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反观中国,一旦无法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等待你的就只有低质量少尊严的生活。不是中国家长天生冷酷,实在是现实逼迫让人无奈。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每家有三四个孩子是很平常的事。那会儿实行的是“放养”,四个孩子里有一个成材,父母就够本了。但现在,第一批独生子女已进入生育期,父母外加四位老人,六个长辈的心血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高投资就会期望高回报,“望子成龙”之心必然更加恳切。
中国父母都有个朴素的心愿: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想做而没做成的人,都想让儿女接续自己的梦想,帮自己完成。换言之,每个当父母的,都在心中有一个“龙”的标准,并且希望通过自己对子女的教育、督促,使他们变成那个“龙”。所谓望子成龙其实是父母的一种自我满足。
当下中国,有安全感的不多,官员富豪都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在这种背景下,“养儿防老”这句本已有些过时的口头禅又开始不断被人们提起。简单讲,我需要儿女为我养老,而如果他(她)没“成龙”,不仅我的老景堪忧,还要饱受儿女“啃老”的摧残,那也太惨了点。
虎妈培养的虎崽,只是斯巴达的斗士。赢得了一时,赢不了永远。斯巴达可以战胜雅典,但在世界文明史上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人类至今还在共享雅典的智慧遗产...[详细]
只要她的孩子能够接受,并且能够成功,她的做法就不能算错。我佩服蔡美儿,她把自己的成功、孩子的成功秘笈传递给了大家,让美国人以后为中国人打工吧...[详细]
对孩子的惩罚与鼓励并不对立,但都要有一定的度。过于严苛的限制孩子,只会让他们更依赖父母,更缺乏独立的见解和创造力,完全丧失自己的判断力...[详细]
蔡教授的“悍母”角色在美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中,针对其孩子的实际情况,尚有可取之处,若以她的教育方式,来启迪中国妈妈将是雪上加霜...[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