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倍增计划已经悄然实行,但是否能惠及每个民众依然要用问号。加薪路上,四座大山,哪个阻碍着你?
所谓万事开头难。“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哪儿开始实行着实关键。公务员体系是试验田还是急先锋?请你来评判。
恢复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加快国退民进。这些举措都能助中国进入一个更和谐、更幸福的社会。
近日,各种加薪新闻屡见报端,旨在让国民未来五年收入翻番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提上日程。在房价、物价无边上涨的大潮里,此计划无疑让人振奋。
然而细想起来,问题颇多。民营企业利润微薄,加薪钱从哪来?公务员之前已加薪多次,再加是否合理?收入上涨是否抵得过物价的上涨?全民普涨是否等于全民不涨?收入倍增计划前路艰险实多。
61% 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不公平。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邹震表示:目前75.2%的职工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太公平,有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现在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偏低,增长相对缓慢。
20倍 2005年我国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0.35急剧上升到0.45,08年进一步升到0.48。基尼系数用以判断分配平等程度,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另有数据显示,最高10%收入组与最低10%收入组人均收入差达20倍之多。
56.5%vs36.7%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3% 多数经济学家预计,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达3%,高于4月2.8%的水平。其中,有12家机构的预测值为3%或3%以上,最高为3.2%。PPI均值由上月的6.8%回落至6.4%。对于未来通胀走势,连平预测,CPI将在年中达到2010年高点。
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都是薄利乃至微利经营。他们一无定价权,二无专利技术,活的已经很艰难了。在两年前金融危机正盛时,南部沿海大批作坊式工厂倒闭;今年春节前后,多地出现用工荒。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他们强制涨工资,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要他们的命…
众所周知,在垄断企业里,工资和收入不是一码事。工资可以很低,但收入一定不低。在没实行工资倍增计划时,就已经几次三番明着暗着涨过工资了,现在,政策来了。没政策还要制造机会涨工资,何况有政策?公务员、国企与民企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过去有句自嘲的话,叫“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现在涨工资了,按说是好事。可看看周围的物价:涨了N年的房价,在中央十几大板的打压下依然坚挺,其他生活必需品也挨着个地涨,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大蒜、绿豆都涨了好几倍。即使工资能涨一倍,面对疯涨数倍的物价,也是杯水车薪…
中国号称地大物博,实际情况是富的真富,穷的真穷。一些边远省市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资源的匮乏,不能自给自足,还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援。如果工资倍增计划搞一刀切的话,这些省市公务员、教师等的工资增长部分,仍需要中央补足。这部分的支出会加在全国纳税人的身上…
请看两组数字:一、2009年,我国个税收入占总税收的6.6%,说明个税远不是我国税收的主力;二、工薪所得个税占个税收入的63%,说明中低收入者是纳税主力。所以让老百姓收入增加,又比工资倍增更让政府省钱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减税。个税起征点涨到一万,富人还会交税,穷人可以免税,多好。
调控物价的核心就是避免与民谋利。国家在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限制价格,同时给这些必需品的提供者——粮农菜农牧民——一定的补贴。简单说,让买粮的不吃亏,卖粮的有利赚。此外,房价调控开了个好头,也请继续保持下去。否则,物价飞涨房价虚高,涨再多工资也没用。
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手里富裕,既要开源,也要节流。现实是,开源可能有望,但节流遥遥无期。老人看病、小孩上学、自己未来的养老,都是大笔的开销。看着“自制土炮抵御强制拆迁”这样的新闻,谁还会觉得生活有保障呢?如果每天都觉得活的不踏实,挣再多钱有什么用呢?
有人会说,公务员工资不一定比民企高啊,甚至只是一些外企员工的几分之一。好吧,明面上的工资可能不高,但真正的差距在于:很多地方存在价格双轨制。比如住房,很多公务员还在变相福利分房,很多大国企买地盖房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员工。挣21世纪的钱,在90年代消费,还要喊工资低?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张淑英表示,上半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同比增长8.1%。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8.4%,家庭经营收入增长5.5%,财产性现金收入增长9.9%,转移性现金收入增长31.4%。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是大幅下滑的。在搞农村合作医疗和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情况下,报销医疗费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仅仅使人均增加了6元,而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只是增加了10元。
我们的两个“千方百计”,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保持粮食总产在1万亿斤以上;二是,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6%以上。应引导农民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着力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在宁波一家蜡烛厂打工的一位年轻农民工一直在犹豫,尽管他在当地打工5年多,可是户籍却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老家。对于单位建议他上医保等社保,他说,“上到当地,交钱太多,工资要去掉一大笔;上到老家,不知道还会不会回去。”
http://t.sohu.com/wenhua
你觉得你口袋里的工资是倍增还是“被”增?你工作几年?工资增长幅度如何?
欢迎晒晒你的工资收入和支出。也欢迎献计献策,给政府支招,让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能真正得到提高,小日子过的倍儿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