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发展

孙竞、李依环、实习生曹子味

编者按: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建设教育强国”系列访谈栏目,邀请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畅谈思考体会、凝聚发展共识。

4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重庆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牵引,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聚焦关键性技术突破,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舒立春介绍,学校加快推进科研模式和创新范式变革,围绕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高质量推进“头部企业”工程,高标准建设校企融合创新研究院,一体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培育国家级基础科学中心,开展前瞻性科学问题研究、颠覆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在创新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方面,重庆大学做大做强“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重塑国家大学科技园,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技综合竞争力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的高校,重庆大学突破人才培养教育范式、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等重点难点,汇聚校企优质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共建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

舒立春认为,要将企业工程实践中的“真问题”“真需求”融入教育教学科研,推动工程教育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评价重建,探索实践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范式,打造“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生态示范,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融合”。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提升教育综合改革质效

舒立春介绍,近年来,学校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等,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进一步突出强化大能源、大制造、大建筑、大人文、大信息、大健康六大学科领域,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以一流学科专业加快对接产业体系发展。

此外,重庆大学还瞄准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现代制造业建设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等,创新产业生态链培育模式,谋划建设智谷校区,推动头部企业落户,校地企协同打造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持续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