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确定,2025年养老金调整,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

随着2025年养老金的调整日益临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多次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将更加关注中低收入群体。这无疑是对这些人群的一项重大利好消息。然而,许多人对此心存疑虑:这种“倾斜”是如何实现的?究竟会有多少提升?

毋庸置疑,2025年将被视为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年,为了促进消费,养老金的调整已纳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退休养老金不仅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更是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改善的重要来源。增加后的养老金将主要用于提升生活品质,进而更好地推动消费经济的增长。

养老金的调整确实采取了针对特定群体的倾斜政策。自2016年以来,国家每年都明确了养老金的调整方式,主要包括定额调整、与个人账户挂钩调整以及适度倾斜的三种方式。

其中,适度倾斜主要惠及高龄退休人员和来自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这部分群体将获得额外的养老金提升。针对高龄老人,大多数省份为在去年12月31日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设定了额外的养老金增加。例如,江苏省针对去年底年满70但不满75岁、75岁但不满80岁以及80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分别每人每月增加21元、29元和39元。

至于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增幅相对较大。例如,四川省在去年对生活在一至六类艰苦地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增加分别为5元、12元、20元、30元、45元和65元不等。

除了上述两大群体的倾斜政策,目前全国范围内,仅北京市对养老金相对较低的人群施行了特别政策。根据2024年调整方案,月基本养老金低于6813元的退休人员每月增加30元,而超过6813元的则增加15元。此外,任何退休人员在调整后养老金低于683元的,将补足至6843元。6813元的标准正是北京市2023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

实际上,在养老金的调整中,定额调整的部分本身也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2024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定额调整标准约为30元,对于养老金为1000元的退休人员,这一部分的增长比例可达3%;而对于养老金为6000元的人员,这一比例仅为0.5%。

此外,按缴费年限进行的基础调整,通常适用于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的人员(许多省份会将不足15年的按15年计算),一般增加15至20元。这部分调整与养老金水平无关,同样属于特殊的定额调整。

以北京市为例,定额调整为30元,而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下的部分将增加36元。结合养老金水平的最低增加部分,合计将至少增加100元。假设养老金为2000元,增长比例为5%,这将为养老金的购买力提供更为稳妥的保障。

总体而言,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将更加倾向于定额调整和基础养老金的提升,这意味着低收入群体的增加比例将更加显著。未来的养老金上调又将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