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都别吃了!中国船一趟被罚150万美元?中方亮出“雷霆手段”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海运承运商大西洋集装箱运输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阿博特警告称,这一对华“毒计”,将迫使中国制造的船舶远离美国,进而导致全球供应链失衡,并将运费推高至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对美国出口商和进口商的打击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大,”阿博特表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将破产,不得不关闭公司。”据阿博特透露,该公司已经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信件。

航运船舶(资料图)

近日,美国海运管理局递交了一份建议草案,提议对所有中国建造的商用货轮入境美国港口时,征收一笔高达150万美元的港口附加费用。这不是标准操作,也不是市场协商,而是一次典型的行政动议。文件还没审议完,国内媒体就说这相当于对中国造船业“点穴”。但被戳痛的不是中国第一时间,而是世界前十大航运企业中的那几家。地中海航运公司和达飞轮船在收到草案后,分别在内部会议上通报了初步预案,其中一个关键词很冷:船期重算。

美国的一项被《华尔街日报》描述为“史上最严的海运限制”政策,本来是想给中国制造点难题,结果不但显得美国在遏制中国上有点心急,还把全球供应链搅得一团糟。这个政策刚出台没多久,一周内就给美国经济自己来了个“七伤拳”。而中国反手就是一套组合拳,势头汹汹地在全球贸易规则中掀起了新的波澜。这项提案的核心内容就是美国打算从中国制造的船只身上捞一笔。如果一艘船进美国港口,就得掏出高达150万美元的“服务费”。

深入探究美国此举的核心目的,并非单纯针对中国造船业本身进行直接打击。表面上看,对中国建造的货轮征收附加费,似乎是在给中国造船业制造麻烦。但实际上,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意图在于影响航运链金融。通过增加使用中国产船舶的风险,让全球航运企业在选择船舶时有所顾虑。一旦航运企业因高额附加费而减少使用中国建造的货轮,那么中国造船业的订单量必然受到影响。美国这一政策的背后,是对中国造船业金融链条的精准打击。

航运船舶(资料图)

但最先崩溃的居然是美国超市: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电视机一夜涨价40%,加州中餐馆的筷子断供改用塑料叉,中国远洋的货轮集体调头绕道墨西哥,日本邮船宁可多烧30%燃油也不碰美国东海岸。长滩港堆积的集装箱让海关人员累到贴出告示:"每天只查100箱,多了猝死算谁的?" 佛罗里达主妇发现义乌产圣诞装饰从5涨到25,德州汽修厂的中国轮胎三天贵了两倍,连纽约奶茶店都挂出公告:"因吸管断货,请自带不锈钢吸管"。

中国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文共22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完善反制措施。二是细化反制程序。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实施反制过程中有权开展相应调查和对外磋商;规定反制决定应当明确反制措施的适用对象等;明确反制决定应当通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官方网站等途径发布并及时更新。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四是强化措施执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封锁与打压,只会加速追赶者的成长。中国造船业借着技术、成本以及全产业链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并且其实,如果美国非要执意“掀桌子”,到头来或许会发觉——当全球供应链因成本大幅上涨而陷入紊乱之际,唯一有能力“掀桌子”的恰恰正是它自身。这场博弈,没有赢家,而且中国已亮明态度:“你打我一拳,我必挥出反制之拳。”其实未来全球贸易的天平,终究会向实力与理性倾斜,这样的话才能维护公平与正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