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些人的人生没有太过华丽,但却被人深记;有的人一生被人误会,但自己却无怨无悔。时间总是会让真相浮出水面,而知道真相后的人们对于往往会对这个人更加的敬佩。舍生取义之人自古有之,但能够抛弃优越条件一心直取道义的女人让人更加敬佩。
正文
1940年2月,随着三声枪响,一名面容姣好的女子就倒在了上海西郊的刑场上。就在行刑以前,她还拜托行刑的军官不要对着她的面部开枪,她不想以丑陋的容颜死去。这名被秘密行刑的女子叫做
郑苹如,失去生命的时候她也才正值华年,美好的22岁。现在的我们知道关于她的记载是勇敢的抗日英雄,但就在她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却一直被世人唾弃,因为不明真相的人们一直以为她是一名汉奸。在这之后的很多年人们才真正了解到了这背后的真相。
1918年,郑苹如出生了,她的家庭背景十分优越。家庭的构成也十分的特殊,她并不是纯粹的中国血统,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父亲在赴日本留学的时候认识并迎娶了当时是在日本还是贵族的母亲,还加入了同盟会,算得上是近代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家境条件十分优越的郑苹如本可以轻松的过着自己的名媛生活,但从小在抗日氛围中的她不沉溺于现在的安乐之中,一直想要投身革命,想着要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郑苹如的长相清纯出身又十分优越,很快就被中统局陈宝骅看中了,并将她发展成了一名中统的情报人员。因为自身条件的天然优势,精通十分流畅的日语,郑苹如很快就混到了日本高官的生活圈,并秘密调查和搜集了很多情报,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但因为经常混迹于这些场合,她也被不少人说是汉奸,经常会遭到白眼和唾弃。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作,郑苹如对于这些说辞并不在意。一心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
1939年,郑苹如接到了一个重要且又特殊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成为丁默邨身边的亲密人并找准时机暗杀。丁默邨原来是军统的一名处长,但身为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的他成为了叛徒,并暗杀、残害过不少抗日英烈和抗日群众。1939年的5月,在一场由日军举办的联欢会上,郑苹如和丁默邨见了面,丁默邨好色,看着眼前的美丽女子正在邀请自己喝酒,他也不拒绝。一番觥筹交错下来他也放下了对郑苹如的戒心,当得知到丁默邨是当时郑苹如在明光中学上学时的校长时,两人的感情更加升温。接着这层关系,郑苹如不断地努力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郑苹如和丁默邨之间也变得越来越亲密。
为了暗杀丁默邨,已经培养了一段时间感情的郑苹如觉得时机快来了。并已经设计好了一个局。1939年12月21日,郑苹如以自己想买一件大衣为由诓骗丁默邨去一家已经安排好了的皮衣店,准备要刺杀丁默邨的人早早的就在店外安排好了。但丁默邨老奸巨猾、生性多疑。进入到店内的丁默邨丝毫没有放下警戒心,并通过店内的试衣镜察觉到店外的异样,觉得不对劲的丁默邨立马冲出了店面躲到了自己的车上,并让司机赶快离开这里。事后,丁默邨很快就将郑苹如当做自己的第一怀疑对象,虽然郑苹如极力的否认自己不是特务,但丁默邨还是没有那么轻易的就放过她。
直到自己牺牲的那一刻,也没有说出自己是重庆方面的人。郑苹如的小家虽不大,但却都是英雄,都是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哥哥和未婚夫都相继为了国家牺牲。也正因为这样,建国后人们发现郑苹如的牌位后,为了更好的纪念她,便将她的牌位摆在了台湾的忠烈祠中。
小结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遭到非议。自信起来,不要在意外界的眼光,只有你自己才懂你自己,别人的目光不能够成为动摇你理想的理由。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逐梦的路上努力奋斗,成功后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也都会为你的努力而鼓掌。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