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没有我,只有我们——特朗普当选后,我们推荐这几本书

特朗普当选后,《使女的故事》在美国销量飙升至畅销书排行榜第三,对美国当届总统反女性反平权,退潮到保守父权社会的政策取向是一个极有趣的镜像。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和言行已经在女性权益领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变化,美国女性权益的 “寒冬” 将至?关于女性主义、极右翼政治和反乌托邦主题的其他书籍也占据了各大榜单,这些作品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极权统治、女性生殖、科技异化等社会问题,从而更加审慎、诚挚地面对我们所处的生活。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搜狐文化编辑部为读者朋友分享9本主题好书,一起走近这个长盛不衰的社会科幻题材,思索文明道路另一种如影随形的可能。

#1

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陈小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7

内容描绘了一个女性被剥夺基本权利、沦为生育工具的极权社会,与现实中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发了公众的共鸣和不安。

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关于性别平等、自由与暴力、宗教与政治、权力等问题与我们所遭遇的现实有着极为诡异的相似性。《使女的故事》并不单单是对未来现状的黑色预言,更是一次对历史和现实的疼痛反思。

#2

我们

[俄] 叶甫盖尼·扎米亚京 著 陈超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1

《我们》里面的“大一统王国”环境十分险恶,政治上独裁,权力集中于名为大恩主的最高统治者。他利用高科技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控制:每个人都只有号码,没有姓名,住在完全透明的玻璃房子里,身穿同样的制服,吃的是化学食品,享受配给的性生活,由一位永不更替的全权“恩主”统治。

当我们彻底融为一个整体,而“我”将不复存在;当个性化不再被允许出现,那么统一的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将是“行尸走肉”;当我们都成为机器一般的序号,所有的幸福又如何不是一场海市蜃楼?

#3

美丽新世界

[英] 奥尔德斯·赫胥黎 著 陈超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6

在机械文明的社会中,人们失去了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这种对人性自由的剥夺,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空洞和乏味。

赫胥黎设想的“世界国家”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个人的全面控制,包括克隆技术、条件反射和药物操控等,这些科技手段在小说中不仅消除了个体的痛苦和冲突,还创建了一个看似和谐却极度压抑的社会。

书中使用大量的讽刺和批判手法,对科技发展、物质主义、社会等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手法使得作品在幽默和诙谐中透露出深刻的思考和警示。

#4

1984

[英] 乔治·奥威尔 著 刘绍铭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2010-4

这本小说虽然叫1984,但其实是写于1948年,是描述未来的书,它描述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现实。

极权社会之所以热衷于造神,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高度垄断和统治。温斯顿·史密斯生活在一个完全由“老大哥”监控的世界中,个人的隐私毫无存在的空间,每个人都处于被时刻观察的状态。这种对外在行为的监控并不仅仅是通过监视摄像头和秘密警察实现的,更关键的是,通过语言控制和信息篡改,进一步控制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尽管《1984》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其寓意却蕴含了深刻的现实警示力量。乔治·奥威尔并未凭空捏造一个极权社会的图景,而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精心提炼素材,尤其是二战后极权主义政权的抬头,使他深感忧虑并融入作品中。奥威尔借由温斯顿这一角色的悲剧命运,向世人发出警告:若不对权力的无限扩张保持高度警惕,个人的自由空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将逐渐消逝于无形。

#5

一个人

[美] 安·兰德 著 张林 译

重庆出版社 华章同人 2016-1

《一个人》虚构了一个没有个人只有集体的社会,人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口号和数字来标识。主人公“平等7-2521”尽管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他凭借直觉和天赋,发明了电灯,却因此被视为异端,最终逃入森林,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以其独特的视角,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由与自我价值的渴望。

通过在书中构建一个极端的集权社会,让我们看到了个体在集体中的挣扎与反抗。这本书是一部深刻探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平等7-2521”的故事,展现了个体在压制中觉醒,追求自我价值与自由的心路历程。

#6

华氏451

[美] 雷·布拉德伯里 著 于而彦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8

华氏451度,是纸张的燃点,也是故事中消防员所戴头盔的编号。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允许保留书籍,没有人读书,消防队员的职能是发现藏书并且将其焚毁。

在这里,火的意象贯穿全书,橘红色火焰吞噬一切,无意义的狂热蔓延。一册册书籍在喷火器下燃为灰烬,同时燃尽的还有历史和思想。政府软性地禁锢思维,隔绝战争等一切沉痛之事,将严肃和深刻全都化为肤浅的喜剧。

《华氏451》被誉为反乌托邦小说的经典之作,经常被拿来与《1984》对比,但不同于后者冷峻严肃的叙事和议论,本书带有很浓重的散文色彩,经常可见许多激情的、如诗歌般铺陈的语段,因此它并不属于一本政治寓言,而更偏向于一本科幻小说。

#7

大机器停止

[英] E.M.福斯特 著 康苏埃拉 译

北京东西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13-6

福斯特写这篇小说时,连电话都还没有普及,福斯特就在小说中对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做了大胆预测。事实上,福斯特的许多技术预见都成为了现实,包括即时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小说里的机器可以被看作是我们使用现代技术的缩影。人类开始崇拜机器,直到看着机器崩溃,人类陷入深渊,却无能无力。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如何修理机器,开发机器的工程师们已经不在人世。人类已经不够控制组织和社会的发展了。

福斯特的故事充满了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见解,对身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8

娱乐至死

[美] 尼尔·波兹曼 著 章艳 译

中信出版社 三辉图书 2015-5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尼尔·波兹曼

我们似乎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为了化妆术。

像如当今社会,以美国总统竞选为例,那些仪表堂堂的候选人,得到的支持一定会比衣冠不整者多,在媒体发达的时代,候选人的外在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选民的意志,比如很多政客深谙戴红领带的人看上去要比戴黑领带的人有活力;再扩展一下,对于领导者,适当展示自己有活力、亲切的一面,比如市长乘公交车上班,如果被电视报道,或者是被市民抓拍上传到网络上,影响力不可小觑,但是要注意真性情与作秀的区别。

另外,如果你衣冠不整,或者外表上有一定的“特点”,也可以成为对手攻击的对象。特朗普那一头不羁的金发已经在互联网上被恶搞衍生出了很多笑料,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表情,下一秒,很可能就是表情包届的一股泥石流。

#9

蝇王

[英] 威廉·戈尔丁 著 龚志成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4

一群六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这座荒岛并非荒芜恐怖,而是水源充足、有野猪,有孤岩,有棕榈树、椰子树、杂树、绿树成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序很快转为无序。孩子们在失去文明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后,逐渐暴露出内心的黑暗面,互相争斗、背叛、甚至残杀。这种对人性恶的描绘让人深感震撼。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完全是一部反童话的寓言。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通过孩子表现人性本恶。威廉·戈尔丁笔下,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自私、贪婪、嫉妒并崇尚杀戮,荒岛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蝇王》以寓言的形式,将人性、文明、权力等抽象概念具象化。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不其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