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荐读 |《八闽廉箴备要》

《八闽廉箴备要》

辑录福建先贤廉洁之箴言

传扬八闽清官廉吏之懿行

《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姐妹篇

林月恩 主编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定价:168.00元

本书既遵循文化育人规律又贴近高校师生实际,作为新时代高校师生廉洁教育的读本,有助于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价值导向、行为约束、生态净化等作用,推动廉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引导师生学习历史、了解文化、净化心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 成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校园风尚,促进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更好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以廉养德、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过勇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教授

本书是赓续闽派文学精神,赋予时代内涵的创新之作,还是探索文学、文化与廉政学科交叉研究新路径的有益尝试。本书打破文学与廉政之间的界限,将其融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八闽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实践。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视角来探讨历史、现实和实践逻辑。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八闽廉箴辑一

林慎思 3

陈 襄 9

郑 侠 17

张元幹 22

郑思肖 24

林 鸿 27

王 俘 30

林春泽 32

郑善夫 34

高 激 39

张 经 41

叶向高 44

谢肇制 46

林云铭 49

黄 任 53

郑光策 55

梁章钜 58

林则徐 63

林昌彝 90

郭柏荫 93

沈葆桢 100

陈宝琛 108

林 纾 118

严 复 129

八闽廉箴辑二

苏 颂 147

邱 葵 153

林希元 155

洪朝选 160

蔡献臣 162

林应翔 169

蔡复一 170

许 獬 172

池显方 183

周 凯 186

苏廷玉 189

吕世宜 194

八闽廉箴辑三

陈元光 205

高 登 208

陈 淳 210

林 弼 215

陈真晟 219

陈洪谟 221

戴时宗 224

黄道周 226

蓝鼎元 242

蔡世远 269

庄亨阳 273

蔡 新 277

八闽廉箴辑四

韩 堡 283

詹敦仁 285

王十朋 287

卢 琦 290

朱 鉴 292

蔡 清 295

俞大猷 302

王慎中 305

李 贽 308

李廷机 333

黄克缵 335

骆日升 337

施 琅 340

郑成功 342

丁 炜 345

李光地 348

陈桨仁 361

八闽廉箴辑五

杨 时 367

陈 璀 381

陈 渊 383

罗从彦 389

李 纲 398

黄 慎 404

张际亮 406

八闽廉箴辑六

黄 滔 417

翁承赞 424

蔡 襄 426

郑 樵 431

黄公度 435

王 迈 437

刘克庄 440

陈 旅 443

周 瑛 445

郑 纪 448

郭尚先 454

江春霖 457

八闽廉箴辑七

杨 亿 461

柳 永 463

张伯玉 465

黄 裳 467

何去非 474

廖 刚 476

李 侗 478

胡 宏 480

李 吕 484

朱 熹 486

袁说友 533

真德秀 535

宋 慈 543

黄镇成 545

杨 荣 547

高澍然 549

八闽廉箴辑八

郑文宝 553

杨 方 556

裴应章 558

黎士弘 561

刘 坊 568

上官周 572

邱嘉穗 574

华 品 576

童能灵 579

丘 复 581

八闽廉箴辑九

陈 普 587

张以宁 590

游 朴 594

戚继光 599

冯梦龙 602

后 记 612

内容简介

《八闽廉箴备要》是系统全面整理福建历代先贤廉洁箴言的书籍,上迄唐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文士风采、文献整理、文本叙述、文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多重维度,梳理了福建廉洁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勾勒了福建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传统。本书以廉明志、以文化人、以史为鉴,以“文脉”激活“廉脉”,是“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福建地域特征传统廉洁文化研究的创新成果,与《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相辅相成,形成富有鲜明地域性、学术性的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研究成果“姊妹篇”,以使沉眠于山野、民间和古籍中的廉洁文化焕发时代活力,从而对加强福建乃至中国廉洁文化发展研究,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推进意义。

作者简介

林月恩,福建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作及主编有《山道弯弯》《山高水长》《山歌悠悠》《山里山外》《廉洁让大学更美好》《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八闽廉箴备要》等。

序 一

过 勇

清代文学家、理学家、教育家张伯行《鳌峰书院记》中说:“闽中素号海滨邹鲁,盖自龟山载道而南,三传至考亭,而濂洛之学大著。其渊源上接洙泗,由宋迄今,闽士蔚兴,与中州埒。”福建地处祖国东南,环山临海、山林众多,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恢弘厚重、独具特色的八闽文化,既呈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传承闽越文化的古朴风韵,且浸染海洋文化的绚丽斑斓,不愧是孕育优秀文化的沃土。

2023年暑期,林月恩书记到访清华园,专程来纪检监察研究院,介绍福建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不腐”重要论述的创新做法。近年来,福建师大纪委探索实施“五抓五融合——廉洁让大学更美好”廉洁创新工程:坚持抓监督、推动“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坚持抓惩治、推动“三不腐”贯通融合,坚持抓制度、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融合,坚持抓教育、推动与立德树人贯通融合,坚持抓“双创”、推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福建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充分发挥人文底蕴深厚和社科研究见长优势,深挖福建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突出廉洁文化浸润引领和育人教化功能,推动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未期想,月恩书记于今送来“五抓五融合”廉洁创新工程的厚重新成果——《八闽廉箴备要》书稿,并嘱我作序。我为其崇文尚学之诚而感动,因其好学深思之勤而感佩,欣允写下先睹为快的感受。

文化关乎国本,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璀璨生辉,从先秦诸子到汉唐气象,再到宋元境界、明清风韵造就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华文脉。廉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明的价值取向,廉洁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孕育并发展于中华文明实践,与中华文化相伴相生,与中华文明共同成长,中华廉脉与文脉交汇融合、绵延不绝。中华廉脉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中华文脉的滋养,唯有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廉脉方能持续焕发时代光芒、熠熠生辉。

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献史料,是文脉和廉脉的重要载体。月恩研究团队从文 献史料采集整理入手,田野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广泛收集方志、族谱、家训、笔记、古代民间刻本等诸多史料中的廉洁箴言,辑居敬穷理之要,阐明体达用之学,求体用贯通之效,以廉洁通古今约自身,系统梳理熔铸于八闽文脉中的廉洁之脉,形成了《八闽廉箴备要》。本书以福建地域为经,以八闽人物为纬,共分九辑,每一辑分别对应福建的一个设区市,时间横跨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辑得先贤100余人、廉箴3000余条,清晰展现了福建传统廉洁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别开生面;以廉洁为题、以文化为根,连接历史、观照现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教化功能的赓续、传承和创新,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纪检监察学科特别是廉政文化学体系建设,具有显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殿堂,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常言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廉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往今来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育人须立德育廉。本书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和创新成果,其撷取的廉洁章句简明扼要却饱含哲理,展现了先哲厚德养廉、公正严明、崇俭戒奢、奉公自律、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等优良品德,为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以廉润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营养。

本书既遵循文化育人规律又贴近高校师生实际,作为新时代高校师生廉洁教育的读本,有助于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价值导向、行为约束、生态净化等作用,推动廉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引导师生学习历史、了解文化、净化心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校园风尚,促进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更好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以廉养德、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廉洁,让大学更美好。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福建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第二个结合”的视域,深入田野乡间,走访历史古迹,钻研经典史籍,深挖八闽大地丰厚的廉洁文化资源,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让一位位先哲贤人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读之若与贤哲比邻、与廉洁同行,为新时代高校有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纪检监察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当前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本书“横跨古今,群贤毕集”,时间跨度长、先哲人物多、史料种类全,其中不少内容为首次系统性发掘辑录,是当前最系统全面整理福建历代先贤廉洁箴言的书籍,是“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福建地域特征传统廉洁文化研究的创新成果,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是有力的推动。本书与此前出版的《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构成了富有鲜明地域性、学术性的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研究成果“姊妹篇”,进一步丰富了廉政文化学研究,不仅可作为纪检监察学相关课程的辅助教材,还为建构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成体系的文史资料支撑。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八闽典籍史料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崇廉尚洁的道德文章卷帙浩繁,从中钩沉提玄、探骊得珠需要心坚力勤之功夫。衷心祝贺《八闽廉箴备要》出版发行!同时也热诚期待更多学者主动担负起新时文化使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廉洁理论研究,讲好中华廉洁故事,推出更多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精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廉洁文化,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更多力量。

2024年1月5日

序 二

孙绍振

“文以化廉”,是福建形成的廉洁文化传统,也是把握闽地文脉与廉脉生生 不息、历久弥新根本动因的一条主线。在历史长河中,无数闽籍文士以文抒 心、以廉明志,留存下大量廉洁思想与事迹,涵育后人;凝结出崇廉洁身的价值传统,泽被后世。可以说,“廉洁”早已成为闽地文化的精神象征之一,随着闽地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彰显出鲜活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翻开厚重的典籍,阅读先贤著述,恳切言辞、敦敦教诲,依然历历在目,使人不自觉 地学“廉”、近“廉”,以“廉”修身立本。

然而,要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梳理出闽地绵延千年的廉脉与化廉之文脉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对闽地历史文化的全面把握,还需要对闽地历史名人的深至理解。学海行舟,考析提要,对学识与心力皆是双重考验。林月恩研究团队以学人的坚守与严谨进行着这项工作,从文士风采、文献整理、文本叙述、文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多种向度对闽地的廉洁文化进行梳理,探寻“文”何以化“廉”之成因。

文士所代表的是闽地文化主体性的问题,他们是闽地廉洁文化最为直接的代表,要想深入把握福建廉洁文化与思想的发展与演变,透析其内在动因,文士作为廉箴主体是绕不过去的存在。为此,本书在廉箴辑录的同时,作名士人物小传简介,彰显其品格,凸显其事迹,更为重要的是为廉箴的理解提供历史的语境。这样,廉箴既是时人对其历史时代的主观表达,又穿过历史,透映当下,从而与当时的历史现实形成动态交互。既以文士风采深化廉箴理解,又以廉箴表达丰富文士形象,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廉箴、文士与时代三者的逻辑关系。

主体性得到明晰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基础性的文献整理工作。文献收录的全而优是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文献浩瀚,体量巨大,又有诸多作品散佚其间,难以得见。为了做到文献收集的全面与精确,本书将图书检寻与实地踏查并举,从名人文士入手检索文献,梳理脉络,并实地考察八闽廉洁教育基地,感受八闽廉风,为全面系统发掘福建地区的廉洁文化内涵与价值夯实了基础。

廉箴作为语言的表达,最终要回归叙述的本质。辑录叙述的裁剪,本身也会变为叙述的一部分。从历史的视角看,将重新以历史语言的身份呈现出当下的风景。面对历史与文本,本书将时代视野与文化传统相结合,以时代之问引导廉箴的选择,以文学素养淬炼文句的精华,使本书不仅涵盖了廉洁文化内涵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当下社会在廉洁层面的重点关切,又以此为依托梳理出八闽大地的廉洁传统与发展脉络,充分体现出八闽大地的廉学、廉风和廉育,有助于深刻把握八闽文风与廉脉,探析闽廉之风由何而来,闽廉之根又要扎向何处。

透过文本层面的叙述,更要深入文学层面的研究。本书在文学领域也能为廉洁箴言的研究提供文献基础。通过将廉洁箴言置于历史语境中考察,可以深入探讨其文学性质、语言特征与文化传统,从而揭示廉箴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而透过廉箴与当下社会的关切,又能深入探讨廉箴对社会廉洁教育的影响,为当代廉洁文化的建设提供历史依据与思索方向。

无论是文献资料的整理,或是文学层面的研究,最后的落脚点都要回归到赓续与传承。八闽廉风与文风从千年前吹来,自然还要向千年后吹去。身处其中的我们如何做出应有的努力,这恰恰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月恩的这本新著,或许就是一个尝试:将历史的廉箴与时代的问题相结合,使历史以现实的面貌呈现,为八闽廉脉注入时代的养分,并最终延伸向未来的路径。统观历史,资料翔实;面向时代,梳整脉根。本书不仅是一部福建地域名人廉箴的合集,更是一部展现由古到今闽地“文以化廉”历史传统与文化风貌的全景之作。

在我看来,本书是赓续闽派文学精神,赋予时代内涵的创新之作。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流派,闽派文学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而闻名。通过福建历代名人廉洁语录的辑要,这本书不仅延续了闽派文学的传统,更将其与廉政理念相结合,拓展了闽派文学的空间与视野,使闽派文学走入到“大文学”之中,用“文以化廉”来关照社会现实,使八闽文气深深地接入了时代地气,生生不息。由此我认为,本书还是探索文学、文化与廉政学科交叉研究新路径的有益尝试。传统上,文学和廉政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但本书尝试打破这种界限,将其融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八闽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实践。这种 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视角来探讨历史、现实和实践逻辑。

显然,本书与月恩前作《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恰成“姊妹篇”,既是福建师范大学廉政文化学科研究的重要成绩,也是百年师大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成果。如果说《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以纵向的深度剖析了朱子的廉洁思想,是优秀的个案研究,那么《八闽廉箴备要》就兼顾历史与地域的深度与广度,以地域为经,以人物为纬,为我们描绘了八闽大地上历史纵深的廉洁画卷。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进一步推动八闽廉洁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与思考。

我与月恩,可谓忘年交。缘始于德化一中。他来自德化一中,在德化的风雨中成长。我也曾在德化一中任教,在那里走出了人生的迷雾,德化一中可以说是我生命的转折点。我称其为“校友”。我们又都是中文系毕业,一在北大,一在南大,一南一北虽异,文风学风却同。月恩在工作之余,写诗作文,学思不辍,喜有文章共琢磨,其古诗、词、联对古典意象驱遣自如,密度甚高,殊是难得。历党政机关卅余载得归学府,力耕闽地文化,为千年闽脉文风传承不懈努力,殊为可贵。此书得成,是古典文学的浸润使然,是闽地风物的化育使然,更是对闽人故土的热忱使然。

正如清代苏廷玉说:“夫学者,学为人也。”此书摘章炼句,选严辑精,得八闽文气,接时代地气,扬清廉正气,依《八闽廉箴备要》之引我们可学于身,化于心,践于行。

视野上,一域以观全局。通过八闽地区廉洁风貌和文化脉络的展现,照见中华文明廉洁文化的底蕴。八闽的廉洁文化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个窗口。它能让大家更好地培养高尚品格、追求廉洁典范。“开漳圣王”陈元光说:“婵娟争泼眼,廉洁正成邻。”清代福建兴泉永道尹周凯说:“君子亦洁其身,洁其心而已。”“敢以廉明矜素志。”诚哉斯言!与廉为邻,廉身洁心,当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内容上,一书以综览八闽廉脉。本书是目前最系统全面整理福建历代先贤廉洁箴言之力作,通过广泛搜集八闽廉洁文献,实地踏查八闽廉洁基地,辑出一百余人的三千多条廉箴,勾勒出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建廉洁文化的发展脉络,谱写出八闽士子廉洁风貌的灿烂篇章。所以,宋代蔡襄说:“修身莅官,清白恭畏。”清代蓝鼎元高唱:“故居官以廉为称首。居官不要钱,鬼 神犹畏之,况人乎?”

精神上,一卷以裨益万千读者。八闽大地,廉风播惠,化育后人。我相信,对八闽先贤廉洁箴言之积学,不仅是对他们品格的铭记、精神的高扬,更能为万千读者在八闽福山福水之间,涵养出心中的浩然正气。福建廉脉,也是文脉;文以化廉,更是化人。清代文华殿大学士蔡新,化用《孟子》“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而成“廉立懦顽后世师”。期待本书之出版以列廉箴,总先贤,育后世,助力实现清文士蓝鼎元的“风清日朗,大法小廉,盗息民安”之望。

2023年12月28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