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的画家迪奥明自画像
据位于莫斯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统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33种之多。
我们已经介绍了十位苏联画家所绘的插图,分别是: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列兹尼钦科版插图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2、 基布里克:
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3、 布罗茨基:中译也译成:萨瓦·布歇伊斯科
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
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
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
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中国友谊出版社2014年的译本中,采用了此位画家的插图。
7、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8、鲍里斯·阿尼西莫维奇·马尔凯维奇
力求真实,笔力稍弱。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
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
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位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插图的画家。
这位画家的俄文名字为:Анатоли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Дёмин。
迪奥明
译成中文名为:阿纳托利·马克西莫维奇·迪奥明。
他生于1925 年,逝于1987年,享年62岁。出生地在鞑靼斯维亚日斯克州科西亚科沃村。
他于1957年,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了一套插图,在前有佳作的情况下,迪奥明仍然采取了现实主义的画作风格,再现了小说里的经典场景,受到了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博物馆的青睐。
画家自画像
博物馆想用重金收藏他的作品,但是,这位画家却很却没有同意。
这个原因,笔者看了一下资料,应该是他所绘的插图,多是喀山与彼尔姆的出版社所约,而他自己也长期在彼尔姆州工作,所以这些插图,都留在了他所在的工作地的画廊与博物馆。而画家最后也在彼尔姆去逝,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也陪同着画家,留在了彼尔姆。
我们看一下这位画家的简历。
卫国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才16岁,也就是保尔参军的年龄,便义无反顾地上了战场,1942 年至 1945 年,他在沃尔霍夫前线作战,一名伞兵和一个摩托车团的步枪手。他多处受伤,留有残疾,头上的弹片一直未曾取出,直到生命的尽头。
战争结束,他重新回到了学校,195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喀山艺术学院,1950-1956 年,在列宾艺术学院的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毕业。
从 1957 年到 1964 年,他领导彼尔姆州立美术馆的艺术工作室,他创作的烙印,与彼尔姆州高度叠印。我们也就进一步理解了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所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留在彼尔姆州的原因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迪奥明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的插图。笔者共计找到了七幅插图,下面逐一展现。
迪奥明版
笔者认为,迪奥明绘制的保尔策马厮杀的场景,是所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中最为精彩的,甚至比列兹尼琴科创作的同一主题插图更具视觉冲击力。
比列兹尼琴科版
迪奥明版的插图中,保尔所骑的战马,扬起前蹄,画面极具动感,保尔挥起马刀,刺向敌人,前景上的敌人背影,已经毫无招架之力,坐等毙亡,整个画面,捕捉了战场交锋、生死存亡一触即发的瞬间,把保尔的英勇无畏精神与敌人的溃不成军的虚弱状态,作了强烈对比。
迪奥明版的这幅驱马杀敌图,唯有巴甫霍夫绘制的插图,在造型上有得一比。
巴甫霍夫插图
但论真实感,显然是迪奥明这一幅更高一筹,难怪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会看中迪奥明版的插图。
迪奥明的这一幅保尔策马图,有时还混杂在列兹尼琴科的插图里,使人以为出自列兹尼琴科之手,足见迪奥明的功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上图为保尔在与冬妮娅接触的过程中,痛打了寻衅滋事的两个小痞子,总体来说,画面比较平淡,更具漫画风,后景上的冬妮娅也不应该出现这种高高挂起的表情吧。
上图为彼得留拉士兵抢劫、屠杀犹太人的场面,前后景相呼应,揭示了屠犹场景的恐怖气氛,这也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唯一一幅复原小说里的屠犹段落的插图。
上图为筑路段落,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小说里的这一重要的叙事时空。
这是保尔在国际列车上再次遇到了波兰贵族小姐涅莉的情景,涅莉向身为修理工人的保尔挑衅,讽刺他即使在当家作主的国家里,还不得不乖乖地为她服务,相当具有刺激性。
这也反映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对革命胜利的反思,那就是体力劳动,在这个推翻阶级的国家里依然处于贬斥的地位。
这源自于作者本人在现实中的遭遇,他在写出小说之前,不名一文,连一处安身立命的房子都没有,不得不住在地下室里,他把这一切归结为官僚主义,所以小说里多处描写在胜利后,还不得不与那些剥夺他的生存权力的各种力量作不妥协的斗争,甚至运用拳头。
保尔在和平年代里的经典形象,其实就是他在火车上拔枪示警,对付那些抢夺生存空间的所谓小市民。保尔通过他的努力 ,写出了文学作品,重新获得了话语权,也获得了自己的更好的生存空间。小说的后半部分,其实就是保尔为生存而斗争的主题。
保尔的痛苦,其实就是生存的痛苦,正是在这一点上,他触动了现代人的心灵软肋,所以保尔的形象才会具有那么强烈的感染力,穿过时间的迷障与历史的变幻,保持着永恒的魅力。
保尔成功了,他的成功在于,他用话语权,重新成为生活的中心,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对他出言不逊的人,包括后期的冬妮娅、涅莉等等这些最伤害保尔情感的人,在他的小说中,都被赋予了负面的色彩与评价。保尔战胜了那些诋毁与污辱他的人。
可以看出,迪奥明版插图,除了保尔骑马的那一幅插图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它的插图都质量平平,保尔的造型都没有保持统一性,人物的外在形象与性格捕捉处于一种松散的各自为政状态,整体来说,称不上是最好的小说插图。
除了插图创作,迪奥明的油画作品也很有特色,我们选几幅看一看:
迪奥明的油画创作还是颇有功底的,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
个人感觉,迪奥明的不足,是细腻性方面差那么一点火候,或者是画家有意为之,但笔者还是喜欢列兹尼琴科版插图里的纤毫毕现、丝丝入扣的那种细腻性与真实感。
画家一般有一个怪圈, 就是画多了,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其笔下的人物会有神情与容貌的相似性。这可以理解为个人的风格,但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称之为个人的局限。
我们看迪奥明的一幅人像作品:
人物的那种忧郁的神情,我们在保尔的脸上也能看到相似的肌理。
迪奥明版的插图,不管怎么说,给我们展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多的隐秘的侧面,而画家的严格的现实主义的笔法,也让他的作品弥漫着真实感,虽然也因为这种艺术的追求,凸显了他创作手法上的不足与弱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