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郑玄注:“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中秋起源于先秦,最后定型于唐朝。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形成赏月之风。在此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赏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秋节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几经演化流转,形成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月亮在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深远。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月神崇拜和众多的月神话中,“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那些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说中的人与物,让我们头顶上的月亮成为中华人文景观和文化历史,引发无尽的遐想。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仰望夜空,我们和古人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浪漫又美妙。
策 划 | 钱琪瑶
图 文 | Kean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