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教师节,在书中读懂老师的故事 | 知书

9月10日,第40个教师节。我们为大家带来10本和 “教师”相关的好书,从个体到群像,从校园到生活。

#1

严修传

冯竺执 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4-9

严修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者之一。生活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巨变、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新旧、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他推动变革千年科举、兴办新式学校、为新教育建章立制,可谓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而南开大学则是严修先生践行其教育改革思想的一个聚焦点。

作者冯竺为突出传记文学的纪实性,参考了《严修日记》《严修自订年谱》《严修书信》以及奏折、公文、文章、对联等严修先生的遗著遗墨,从中深入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全书近30万字,以详尽的史料叙述了严修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一生。书籍的成功出版,使研究严修先生生平和事迹、感悟学习严修先生伟大教育家精神又有了新的力作。

#2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

李镇西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凤凰颐合 2021-9

“苏霍姆林斯基将我们说的“差生”或“后进生”称作“难教儿童”。注意,“差”或“后进”都是对学生属性的表述,而“难教”指的是教师工作艰辛程度。也就是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从反思教师自身工作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孩子的。”

李镇西老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历,以新的视角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深入剖析当今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内容涵盖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后进生”转化、教师素养、劳动教育、爱情教育等多个方面,帮助一线教育者更深入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并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3

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

[法] 雅克·朗西埃 著 赵子龙 译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0-1

如果说这本《无知的教师》在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出版时反响平平,但今天却存在于众多的语种里,从阿拉伯语、韩语、瑞典语直到亚美尼亚语,这就是因为,它的现实性不在于某种教人学习语言的教育方法。

教师雅科托并不授以具体的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教师只用“验证”学生是否学会。所以这套办法,甚至可以授以贫民父亲,让他们教孩子读书识字,解放智力。这不仅促生了一种社会改良的有效办法,更提出了一种平等的哲学。

它的现实性,就在于它的离奇:它间离于各种良性的教育方法,也间离于我们对各种社会的秩序与演进的思考方式本身。

#4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著 / 鹿白 绘

重庆出版社 2024-4

作者以回忆的视角,将读者拉回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疆矿区。全书以丰盈的情感体验、独特的童年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写出在大西北的苍凉与壮阔背景下,师生合力移栽一棵胡杨树的故事。

在用石头、红柳枝和油毡搭建的简陋学校里,一群求知孩童心中,树有着各种特殊的意义,胡杨树也拥有了向死而生的积极意义。

《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不仅是一部兼具文本阅读与艺术画作欣赏的作品,还可以给读者带来播撒种子、灌注希望的体验。读者朋友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富有生命力的“阅读之旅”。

#5

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

张述 著

大有书局 2023-10

这是一场扎根乡村教育途中“育人,遇自己”的双向奔赴。

15年,近500所乡村学校,3400多位支教老师,352万余节支教课程,近百万人次的乡村学生……扶贫必扶智,中国新闻社原记者张述历时七年沉浸式走访云南、广东、广西、甘肃等地,真实记录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大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一线的变迁。

从解决“有学上”到“上好学”,多元化课程带给乡村孩子们思维格局的转变,承载着无数人追求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坚持和决心。眼里有光的孩子们,给出了中国未来的样子!

#6

天行者

刘醒龙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存在着四百多万人之多的民办教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聚焦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

作者并非一味地赞颂与讴歌,没有将民办教师们刻画为伟大的“超人”,同时也渲染了他们的性格“瑕疵”和教学能力的细微缺陷。他们不同的侧面与其政治定位中的主导性格特征构成反差,却恰恰契合了民间知识分子最为真实的日常状态,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和艺术的冲击感。

#7

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赵德发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9

赵德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境的来临,我改变了主意:与其将那些素材经过虚构,加工成小说,不如直接采用非虚构的形式,把当年那些事情原原本本告诉读者。”

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赵德发老师把那个时代的自己,那个时代的农村教育,那个时代的中国一隅,毫无粉饰地展现出来。作者从15岁那年因宋家沟小学扩班老师不够,开始走上了“小老师”的工作岗位,教一群很多比自己辈分大年龄大的农村学生,从事教育一干就是10年的工作经历。这既是他教学的过程,也是他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蜕变的过程。

#8

坡地手记:小杨老师和她的大学

何大草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4-4

写好一棵树最好的方式,是写出树的伤口。是写作要法,也是生命哲学。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小杨老师教写作不追求词藻优美,不迷信名家权威,只求真实,朴素,如实地呈现出事物和人心本来的面貌,正如她的秉性,追求本真。

在大学任教的日子里她与学生王桐和长者吴爷相遇,三人在别人眼里是孤僻的、怪异的、不符合世俗评价体系的,但却在精神上契合相依,在坡地上共同度过了一段率性而为的自在时光,恰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写照。《坡地手记》是观察、想象、虚构的结果,也是从作者身体和内心生长出来的产物。

#9

书生行

聂震宁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4

《书生行》是一部教育之书,在这本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在特殊年代中感人的老师群像。它将我们带回六十年前一段岁月,见证一群青年人轰轰烈烈进行的教育实验,为了教育事业所奉献的无悔青春。正如作者聂震宁老师所言,“是一首写给老师的赞美诗”。

主人公秦子岩、舒甄好等人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他们热烈、真挚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用爱感化,用心奉献,昭示了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这转瞬即逝的一段岁月却成就了沂山一中的高光时刻,长久铭刻在学子们的记忆深处。

#10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 石榴花 著

崇文书局 2024-1

一个大学班主任,可以做些什么?在督促学业、管理班级的日常之外,黄修志给出了新的答案:书写属于师生自己的“班史”。

黄修志说:“我希望,在师生的共同奔跑中,每个人都能释放本真,寻找到安放身心的方式。这四年,我好像也穿越了时光,默默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四年间,一场各抒己见的读书会、一席师友之间的人生深谈、一次操场夏夜的歌会,悉数写入“班史”。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一个普通大学的班级师生共同撰写班级四年的历史,它作为师生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将延续进今后的生命中,在美满或困顿时刻,继续保持对世界的追问。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