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由国内各出版单位联合发布,推荐每月最值得关注的哲学思想类新书,本期是第32期。
《柏拉图的自然哲学:<蒂迈欧—克里提阿>研究》(Plato's Natural Philosophy)
[挪威]T. K. 约翰森 著,陈威 译 裴浩然 校,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2024年8月
《蒂迈欧》是西方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既讲述了亚特兰蒂斯陨落的传说,又探讨了自然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还通过宇宙的创建展现出道德和美的价值。然而,这部对话也因其文本结构的复杂和思想观念的深度,常使读者望而却步。如何融贯地解释《蒂迈欧》的文学性和哲学性,如何理解宇宙与道德的关联,便成为历代解释者的难题。T. K. 约翰森教授的《柏拉图的自然哲学》,就是解读《蒂迈欧》的典范之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目的论的进路,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和严密的哲学论证,深入探讨了柏拉图对宇宙的构想。约翰森教授不仅阐述了柏拉图如何用自然哲学来阐述伦理观念,还令人信服地指出,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如何起源于柏拉图的著作。
《古典哲学》(Classical Philosophy)
[英]特伦斯·欧文 编著,宋继杰 张凯 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
《古典哲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读本”丛书中的一种,由著名古希腊哲学专家和伦理学史专家特伦斯·欧文编选和解读,为学生引介由古希腊罗马哲学家所提出的本质性的哲学问题。本书与通常按时序排列不同,它以专题结构为特色,集中于哲学问题和观念,而非历史背景。古代哲学家著作的节选(很多是新的翻译)点缀着编者深刻的解析和评论。本书不仅可以让初学者迅速了解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而且能让他们跟着这些哲学家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生命的秩序:尼采如是说》
赵卫国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
尼采集诸多“生存论”悖论于一身:幸福与不幸,狂怒与平静,清醒与疯癫,坚强与软弱。与之相应,他的任何一个表达也都有正反相对的含义。他的言论看似不食人间烟火,而实际上,他天才地体察到资本和技术双重加持下,人的异化和世界意义碎片化的现代困境。人被囚禁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对此,尼采要肯定真实的生命。本书借鉴德勒兹、德里达、海德格尔等思想家对尼采的不同理解,从一种生命发生学的视角,对尼采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重构。内容包括柏拉图主义的结构、形成和运作机制,虚无主义的多种形态,生命视角中的自然,悲剧和艺术创造,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等主题,力求将尼采对宗教、艺术、道德、公正、价值等“人文”问题的思考,扎根于生成、存在、矛盾、实体、因果、真理、辩证法等哲学基础问题,扫除他的狂生形象,展示其清晰的哲学理路;尽量用平实的语言、贴切的例证,把尼采貌似晦涩的思想说清楚,恢复哲学家面对真实世界的本来面目。
《人类学在中国:从过去寻找未来》
王铭铭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
本书汇集了著名人类学家王铭铭二十年来以学术史为主题所作的文章和演讲,整体性地展现了一位人类学学者探寻既有本土特色又有世界视野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为读者勾勒出一条连接人类学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学术史通径。上编“先哲剪影”,描绘了蔡元培、吴文藻、费孝通等先哲百年来追求知识世界化与中国化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中编“知识地理”,围绕作者有关“三圈说”的讨论展开,关注知识与区域间的关系;下编“反思与继承”,立足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纯粹经验与自觉: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第一卷)》
西田几多郎 著,王向远 编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
《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是西田哲学首次系统的汉译,共分四卷:第一卷《纯粹经验与自觉》,是西田哲学早期理论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场所与无的限定》,是西田哲学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为式的直观》,是西田哲学后期的代表作,第四卷《艺术的成形作用》,是西田哲学立场上的美学与艺术论。本书是《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的第一卷,编译西田哲学早期(1911—1923)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成名作《善的研究》(1911)全译、论文集《思索与体验》(1915)和《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1917)中的代表性论文的选译。其中,《善的研究》提出了主客无分的“纯粹经验”这一核心概念,成为西田哲学体系建构的起点;《思索与体验》显示了西田对西方哲学的解读、借鉴与超越;《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将“纯粹经验”表达为包含“直观”与“反省”的“自觉”,使其分化和展开,从而形成自我发展与创造的体系,亦即“自觉的体系”。
《卢琴德:一部小说》(Lucinde)
[德]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 著,张红军 罗晓军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年7月
本书是德国浪漫派开创者施勒格尔的唯一一部小说作品,被视为浪漫派最大胆的小说实验。这部小说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定义男人(朱利叶斯)与女人(卢琴德)之间的关系,并且含蓄地对比其与启蒙运动的态度。小说混合了书信、寓言、双关语、象征、幻想、愿景、对话、自传、散文诗等多种形式技巧,代表了一种试图从形式上反映自然之丰富和混乱的尝试。小说的结构大致如下:前六章展示了主人公朱利叶斯的形象;中间的核心部分展示了朱利叶斯如何成为现在这样的人;后六章预示着朱利叶斯进一步的成长方向。附录部分是三篇研究性论文,其中《施勒格尔和他的〈卢琴德〉》对作者及作品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卢琴德〉中的田园诗》梳理了该小说与西方田园诗传统的联系;《〈卢琴德〉中的时间》论述了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
《简帛道家文献研究(全2册)》
苏晓威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从《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出发,依据李零对出土道家文献的分类,对目前为止已刊布的简帛道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北大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银雀山汉简等等。具体来说,把简帛道家文献分为阴谋类、道论、黄帝书、先秦道经四大类。以历史研究为本位,考察这四大类文献的文本流传、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思想内容、学派性质等,进而研究它们在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地理学传播。本书致力于对仍待讨论的出土道家简帛文献加以探索,对于相关研究已经成熟的文献并不赘述。在叙述结构方面,一般先对具体文献做校释,进行文本整理。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学科方法,对简帛道家文献作整体性研究。同时,“跳出诸子看诸子”,对道家的知识背景进行研究,思考道家对其他诸子的影响,以及诸子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联系。附录部分是对与道家类文献相近之《彭祖》《地典》《盖庐》的研究,以及对《太公》的全面辑佚。
《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Practices of Selfhood)
[英]齐格蒙特·鲍曼 [爱沙尼亚]瑞恩·罗德 著,张德旭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4年9月
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鲍曼与罗德棋逢对手,结合他们各自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理解复杂的自我”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引人入胜、广阔且深入的对话。
《中國文語哲學芻議(繁體字版)》
羅雲鋒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7月
一言以蔽之,曰“中国文语哲学”研究。分说之,则涉及汉语文字学、音韵训诂学,汉语语言学(包括汉语语义学、语法学、汉语史、词汇学等),中文哲学与汉语哲学,中文语言哲学或汉语语言哲学,中国文语哲学,汉语文化学,翻译学,中文文学与汉语文学;西方文字学与世界文字学,西方语言学与世界语言学,西方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心灵哲学或智能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知识论等。本书分别从这些学科的知识、理论和视角来审视汉字、中文和汉语,进行哲学分析和反思;结合这些学科来讨论分析有关中国文语哲学、中文哲学与汉语哲学、中文文学与汉语文学,或汉语语言哲学、汉语文语哲学等的广泛论题;重审中国文字学、汉语语言学、“中国哲学与中文哲学、汉语哲学”、中国文学理论、翻译理论、文化理论等;条分缕析,深度反思,提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学说、论题或假说,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于中国文语哲学与汉语语言哲学、中文哲学与中文思论文化等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造物的文法》(Grammars of Creation)
[美]乔治·斯坦纳 著,段小莉 于凤保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2024年8月
《造物的文法》对西方思想、文学、宗教和历史中的创造观念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探索。作者斯坦纳反思了我们谈论初始的不同方式和弥漫于千禧年末人类精神中的“疲劳”,以及我们在讨论西方艺术和文化终结时那持续变化的语法。以其众所周知的优雅风格和广博深邃的知识,斯坦纳深入探讨了人类精神的驱动力和我们对西方文明不断延长的午后阴影的感知。通过漫谈希伯来圣经、科学和数学史、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保罗·策兰的诗歌等不同主题,斯坦纳考察了人们在20世纪是如何对未来时态(希望之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产生怀疑的。斯坦纳认为,技术和科学可能已经取代了艺术和文学,成了人类文化的驱动力。然而,他也告诫我们,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以重大损失为代价的。仅靠技术和科学的力量,无法阐明有关价值、信仰和意义等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时间中思考: 柏格森哲学导论》(Thinking in Time:An Introduction to Henri Bergson)
[美]苏珊·格拉克 著,冯翔 孙小淳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24年8月
本书精心挑选了柏格森的两部著作《论意识的直接材料》与《物质与记忆》进行阐述,对柏格森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书探讨了柏格森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后来的哲学家对柏格森的解读。通过对柏格森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背景的探讨,作者首次揭示出柏格森的思想演变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的关系。柏格森在这两本书中逐渐发展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时间概念,这个时间概念不是指的物理或科学时间,而是生命体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柏格森哲学对其后的后现代哲学、当代的文学艺术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则言简意赅地用较短的篇幅展现了这—影响。
《栖居于大地之上》(Habiter la Terre)
[法]布鲁诺·拉图尔 [法]尼古拉·张 著,蓝江 译,广西师大出版社·大学问,2024年8月
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的话是否代表了权威?哲学究竟是什么?面对生态威胁,我们应该怎么办?本书记录了法国哲学大师布鲁诺·拉图尔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通过与记者尼古拉·张的对谈,拉图尔回顾和反思了其长达50年的思想历程。在书中,拉图尔从改变世界谈到现代性的终结,从“盖娅入侵”谈到“着陆何处”,从何为哲学谈到给未来一代的寄语,他对“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呼吁亦始终贯穿其中。这部生态哲学的启蒙之作,将拉图尔精彩纷呈的哲学生涯串联成线,带领我们认识拉图尔,同时走进生态哲学,开启生态哲学的全新可能。
《卢卡奇文集》
[匈牙利]格奥尔格·卢卡奇 著,张亮 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
《卢卡奇文集》是一部规模适当、选目精当、可用好用的学术普及版文集,精选翻译了能够代表卢卡奇哲学、美学、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满足当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青年研究者的阅读和研究需要。这部文集由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张亮教授及团队翻译,译者是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高校专业研究者,他们进行大量高质量的文献考订工作,使文集的翻译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目前出版的第一辑主要由卢卡奇早期著作构成,涉及卢卡奇公开出版的重要早期著作,也覆盖卢卡奇的重要早期手稿和通信,理论视域跨越哲学、美学、文学理论三大方面,向中国学界完整呈现卢卡奇早期思想的总体发展样貌,具有补白性的作用。已出书目:《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海德堡艺术哲学手稿》《尾巴主义与辩证法》。待出书目:《卢卡奇论现实主义》《卢卡奇书信选集》《海德堡美学手稿》等。
《爱的能量——爱情哲学50讲》
林光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这是一本以哲学为根基,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电影等不同视角的通识著作,上编是对当代爱情的悖论与困境的思考,中编是对九种不同爱情类型的分析,下编是对爱情与婚姻中常见问题的回应;分析了柏拉图、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梅洛-庞蒂、弗洛姆、韩炳哲以及老子、孔子、庄子、子思、慧能等哲学家在爱情方面的观念,展示了西方之“爱”与中国之“情”的丰富图景。通过对叛逆之爱、依附之爱、分裂之爱、滋养之爱、精神之爱、自由之爱、放手之爱、危难之爱与控制之爱的分析,探讨爱情中的原生家庭问题、爱性分裂问题、人性善恶问题以及依附型人格、控制型人格、爱情依赖症、PUA等问题,既揭示爱情中惊艳时间的美好、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也让人了解自身在爱情中的心理,以及容易产生的问题与突围的方法,在爱情的危机时代寻求解决之道,在资本与技术对人的异化语境下重塑对爱情的信仰。
《心理类型》(Psychologische Typen)
[瑞士]卡尔·荣格 著,庄仲黎 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9月
《心理类型》初版于1921年,历经荣格本人8次修订,中文版由知名德语译者庄仲黎译由1950年第8版译出。荣格认为,历史上围绕宗教、学术、文化和世界观而产生的种种争论,都受到各种不同心理类型的影响,因此本书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美学的角度对人类生活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归纳出了8种心理类型。在荣格看来,每种心理类型都有自己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阴暗面。承认每个人所属的心理类型的局限性,并愿意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才能让人们和平共处,实现每个人的潜能。
《希腊的精神》
赵林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在奥林匹斯宗教的影响下,诞生了古希腊文明的各种文化形态,史诗、竞技会、抒情诗,雕塑……还有悲剧。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创作了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伟大悲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命运,那所谓“背后的东西”。本书将引领读者看到,哲学是如何在悲剧的指引下,从那“背后的东西”领悟到必然性与逻各斯,从而走上了“爱智慧”的道路。悲剧呼唤哲学的高峰,哲学回应悲剧的启迪。
《哲学与人生(修订第10版)》
傅佩荣 著,东方出版社,2024年8月
本书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后,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这些是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接着,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人生做过亲切考察的不在少数,作者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存在主义的发展”为其压轴,由此显示现代人困于荒谬情境,仍可力图超越。后半部,首先综述“中国哲学的起源”“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揭示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哲学,也有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也有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只要心平气和,不存任何偏见,将会发现所有文化都有其安身立命的秘方。谈到人生,就不可忽略“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这三个题材。最后的结论是“文化的视野”“拓展生命”,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希望有助于拓展读者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于思之际,何所发生》(What Happens to Us When We Think: Transformation and Reality)
[美]迈克尔·哥文 著,周建漳 译,崇文书局,2024年7月
陈嘉映、黄裕生特别推荐,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建漳倾心译介。本书以柏拉图、康德、叔本华、海德格尔等为思想资源,重新划定形而上学的主题,揭示学习的形而上学本质在于转变人的实在。本书首先构拟了五个对话短剧,分别揭示了“勇敢”“建筑”“忠诚”“转变”和“学习”这些词如何令思想的转变发生,让根本的、存在性的真理显现。随后,作者指出,哲学惊奇,它的最高层次一直被称作形而上学,也是一种转化,这种转化以柏拉图的理型为中心,是我们思想的根本跃升,它将日常思考转化到超越日常思考。形而上学惊奇的主题是存在之实(being real),即我们自身的实在。去转变就是去使我们的存在之实成为真理,惊奇是这一转变的本质,而哲学真理是被强烈地转变了的实在。作者认为,在这种转变之中有强力(violence)的作用,为了让形上思维转变我们,必须要有强力,它将存在之实(在)转变为为实(在)的真理,而我们既是被强力冲击的又是施加强力者。为了能施加此种强力,真理被刻画为重要的,发生的,使能的,揭示的,要求的。接下来,哥文转而探讨我们发现这样的真理的能力——学习。作者分别例示了林肯、哲学系本科生和孩子如何通过学习被转变,这种转变甚至让一个国家新生,让思考终极者意识到他本身就是终极,让无辜的孩子成长为有责的成人。作者揭示了这一转变的悖论/反讽本质。最后,作者分析了这一探索的源泉:柏拉图、康德、海德格尔。
《参于天地之治: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起源与构造(中文新译版)》
[日]佐藤将之 著,崇文书局,2024年8月
本书是作者以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的博士论文Confucian State and Society of Li: A Study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为基础,经修改,于2003年以The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为名,由荷兰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出版。之后,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其翻译为繁体中文版,2016年由台大出版中心出版。2023年,作者在台大繁体中文版的基础之上加以修订,是为“中文新译版”,2024年崇文书局出版。本书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出发,详细地阐述了荀子以“礼”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社会思想。作者将战国思想史划分为“伦理论辩”(ethical discourse)和“分析论述”(analytical discourse)两个阶段,前者以儒、墨两家为代表,将“仁”“义”等伦理价值放在核心地位;后者则以道家与稷下学者的思想为代表,用分析性的术语“分”“法”等,以客观且具理论性的方式探讨国家治乱问题。荀子继承了伦理论辩与分析论述两种立场,既是伦理价值的拥护者,又试图以分析性的论述框架,探索政治社会机制,重构儒家的伦理论辩。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The Culture of Power and the Power of Culture: Old Regime Europe 1660-1789)
[英]蒂莫西·C. W. 布莱宁 著,李文君 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8月
1660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在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这至关重要的百余年中,旧制由盛转衰,启蒙熠熠生辉,公共领域兴起,民族国家登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蒂莫西·C.W.布莱宁在本书中探讨了改变18世纪欧洲权力格局的文化革命。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王公贵族以古典方正的建筑、光辉崇高的绘画、庄严肃穆的歌剧呈现权力的文化,公众人民则在期刊、报纸、小说、图书室、咖啡馆中彰显文化的权力,逐渐显露的新生力量给既有秩序带来了撼动根基的挑战,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纷扰与骚动,法兰西、德意志与不列颠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走上了迥异的发展道路,整个欧洲就此迈入现代世界的新篇章。
本期书单,由以下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商务印书馆、华夏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书店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崇文书局、浦睿文化
联合推广媒体: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文汇讲堂工作室、中文學術聯合書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