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夏”与世界同频呼吸 | 7月书单

进入暑假,更多人走出熟悉的圈子与环境,在当“夏”感受与这个世界之间奇妙的联系。

搜狐文化7月书单如约而至,编辑部特邀众多大咖书评人为大家甄选、推荐30本新书、好书。

这个月里,一颗子弹引发的“闹剧”搅动美国大选。61年前的另一颗子弹则切实地带走了肯尼迪的生命。《报道肯尼迪之死》一书,讲述了美国新闻业如何让逝世的肯尼迪拥有“比其在世时更为强大的力量”。

地球另一端,巴勒斯坦各派“北京和解”。《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是传奇的个人史、起伏的家族史,也是巴勒斯坦历史的缩影。

奥运正此时,《比山更高》书写自由攀登者的史诗,挑战者用超越的自由意志,身体力行地挥洒悲情与荣耀。

“实习生炫富”引发的风波仍在发酵。《有钱,能买到快乐吗》书中很多观点会颠覆你一些固有的错误认知。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搜狐文化知书栏目持续关注新书、好书。

【文学(非虚构)】

#1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当代世界出版社 理想国 2024-7

在我看来,最可怕的悲剧就是过度沉迷于自己的悲剧,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其他人的故事,忘记了对其他人的好奇,以及对其他人可能经历过的悲剧的了解……萨里·努赛贝就有这样的好奇心。这位巴勒斯坦极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哲学家提到,曾经存在那么一个国度,在那里巴勒斯坦人也好,犹太人也好,西方人也好,是能够共存的。

#2

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

宋明蔚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单读 / 铸刻文化 2024-6

当身体的自由受限,更凸显自由可以是一种心境。春节时看完试读本,想起三年前和小宋聊着书的结构,重温起一幕幕的往事……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青春,2002-2010年我是登山杂志编辑,与书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有交集。华莱士.斯特格纳曾说过“在我们内心深处,上路让我们得以从历史、压抑、法律和令人厌倦的义务中逃离,它代表了完全自由。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痴迷于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自由,因为它是自由本身。”

#3

巨浪下的小学

[英] 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著 尹楠 译

文汇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2024-6

74个孩子死了,没有人是恶人,也没有人最终为此事负责。一场本不应发生的灾难,一次系统的失败,每个积极逃避责任的大人,揭示出这个精致社会的虚弱本质。

#4

世界尽头的疯人院: “比利时号”南极之旅

[法] 朱利安·桑克顿 著 李厚仁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 后浪 / 后浪文学 2024-6

《世界尽头的疯人院:“比利时号”南极之旅》聚焦于史上第一支在南极圈内度过整个冬天的探险队,还原了一场冲出浮冰重围的史诗级逃离行动。老鼠,坏血病,黑暗,幽闭,猜忌,疯癫……通过35幅珍贵历史照片、细致的研究和小说般的叙事,作者把这个揭开南极探险“英雄时代”序幕的传奇故事从冰层中拯救了出来,带来一场阅读盛宴。

#5

欺骗世界的医生:

“反疫苗运动之父”与一场跨越世纪的医学骗局

[英] 布莱恩·迪尔 著 林晓钦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万有引力 2024-6

科学是普通人通往政治神坛实现个人突破的一条特殊的途径,而他那些沾染了邪恶的科学,普通人甚至医生都未必有能力和精力与之对抗。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调查记者的英雄主义,是他在这份工作中的勇气和执着给我们带来故事的另一面,那虽然未必就是真相,但至少让我们拥有了看到真相的可能性,而这在今天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文学(虚构)】

#6

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

[挪威] 约恩·福瑟 著 邹鲁路 译

译林出版社 2014-10

福瑟用他的作品建造的宇宙,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在挪威的峡湾旁,在秋日的墓园里,所有静水深流的情感都是福瑟最擅长表达的主题。在这个既害怕冷清又厌恶热闹的孤独社会中,福瑟的笔像一块缓慢融化的冰,是透镜,也是清醒剂。

#7

悉达多

[德] 赫尔曼·黑塞 著 杨武能 译

译林出版社 2024-6

《悉达多》是黑塞极富诗意的代表作和信仰之书,其对个人探索自我之路的描写发人深思,影响广泛。少年悉达多意识觉醒,离家寻觅真正的自我,他所走的每一步,从对权威的反叛到与好友的分道扬镳,从爱欲中的沉迷到金钱世界里的起伏,都无比艰难,却也是他走向终极智慧的路上不可或缺的,即便要花上一生的时间。著名翻译家杨武能经典译本,多次再版,回应一代又一代人内心的渴望。

#8

趁生命气息逗留

[美] 罗杰·泽拉兹尼 著 虞北冥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读客文化 2024-6

前夫将自己意识上传,要求妻子变成数据与他厮守;作家发现他的得意之作被电脑私自篡改,气得大发雷霆,却引来杀身之祸;一个想变成人的AI决定去死……

《趁生命气息逗留》收录三篇雨果奖、一篇星云奖作品,同名篇被誉为”史上十佳科幻短篇“之一,诗意浪漫的语言更是让乔治·马丁赞叹:”泽拉兹尼是个诗人,他的文字会唱歌。”

#9

信任

[美] 埃尔南·迪亚斯 著 刘健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群岛图书 2024-5

不管是遣词造句、小说结构、立意想法、要讲的故事,还是写一部小说必要做的功课,《信任》都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方法论。同时,它也在告诉我们,一部小说的写作,叙事者的权力到底在哪里,他该如何行使这一权力。因此,从诸般层面看,《信任》也称得是一部小说写作的教科书。

【人物·访谈】

#10

争权之路:

妇女参政论者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自传

[英]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著 孙洁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4-6

本书是妇女参政论者潘克赫斯特的自传,亦对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女性争取选举权之路的热忱记录。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将毕生心血都投入争取妇女投票权的努力之中,本书的写作主旨如作者所言,是“向世人简明扼要地陈述英国妇女革命的前因后果”“让未来的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战斗的艰苦卓绝与奋不顾身,还有女性前所未有、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战斗力,她们在领会到战斗的乐趣之后,丢掉了一切恐惧,继续抗争,直至跨越死亡之门,在途中的任何一步都不曾退缩”。

#11

高迪传:未曾驯服

[荷] 海斯·范亨斯贝根 著

译者: 徐国强 李静韬等 译 / 李晖 审校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7

给这样一位谜一般的人物立传,是极为复杂的事情。他不爱写东西,连可以传世的书信也被毁掉了。尽管他自称沉默寡言,但很多朋友和助手却记得他是一个健谈者。然而,高迪最著名的语录里,有许多都不像是真话,而像是被人编辑加工过的格言警句,深奥犀利,目的是为了流传后世。为了寻找到真正的高迪,本书通过严谨的考索,让高迪的关键性格特征摆脱神话的阴影得以显现。

【历史·文明】

#12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

王汎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5

在读过大量的中国的历史后,我一度陷入了“历史无用论”,甚至一度认为可能历史是一种包袱,世界上历史最漫长的国家或者民族,现代化转型受到掣肘,所以历史读太多,可能反而是一种拖累。

但是王汎森这本书,给了我另外一种解释: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叫“点染作用”,比如说我们经过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没读过历史的人,会毫无感觉,但读过历史的人,知道在这片地方曾经发生过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内心感受立刻就会不同,历史把内心“点染”了,也就是历史扩充了人的心量。

#13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

张向荣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2024-6

把繁复的学术研究转化为轻盈叙事的笔力罕有其匹。没有核心事件,没有主要人物,却把二百年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的变迁呈现得行云流水,浓墨般的暗夜,终于弥漫得浩瀚无垠。

#14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

作者:罗新 主编 / 胡鸿 / 徐冲 / 常彧 / 单敏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6

经由对于出土墓志的细致解读,消隐于历史舞台的北朝女性形象由此呼之欲出。这些不同阶层、不同地位的女性,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不再是大人物、大事件的注脚,而是一段动人生命历程的主角。这本书并非一部典型的论文集,它没有阅读论文的枯燥感,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15

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

[英] 蒂姆·布弗里 著 吕芃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后浪 2024-6

20世纪30年代,面对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不愿重蹈覆辙的人们选择了绥靖政策。作者布弗里精彩讲述了在这个绥靖的时代里各方势力所展开的活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心求和的张伯伦、坚持备战的丘吉尔、虚与委蛇的希特勒,还有诸多在本国与德国之间活跃着的外交家们。

【社科·哲学】

#16

时间困境:当工作和家庭被颠倒

[美]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著 夏天 / 肖索未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6

《时间困境》是霍克希尔德关于工作与家庭缘何被颠倒及其代价的专著,作者通过在一家美国财富500 强企业的田野调查,考察了那些隐秘的、促使职场父母长时间工作的社会力量。我们需要直面工作和家庭被颠倒这一强大的进程,并关注这背后的代价。

#17

操控: 数字世界如何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以色列] 利拉斯·马加利特 著 骆洋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之江文化 2024-6

所有的技术和工具,都既可以用于积极的目的,也可以用于消极的目的。利拉斯·马加利特看到了硬币的两面。为机器学习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潜力感到兴奋的同时,她也对技术日益左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警告。

#18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美] 阿曼达·蒙特尔 著 李辛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明室Lucida 2024-6

从十多年前读《脏话文化史》,我就在期待这样一本书,展开讲讲脏话里那些性别侮辱词。今天女性自主创造用词、在互联网上尝试以“蒂”代“屌”,如何看待辱女脏词也成了一个女性内部群体的争议话题。

这本女性主义社会语言学家的书里(她甚至提到了女书),有些我们早已熟谙,比如男性主导文化里一切女性描述词甚至无关中性词都会往贬损女性的方向发展(中文有“小姐”“媛”“小仙女”等);有些则发人深省——女性特有的讲话方式经常被误认为是不自信,被鼓励要“像男人一样说话”,作者指出这种伪女性主义建议的错误——实际上女性讲话方式更注重连接和合作。我尤其喜爱作者讨论语言阴阳性的部分——词性内化了性别观吗?非二元性别的人如何使用语言?回答了我学法语时很多困惑。如果你注意到我们的语言遍布迫害和伤痕,想更好理解对待这个问题。

#19

报道肯尼迪之死:新闻媒体与集体记忆塑造

[美] 芭比·泽利泽 著 白红义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4-4

芭比·泽利泽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详述电视记者如何保持其专业地位:先是通过他们对刺杀肯尼迪的报道,后是通过他们所讲述的关于刺杀的故事。作者认为,记者运用提喻、省略、拟人等不同的叙事技巧来加强他们作为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权威发言人的地位,其要旨不在于他们知道什么,而在于他们如何呈现他们的所知。与其他阐释共同体相比,记者所使用的叙事技巧既巩固了他们“告知真相”的地位,也维持了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20

天生不理性:如何识别无处不在的非理性陷阱

[英] 斯图尔特·萨瑟兰 著 赵丽霞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巴别塔文化 2024-6

这是一本关于非理性认知的经典之作,从进化、大脑结构、“启发式”技巧等方面分析了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逻辑论证中的错误是具体的,易于识别的,而认知偏差确实源于记忆、心理策略,这往往是难以纠正的。

【财经·商业】

#21

制造贫困:一个美国问题

[美] 马修·德斯蒙德 著 董孟渝 译

中信出版社 2024-5

德斯蒙德是一个行走在底层社会,“用脚底板做学问”的研究者,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有那么多的穷人?在这本书中,他的回答单刀直入,读来振聋发聩。

#22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

[美] 乔纳森·克莱门茨 著 裴勇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4

《有钱,能买到快乐吗》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并且如何花钱才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书,书中很多观点会颠覆你一些固有的错误认知。作者克莱门茨言称,这本书是为全球读者设计的,有志于实现财务健康、财富自由,并且追求幸福快乐的朋友不妨一读。

【科普·新知】

#23

成瘾的深渊:大脑暗藏的致命诱惑

[美] 朱迪思·格里塞尔 著 李倩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心智·新思 2024-6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作者格里塞尔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也曾是一名药物成瘾者。作者坦率地讲述了她早年“嗑药”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她如何从坠落中自拔,最终成为一名研究成瘾的大学教授。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成瘾的科普书——作者在书中从药物与脑的相互作用、成瘾机制和防治角度提出她的思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和高度的著作,值得一读。

#24

大脑进化简史

[美] 布雷特·斯特卡 著 漆璇 / 王颖 / 杨彦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2024-6

诚如本书作者所言,人类大脑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曲折的故事。描述当下人类大脑的状况及其工作机制,相对比较容易,也有更多的实证,但要人类大脑如何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最终形成今天的状态,就困难得多了,只能严重依赖于建构。我们建构这样的故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大脑,尽管“大脑能不能理解它自身”这样的哲学问题始终在困扰着我们。

#25

世界之门:感官的故事

[英] 阿什利·沃德 著 高天羽 译

九州出版社 理想国 2024-5

了解其他动物能看到、嗅到什么,能借触觉感知到是什么,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务。但阿什利·沃德深入剖析了人类及其他物种感知、理解身边世界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了不得的洞见。

【艺术·生活】

#26

了不起的敦煌

作者: [美国] 巫鸿 / 荣新江 / 顾春芳 / 郑炳林 / 杭侃 / 张先堂 / 何鄂 / 陈菊霞 / 张元林 / 马振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7

十位敦煌研究的一线学者,带领读者从“远眺”到“细读”,从历史地理、物质生活、艺术文化、美学鉴赏、文物保护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走近敦煌,介绍有关敦煌最基础、最全面也最新鲜的一手知识。

上半部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解读最初“忽现金光”的佛教圣地,如何变为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华戎所交”的大都会,成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汇多元文化的典范,立体呈现敦煌独特的人文历史生境。下半部以美学艺术为面向,条分缕析敦煌石窟建筑、彩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总体艺术,在线条、色彩、造型的交错中,展陈敦煌作为佛教艺术宝库那洋溢而超尘的美学形态,发掘人——供养人、工匠、研究者——在敦煌艺术中留下的踪迹。

四百余帧高清彩色图版,十余张超级知识详情页,把看不尽、讲不完、了不起的敦煌,充分浓缩在一本书中,在历史与当下、想象与现实中,提供一种全新的、观看敦煌的方式。

#27

画框中的女性

[英] 凯瑟琳·麦科马克 著 宋清涛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猴面包树工作室 2024-6

《画框中的女性》通过分析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以及时尚摄影、广告和社交媒体中塑造的广为人知的形象,对女性角色所受到的限制和这些形象带来的女性刻板印象和社会约束进行了探讨。

作者凯瑟琳·麦科马克在揭示这些刻板印象的同时,为读者展示了大量来自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莫里索、林戈尔德、莱西和沃克,这些作品既填补了大众认知中女性艺术家作品的空白,也为读者提供了探索女性的身份、性别、种族和权力的一种更加开阔的视角。

#28

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

[美] 韩文彬 著 王磊 / 霍司佳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5

韩文彬的这部书从“文字的风景”这一视角讨论了汉唐摩崖铭刻的特殊文化意义和深厚视觉内涵。透过《铭石为景》的研究目标与论证细节,容易领略到作者鲜明的艺术史思维与独到的跨学科方法。

置身天地之间的早期铭刻是古代中国人登涉山岩与雕琢大地的痕迹,在人和精神领域的对话里充当媒介,更与后世读者长久地保持着互动。展阅此书,我们在欣赏汉唐书法瑰奇魅力的同时,也会不时生发畅游壮伟山水的惊奇。

#29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 [法] 弗朗索瓦·博维耶 编 /[法] 塞尔日·玛热尔 编

袁筱一 / 袁丝雨 译

中信出版社 雅众文化 / 大方 2024-5

杜拉斯电影的核心是延续她的文字写作,即电影是写作的另一种形式。

在一次关于杜拉斯导演的早期作品《音乐》的访谈中,她谈及为什么要做电影,“因为想要在作品外部看见和听见曾经仅在作品的内部看见和听见的事物。”诚然如是,杜拉斯电影的核心是延续她的文字写作,即电影是写作的另一种形式,然而这样的形式是否真的适配值得商榷。在收录了杜拉斯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和3篇随笔的集子中,有意思的仍然是杜拉斯的那些闪动着思想的语言,比如,“我并不认为电影可以替代读者和书之间的孤独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风行的当下,在电影亦可被放置到语句中“书”的位置之时,读来别有意味。

【童书·漫画】

#30

艺术无处不在

[英] 陈埃莉 著 / [英] 丽芙·巴格曼 绘 / 陈埃莉

祝羽捷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青豆书坊

《艺术无处不在》是一本充满童趣与幽默的专业艺术导览,以可爱的形象和轻松的语言,直击艺术核心问题——色彩、图案、笔触、姿势、象征。这本书激励每一个孩子挑战自己的思维,享受探索的乐趣。艺术无处不在,无论你是谁,都可以轻松地融入这个美妙的世界中。

本期好书顾问:

徐则臣、梁文道、马兰、祝勇、王海涛、祝羽捷、江晓原、熊易寒、白红义、马德民、海蓝、刘勃、王磊、王兴、弗朗斯·德瓦尔、何晶、端木异、张居营、胡泳、赵慧莹、丁侠逊、伊夏、韩继坤、翟桐、小荷、琥珀扣子、芊芊、西门锤、橙子、张雨夏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