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她没有名字”|张怡微

作家专栏 ——张怡微

青年作家,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

代表作品有《哀眠》《四合如意》《家族试验》等。

40年多来,民国奇案“酱园弄杀夫案”曾两次重获关注。它的文学化和影视化历程从未中断,却又为世风丕变来回左右,始终处于将爆未爆的巨大悬念中。

1977年,鹿港作家李昂在美国取得戏剧硕士学位后迁居纽约、洛杉矶等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白先勇圣塔芭芭拉的住处,读到民国海派名家陈定山的《春申旧闻》,其中一篇《詹周氏杀夫》的社会新闻给了她写作灵感。1983年,李昂撰写小说名篇《杀夫》,获得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成为在地女性主义的启蒙之作。《杀夫》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介绍到海外,李昂也因此成为被翻译最多的台湾作家。

1986年,由曾壮祥执导、吴念真编剧的同名电影《杀夫》上映,基本还原了李昂的文学意图。电影改换事发背景,呈现了“林市”母女沦为结构性性虐对象的悲惨遭遇。而“阿罔官”等女性形象对林市的嫉妒与诽谤,恰也是小说中民间“厌女”特征的复杂呈现。更重要的是,“林市杀夫”的行为照应着“屠夫杀猪”的复仇,成为解严前一年压抑社会氛围隐喻性的反击。电影《杀夫》并没有就事论事展示小说中令人咋舌的性虐描写,而是将女性反抗以弱者之怒结合在一起,正如英文片名A Woman of Wrath所指,它不只是女性之怒,也是客体之怒,弱势群体的历史之怒。

事实上《詹周氏杀夫》中有不少事实错误,被小说和电影误用。重启酱园弄案的寻访工作可追溯到山西卫视的“天眼”节目,这个节目访问了曾见过詹周氏本人的原《上海滩》杂志记者徐平。从有限的视频中,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徐平很怕(也许是尊敬)詹周氏。徐平在大丰农场采访到了詹周氏,在他的印象里,“她个子不高,大概一米五多一点,三角眼,还是蛮凶的”。

这段记录对蒋峰改编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蒋峰所作《翻案》在《长江文艺》杂志发表,他的小说第一章正是以记者视角切入酱园弄案。回看蒋峰小说《翻案》的开篇,“詹周氏问:‘是不是我的案子翻了?’”“我”一无所知,焦急返沪,“但事与愿违,最后一班车已经开走,这里又没有旅馆”,黑夜滞留、杀人前科、密闭空间等类型小说的要素齐备:

“门咯吱的一声,开了。”

时间回到1945年3月22日清晨,一位饱受家暴的小个子妇女,自杀未遂,一怒之下将丈夫“大块头”大卸16块。

她为何有力量杀人分尸?她有没有同伙?她是不是防卫过当?小说《翻案》穿越至纷乱的时局和并不成熟的女性运动萌芽时期。蒋峰为杀夫事件的外部环境补充了大众读者熟悉的群像人物,如苏青、张爱玲及臭名昭著的通敌者。小人物詹周氏在名人们的推波运作下,凭借“造化”,在各种偶然条件下以几乎唯一的可能性完成“翻案”,一直活到20世纪90年代。

《翻案》后来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很快获得关注。同年,作家王安忆上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节目时,特地提到这篇小说“很好看”。蒋峰的故事看似是双线叙事,实际焦点分散,尤以过于感性的文艺青年“苏青”为败笔,在小说里她居然会对“胡兰成”说,“我们能不能改变世界,让上海变得更美好?”与这个人物没有亲历调查就坚定要为詹周氏的死刑翻案一样充满了想当然的幼稚,因而没有深挖“詹周氏”在个体危机时刻的决策背后的社会意义。

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的《酱园弄》日前在戛纳上映时的英文片名是She Has No Name,以“去夫姓”后的周氏隐姓埋名进入新世界的处境,来因应当下的流行意见。从《杀夫》,到《女性之怒》,到《翻案》,再到《她没有名字》,“酱园弄”奇就奇在没有一个题目是绝对的真相,又不可否认都成为真相的局部。

原文刊载于《时尚COSMO》7月刊

编辑:聂丽平

撰文:张怡微

新媒体编辑:兰昕雨

排版:Yuri

设计:姜黑勒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