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在理想与现实间建立自洽 | 6月书单

6月将过,仲夏来临。风吹书香,心有清凉。6月书单如约而至,搜狐文化编辑部特邀众多大咖书评人为大家甄选、推荐29本新书、好书。

这个月里,数学女孩姜萍成了舆论中心。更多《小镇做题家》的故事,则没有这般“爽文”。另一个舆论女主是靠颜值霸屏的刘亦菲。《性与美:颜值的进化史》解答了我们为什么会被美貌“硬控”。

咖啡店冲突连发,社科新书《过劳》讨论的正是“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其实,早在100年前,卡夫卡就当了现代职场人的“嘴替”。在这个6月,重读经典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6月也是毕业季,面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世界的碰撞,《堂吉诃德》同样值得再读。

最后,那些在父亲节没说出口的爱,或许就藏在漫画《我和爸爸》里。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搜狐文化知书栏目持续关注新书、好书。

【文学(虚构)】

#1

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 著 傅东华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新东方大愚文化 / 艺文志eons

2024-4

傅东华译《堂吉诃德》80年后焕新再版,2万余字注释补足罕见于其他版本的骑士文学资料,还原塞万提斯文风的蓬勃活力和俏皮机锋,塑造出这部“世界最伟大小说”陌生而惊喜的中译本形象,令我们更贴近堂吉诃德这位最著名理想主义者的精神世界。

#2

伊甸之东

[美] 约翰·斯坦贝克 著 王一凡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浦睿文化 2024-5

斯坦贝克曾说,要想把什么东西写好,你必须要么爱它到死,要么恨之入骨。《伊甸之东》便是以如此方式写出的好作品,他恨不得把每个人物都剖开,去爱、去恨他们的特质,言说他们的命运。在这样一个人物被简化为“小帅”与“小美”,故事由“套路”拼接而成的年代,这部大部头可以提醒我们小说家最初的野心:他渴望掏空自身创造另一个世界,哪怕自己抽身离开,这个世界尚且能够兀自流转,并以经典之名反哺现实——现实无非周而复始,却总在不同的岔路趋向永恒。

#3

甲申前夜·大晦

刘鹤 著

中华书局 2024-5

中国由于长期的文武分家,使得相当多的文学作品在描绘战争和武斗时,充满了天真的臆想,而某种程度而言,这种事关生死的事最不能想当然,否则深刻的就会变肤浅,凝重的就会变轻浮,好在刘鹤多年的习武经历补齐了这常见的短板,整部书出众的质感正是作者本人用血和汗打磨出来的,如果读者恰好自己也有习武经历,那么翻阅此书时,脑海里反复响起的两个字就是“作者懂行”。

#4

星之创造者

[日] 谷甲州 著 丁丁虫 译

新星出版社 八光分文化 2024-5

工科宅、设定控、死理性派的狂欢。看普通打工人如何用智慧、技术以及勇气,化解宇宙尺度的工程危机!被誉为“小松左京接班人”,星云赏、日本SF大赏、新田次郎文学奖得主——谷甲州精心酝酿25年,谨以这寰宇繁星的浪漫,致敬所有平凡的伟大!

【文学(非虚构)】

#5

我的皮村兄妹

袁凌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大方 2024-5

我是袁凌的读者,他的好多本书我都读过,他有一个我望尘莫及的能力,或者说品质,就是关注底层社会,而且他能深入到基层社会中去。第一次读袁凌的书《寂静的孩子》让我非常吃惊,我想还真有这样的作家在写这样的题材。看到这本书里的工友之家,看到它的出现带给那么多人梦想实现的可能,以及工友之家的消失和皮村的毁灭带给这些人的梦想的幻灭,某种可能性的消失,我觉得就像看我们的当代历史。

其实十年之间,我们自己也在经历这些,这跟我们的历史是一模一样的。但毫无疑问,他们的经历不是我们能够轻易类比的。文学小组和工人之家的给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提供了那么大的一个机会,让文学和他们在一起。

#6

小镇做题家:出身、心态与象牙塔

谢爱磊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北京贝贝特 2024-5

“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教育使人不被命运摆布”?“小镇做题家”的自嘲后有当下青年人的希望与沮丧、困惑与释然。作者共情的目光、细腻的体察,呈现出他们的局促与自在、疏离与牵挂、脆弱与坚韧——复杂的生态,纠结的心态。他们如何破茧而出,在时代的大潮中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不仅是这一代人的必答题,也是时代难题的破解之道。

#7

醉在中国

[美] 德力·桑德豪斯 著 李同洲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果麦文化 2024-4

美国人德力·桑德豪斯的《醉在中国》是一本类似于中国酒文化大观的书,谈论酒在中国的历史、酒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在书中李白、杜甫等好饮的诗人一一登场,共同展现了诗酒的斑斓多姿,彰显了醇厚的中华文化。在桑德豪斯看来,酒之于中国,犹如“文明之血液”。这是一个有着七千年饮酒历史的国度。当一个人饮一杯中国酒时,“便融入了一个七千年之久的文化传统”。

【人物·访谈】

#8

卡夫卡口述

[奥] 卡夫卡 口述 / [捷] 雅诺施 记录 / 赵登荣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9-3

卡夫卡说,在奇冷无比的世界中,他宁愿选择舒适冰冷的荒漠,而不是暖和的裘皮大衣。一百年前,卡夫卡逝世。而他留下的那些荒诞惊艳的清醒语录,被称为“现代启示录”,给出了现代职场人“生存指南”。

这部由同事的儿子雅诺施记录《卡夫卡口述》,记录了卡夫卡晚年(1920—1924)的生活,包括他的一些话语,类似“现实是塑造世界和人的最强大力量”“梦里中有许多未加工的白天的经验”等。在德国文学史上,《卡夫卡口述》被誉为唯一可以同《歌德谈话录》媲美的谈话录。全面反映了卡夫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

#9

李安访谈录

[美] 卡拉·雷·富勒 编 邵逸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5

褪去导演身份,将李安还原成一个家常的身边人,一个娓娓道来的叙事者,一个清风拂面的说故事的人。如果说当每部电影拍完,即是他将自身隐去,呈给这个世界以一道道成品菜的话,那从这十九篇首译中文的访谈里则能窥见他如何淬炼、烹饪每部作品的窸窣细碎的全过程,以及他将隐匿的自我人格浮出平静水面的表达,迷人、充满魅力而不自知、不张扬。他永远在关照人类与当下、情感、家庭、命运的呼吸与牵系,读来让人觉得睿智、风趣、平和、温厚、贴肤。

【历史·文明】

#10

王安石“强辩”考:

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

周思成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汉唐阳光 2024-5

《王安石“强辩”考》可以说是一本为王安石“正名”的作品,考据翔实、见解独到,又颇具思想性,展现了当时的政治观念碰撞,令人深思的是为何书生变法难以成功。

#11

复辟:查理二世与他的王国,1660-1685

[英] 蒂姆·哈里斯 著 廖平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望mountain 2024-4

斯图亚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王朝之一,斯图亚特王朝史研究学者蒂姆·哈里斯的这部《复辟》是其“斯图亚特王朝三部曲”的第一部,聚焦于1660年至1685年这段历史震荡时期,政治斗争、宗教势力、民众舆论等等多重势力相互较量与博弈,既有历史纪实般的专业严谨,又有历史小说般的精彩跌宕,是了解斯图亚特王朝历史不可绕过的史学佳作。

#12

耶拿1800年: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德] 彼得·诺伊曼 著 张见微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望mountain 2024-5

本书以历史群像的形式,将1800年在耶拿大学任教、求学的各位哲学家歌德、黑格尔、席勒、谢林、费希特、施莱格尔兄弟的故事穿起来,让我们见证德国哲学的荣耀时刻,作者选择的大多并不是哲学思想的萌发瞬间,而是德国艺术、文化、戏剧这些代表德意志文化原生态的元素的共同淬炼,才能熔断出哲学的高企。

#13

来自英国的冬宫御医: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天花

[美] 巴托·J.埃尔莫尔 著 黄泽萱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雅理 2024-4

卓越的执政能力、美艳的形象和为人津津乐道的情感生活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留给后世最深刻的印象。这位18世纪最负盛名的大国君主,在执政之初便遭遇了俄国境内天花肆虐的严峻形势,当天花更威胁到俄国王室的安全时,她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英国贵格会医生托马斯·迪姆斯代尔召至圣彼得堡,执行一项将改变彼此生活的秘密任务——为女王及其王室成员接种,《来自英国的冬宫御医》即以详实、严谨的笔触揭开了这段人类防疫史上鲜为人知的隐秘轶事。

作者露丝·沃德收集了散见于英、法、俄等地历史档案的相关记录,还原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与英国医生持续多年的深厚情谊。

#14

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

秦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问 2024-5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借由这一思想实验,作者让虚构的古代人物轮番上场,互相驳难,据以展示古人的法律理念与关切。在作者笔下,这些引经据典的古代论辩被转化为现代人熟悉的语言,从而令读者在领略中国古代法律智慧、感受其魅力和独特性的同时,也对其现代意义有所了解。本书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叙述引人入胜,不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味,而且启人思考。

【社科·哲学】

#15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汪民安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重光relire / 艺文志eons 2024-5

这次读汪老师的书,又一次强烈地感觉到他对理论读得通透,用得娴熟,真是到了活学活用的境界。比如,本雅明说过他要写一部完全由引文构成的著作,于是汪老师便做了一部论文电影——《米歇尔·福柯》。他说:“这是我的引文写作,不过是用图像的方式来写的。”再比如,他说“绩效社会的‘我能够’取代了规训社会的‘你应该’”,一针见血。又比如,汪老师对阿甘本所谓不行动的潜能、不实现的潜能非常着迷。最后他用“无为而无不为”加以解释,就很透彻:“只有先不做,才能做一切;只有先不动,才可以自由地活动;只有先隐藏,才可以自由地显现和打开。”

希勒斯·米勒说过:“文学理论除非被‘运用’,否则,它的作用就很小,或者几乎没有。理论必须是积极的、多产的,而且是易于付诸实践的。”此言得之。只是,汪老师活学活用的已不是文学理论,而是理论,或法国理论。不妨读读收在此书中的《什么是法国理论?》。

#16

大萧条的孩子们:社会变迁中的个人生命历程

[美] 格伦·H.埃尔德 著 田禾 / 马春华 译

文汇出版社 贝页 2024-6

埃尔德教授通过长达40年对167组家庭全面而深入的追踪、访谈、调查,首度全景展现了出身富家或寒门的“大萧条一代”的人生历程。本书开创了社会学界影响深远的生命历程理论,无异于一本科学而硬核的人生答案书。

#17

过劳: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

[美] 艾琳·L.凯利 / [美] 菲利斯·莫恩 著 张扬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科书院 2024-6

《过劳》一书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超负荷”工作现象的根源,通过真实案例和调研数据警示我们其背后的危害。不仅揭示了“996”困局的真相,更提供了破解之道。对于追求健康工作与生活的你我,此书是必读之作。

#18

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

包刚升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6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深知要真正做到史论结合是不易的。理论思维与叙事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擅长理论思维的人,容易从概念到概念进行逻辑推导,难免枯涩;擅长叙事思维的人,文章固然生动好读,但往往失之浅陋。以论为主、史论结合,这就要求作者不仅有高度的理论思维,而且能驾驭故事写作,让故事为理论论证服务。可以说,包刚升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

【财经·商业】

#19

蹒跚前行:1870-2010年全球经济史

[美] 布拉德福德·德龙 著 余江 / 冯伟珍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5

这本“20世纪”经济史覆盖了从1870年到2010年跨越140年的“加长版20世纪”,这种独特叙事本身具有深刻的底层逻辑。德龙认为这期间人类在实现经济增长和追求公平理想两个方面徘徊前行,在曲折中迈进。这本著作内容丰富,视野宽阔,不仅是20世纪的历史叙事,更启发我们对21世纪人类未来的深入思考。中国读者尤其会从中受益,它把我们熟知的“加长版20世纪”中最后30年放进140年的全球历史长河中审视,帮助我们清醒定位当前和未来。

#20

车到山前:全球产业变革与日本汽车的未来

[日] 桑岛浩彰 / [日] 川端由美 著 曹逸冰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4

本书从全球视角观察欧/美/中/日车企近5年来转型状况,介绍了汽车行业划时代变革(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服务化、电动化)的成因,对各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汽车业中所占“生态位”进行了准确判断,全书简洁而不简单。两位作者分别为在硅谷从业的高级企业转型顾问和日本汽车行业记者,在书中对以丰田系为代表的日本车企提出了批评和改革意见,探问日本汽车行业“路在何方”。

【科普·新知】

#21

白洞

[意] 卡洛·罗韦利 著 张亦非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博集天卷 2024-4

因为这本书的关系第一次知道了白洞这个概念,我很好奇“白洞”究竟是什么,但是同时拒斥物理带给我的太费脑细胞的压力。好在作者体恤读者写作时脑海中构想了两类读者: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一无所知,作者试图向其传达的是物理研究的魅力;另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了如指掌,作者试图向其提供的是新的视角。

作者面对两类读者统一保持精简的写作方针,因为前者只对最基本的要素感兴趣,细节会增加无用的负担。后者已经知晓细节,不愿再听作者赘述。这本书最终做到了一种“我燃烧一颗恒星来向你说再见”的浪漫。我好像书中对日落没有多想的老渔民,忽然有一个人跟我说:日落只是一种幻觉,太阳并未沉入大海。太阳静静待在原处发光发热,我看见的只不过是我们脚下这个星球的自转引发的视觉现象。不过我可以照常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视角问题。

#22

性与美:颜值的进化史

[美] 迈克尔·瑞安 著 余湉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力 2024-4

基因本私。每一段基因都有强烈的复制自己的欲望,每一个物种都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于是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学会了交换基因,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开始了有性生殖。而伴随着神经系统愈发高级,作为不同性别的双方开始“以貌取人”。从达尔文开始,科学家们也终于逐步认知到“对美的选择就是对健康的选择”。但我则看到,人类开始关注自身的多样性和机会公平,努力去确保“性别平权”而并非“赢者通吃”,在基因之自私性的基础上涌现出了无私之人性,甚慰之。

#23

糖与雪:冰淇淋与我们相遇的五百年

[美] 耶丽·昆齐奥 著 邹赜韬 / 王燕萍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4-5

人们对于“糖与雪”的追求,就是对于美的追求,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结合在了冰淇淋这一意象之上,“糖”带来的,是廉价而原始的欢愉,是人类刻入DNA的古早味觉体验,而“雪”所牵引的,是由人类在几百年的历史浪潮中所创造的文化。冰淇淋的发展史,投射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冰淇淋的偶然相遇,给我们的夏天染上了一股冰爽的甜蜜。

【艺术·生活】

#24

早春的中国

[日] 久保田博二 著

四川美术出版社 后浪 2024-5

《早春的中国》展现了1978—1985处在改革初期的中国,描绘了广袤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图景。我们看到海南的传统绞面和上海的现代烫发,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和大连港口的邮轮,桂林的公社食堂和广州的农贸市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被摄影师久保田博二敏锐地捕捉到,充满希望感的画面流露出早春般的生机。本书不仅是一部摄影作品集,更是一部历史的视觉叙事,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变革时期的脉动。

#25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国的中国画

[英] 柯律格 著 梁霄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2024-5

通过发现和重构中国美术进入国际语境的若干关键历史时刻,柯律格教授引导我们思考“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元观念如何通过理解和误解而逐渐形成,又如何成为人们思考中国艺术的基础框架。这是一本叩问深层问题的书,灵活的叙述也非常引人入胜。

#26

伦勃朗的眼睛:天才与他的时代

[英] 西蒙·沙玛 著 黄格勉 / 林晓筱 译

上海三联书店 理想国 2024-5

伦勃朗之谜终于被西蒙·沙玛这位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解开了。沙玛以专家的口吻娓娓道来,但他传递知识的方式十分轻盈;很少有人能比他更精辟、更流畅地传达如此广博的学识。这本书能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激发想象。

#27

君幸食:一场贯穿古今的中餐盛宴

[英] 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5

扶霞·邓洛普是全世界在中国美食主题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君幸食》便是最好的证明。每一章都是一道菜,以她一贯的博学与风趣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认为这本书让人垂涎欲滴、无法抗拒。如果你也喜欢中餐,那就一定要接受她的盛宴邀请!

#28

百年时尚

[英] 艾米·德拉海耶 / [英]瓦莱丽·D.门德斯 著

徐文洁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3

《百年时尚》这部著作生动地记录了1900年至今的这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过程。这部著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清新,图文并茂,很有学术价值,是研究和学习西方服装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从事时尚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必备的参考资料,同时对于一般消费者了解当今时尚的来龙去脉,把握流行走向,也是非常理想的参考书。

【童书·漫画】

#29

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

misaki636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4

捍卫脆弱的权利,更赞美面对脆弱的勇气。

如果要问《我和爸爸》诸多动人之处最击中我的一点,我会觉得就是脆弱——在创作时misaki对于自己的脆弱近乎赤裸的自我暴露。创作一本关于自己的书,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重新沉溺于过去费劲力气想要忘却的痛苦之中,用语言和画面将它们一一捕捉,重新在纸面上保留下来。我一直觉得脆弱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敢于面对破碎的自我的人都是非常勇敢的人,改变的力量也一定会在时间中不断积累。

本期好书顾问:

巫鸿、罗新、刘云杉、李当岐、萧三匝、姚海军、梁治平、不良生 、谭荣辉、尹烨、钱颖一 、冯立、赵勇、猫弟、暗蓝、孙红卫、河森堡、王建勋、罗伊·波特、尤里、胡圣楠、尚达、阿元聊历史、阿梦、翟平华、旷书文、陈畅涌、史文轩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