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知书 | 数学女孩的秘密笔记

17岁中专女生,打败无数名校精英,在阿里数学竞赛预选赛,排名12,以“天才”之名,一夜爆红。

“涟水不大,盛产学霸”,姜萍的家乡,赶忙借势做起文旅宣传;她的数学老师、她就读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放弃高中”、“痴迷数学”、“自学高数”、“被质疑造假”,一个个碎片化的画面,构成了外界对“姜萍”的多重想象。

社会关注姜萍、关注“普职分流”,深层表达的是对破除单一选拔机制、提供多渠道人生出彩机会的诉求。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本期知书栏目,搜狐文化编辑部为大家推荐10本关于“数学”、“天才”和“教育”的好书。无论是否具备数学天赋,“天才”的故事都不妨一读。

#1

《数学女孩的秘密笔记》系列(全7册)

[日] 结城浩 著 陈朕疆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图灵新知 2024-1

《数学女孩的秘密笔记》系列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解题的答案,更是带领读者一起探索问题的解决过程,让读者能够跟随书中人物的思维轨迹,寻找最正确的出发点。“数学女孩的秘密笔记”是“数学女孩”的延伸系列。作者对于互联网上读者针对“数学女孩”系列提出的问题,整理成篇,讲述一群年轻人探寻数学之美的故事。以人物对话和练习题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解说各种数学概念。

#2

费曼传:天才的人生与思想世界

[美] 詹姆斯·格雷克 / James Gleick 著 高爽 / 赵晓蕊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图灵新知 2023-10

不谈“天才”二字,就没法谈到费曼,但到底什么是天才?本书从费曼的科学思想、生活历程和人生态度全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成年的费曼很擅长讲述关于自己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父亲曾教过他很多科学的知识。这种教育朴素又智慧。父亲相当看重好奇心的价值,却鄙视事物的外表。他希望费曼不要通过嘴上说的只言片语和身上穿的制服就轻信别人。作为卖制服的商人,他觉得制服毫无意义,就连教皇本人也只是穿着制服的男人而已。

每当费曼父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总会翻开石头,给小费曼讲讲蚂蚁和虫子,或者讲讲星星和海浪。他喜欢考虑事情的过程而不是事情本身。他渴望解释这些知识,但时常力不从心。费曼后来才意识到,有些事情是父亲编出来的。但这些教育的价值在于思考科学知识的方式。

#3

读书改变命运:普通人如何逆袭人生

郑毓煌 著

中译出版社 2023-7

打开书扉页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家庭和孩子。此书之标题一下子攫取了我的心。三十年前,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呢?细思恐极!

在今天的社会,普通人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逆袭?身为父母的您,是否也在发愁尽管孩子天赋不错,却因不愿努力学习而成绩平平?该如何赋能我们的青少年,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从“父母要我学习”到“我为自己学习”?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读书改变命运一普通人如何逆袭人生》中找到答案。

#4

数学的雨伞下:理解世界的乐趣

[法] 米卡埃尔·洛奈 著 欧瑜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图灵新知 2023-6

虽然书是在讲数学,但是其实是通过数学来帮助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作者分别从超市中的价目表、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火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边境线、我们对颜色的认知以及我们对速度的感知这些贴近生活的话题出发,娓娓道来地将讨论深入到对数、万有引力、无穷大与分形几何、非欧几何、相对论等领域。

作者将 数学比做一把雨伞,当撑开这把雨伞时,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有了迈向真相、行走在谜团中的勇气;当收起这把雨伞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已大不一样,所谓的“理 所应当”和“显而易见”将被摒弃,现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将带来巨大的启发。

#5

天才引导的历程:数学中的伟大定理

威廉·邓纳姆 著 李繁荣 / 李莉萍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1

于对天文学的兴趣,欧多克索斯对月球和行星的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16世纪哥白尼提出革命性的理论之前,其学说颇有影响。他从不接受对自然现象的神化或带神秘色彩的解释,而总是对它们进行观察,并作出理性的分析。

内容包括两千多年的数学发展历程中历史背景、人物传记以及在这些“数学杰作”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作者精心挑选了一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所创造的伟大定理,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牛顿和欧拉。而这一个个伟大的定理,不仅串起了历史的年轮,更是串起了数学这门学科所涵盖的各个深邃而不乏实用性的领域。

#6

从数学到哲学

[美] 王浩 著 高坤 / 邢滔滔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问 2024-5

《从数学到哲学》首次对实质事实主义一般立场进行长篇阐发,广泛、深入地讨论数学哲学的诸议题,探索心灵与机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等话题。

尽管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开拓性成果和突出贡献,作者王浩却痴迷于哲学,立志成为哲学家,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数学哲学的研究和写作,是对世界哲学作出过深刻贡献的华裔学者。《从数学到哲学》是王浩的首本“大部头”,是一部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数学-哲学家”传统不断探索的哲学思想专著,是其代表作,也是正面集中阐释自己哲学思想的作品。

#7

扼杀天才的凡人

[日] 北野唯我 著 刘德萍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3-7

这个世界由三种人构成——“天才”“秀才”和“凡人”,其中,天才在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大多会被人扼杀。这种“扼杀”即包括物理意义上的,也包括精神意义上的。天才会被扼杀两次。第一次是在做出成果之前,而第二次则是在做出成果之后。

谁在年少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呢?只是进入了社会,触摸到了骨感的现实,那些雄心壮志总会被打折扣,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打工人”。北野唯我用生动的商业场景故事,将看似复杂的职场人物进行分类。他认为这个世界由天才、秀才、凡人构成,并解释了三者之间的根本性分别,作者最有冲击性的论点是其实最常杀死天才的是凡人,又或是天才所经历的教育。

#8

异类的天赋:天才、疯子和内向人格的成功密码

[英] 凯文·达顿 著 金九菊 程亚克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2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更有魅力,不合群的人反而容易被人崇拜。抑郁有助于思考,情绪低落时的记忆力比平时要好四倍。下雨天让人更专注。负面情绪不可怕,如果得到正向发挥,会使工作效率提升数倍!无畏的疯狂天才,他们富有魅力,也令人毛骨悚然。

为了获取准确的一手信息,他甚至亲自造访精神病院,不惜将自己伪装成精神病患者,接近真正的病人,只为探寻疯子与天才之间的秘密关系。致命与救命、冲突与秩序、善与恶等两极之间,存在一座连通的桥梁,普通人只要稍加尝试“异类”的思考方式,就能让负面情绪得到正向发挥,很多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9

不一样的中学

贾冬婷 等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4

十余年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新教育学校”。这些学校在教学法上强调项目制学习、个性化教学,主张要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知识。虽然它们的经营性质各异,具体理念也有颇多差异,但有着两个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由试图颠覆传统教育的局外人开办;宣称为未来培养人才,也即“未来之人”。

怎样培养“未来之人”?新教育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出奇一致:强调多样性的重要,每个孩子都该发现自己、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三联生活周刊》历时四年,以英国、美国、芬兰、中国的三十多所中学为主要观察对象,为探讨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和思考中学教育的视角。

#10

我是中师生

曾维惠 著

重庆出版社 2021-8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群初中毕业生走进师范校园后,从入学时的生涩到毕业时的成熟,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在师范校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最为有意义的青葱岁月。

作者作为九十年代初的中师生,在如火如荼的“中师”热潮中,将对母校的诉说,与全国近500万中师同仁交流,汇聚在了《我是中师生》里。通过中师生活中的一个个特有的事件,展现出一代中师生们节俭、忠诚、勤奋、坚毅、宽厚等优秀品质。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农村小学老师对中国基础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