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5月书单,我们推荐这25本

5月结尾,夏意渐浓,又到书单上架时。搜狐文化编辑部特邀众多大咖书评人为大家甄选、推荐25本新书、好书。

这个月里,《我的阿勒泰》把“北疆之北,山野的风”吹进了观众与读者的精神世界。

但如果只能靠“调休拼长假”去追寻旷野,总好像没得到真正的闲散。调休争议又起,罗素在《赞美闲散》中表达的“躺平”哲学,也许藏着闲暇的非凡力量。

5月也是文博月,博物馆日刚刚过去。新书《望长安》以细腻的笔触复原了流失文物在故乡时的面貌,在万里之外的博物馆回望长安风貌。

本月还有一场直升机“硬着陆”事故引发全球关注。童书《漫画重力:挖掘万物坠落的原理》带着人类对“物体为何会坠落”的探索,追寻重力的真相……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搜狐文化知书栏目持续关注新书、好书。

【文学(非虚构)】

#1

荒野之境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著 王如菲 译

文汇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2024-5

麦克法伦具有参透风景本质的魔力,在他的笔下,万物皆有生命,风雨如同启示,常识会被颠覆。他将艰深的跨学科知识融入最平常的事物,手握一块普通的石头,就能写出一段亿万年前的地球往事,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崭新坐标系。

#2

巴比松大饭店:自由女性的传奇之地

[美] 保利娜·布伦 著 何雨珈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未读·文艺家/未读 2024-3

完全是一部大电影素材。为了满足了女性在安全、尊严与独立性需求,巴比松酒店应运而生,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支持的避风港,让她们能够自由地追求职业和艺术梦想,同时享有隐私和社区的温暖,见证女性在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实现道路上的斗争与成就——这根本就不是酒店,而是一次“运动”。从创始人开始就很传奇,格蕾丝·凯利、琼·狄迪恩、西尔维娅·普拉斯等都曾在这里居住,男人如塞林格企图冲破警戒线进入失败,神秘传奇数不胜数。这本书的设计值得加一星。

#3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

[芬] 阿努·帕塔宁 著 江琬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3

北欧模式长期以来一直被“福利国家养懒人”的标签污名化。本书澄清了这一误解,深入探讨了北欧与美国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不同选择。作者指出,北欧不是神话,其福利制度不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和社会普遍富裕基础上,而是在贫瘠的资源和全民参与、激烈讨论和不懈努力,逐渐规划和完善而成的。北欧的高创新力和幸福指数证明了其成功,也启示我们生活不是只有躺平和内卷两个选项,人类追求卓越的愿望并不像利润动机理论所暗示的那样脆弱和软弱。

#4

解闷儿

张辰亮 著

台海出版社 磨铁图书 2024-3

读小亮的散文,不仅可以增广见闻,更能感受情怀,收获感动。

他笔下的旧日时光,淳朴自然,令人倍感亲切;他记录的那些小虫小花,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延续生命传奇;他追忆的两位可爱的老头儿,形象立体鲜活,让人想起自己的爷爷姥爷,湿了眼眶。

小亮的散文用的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矫情的抒情,但灌注在文字中的护生惜物的情怀,总能让人心底震颤。为“解闷儿”而来的读者,一定会在读这本书时邂逅出神回味的沉浸时刻,体会到反复品咂的妙趣。

【文学(虚构)】

#5

人间信

麦家 著

花城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2024-4

《人间信》,是历史之书(写了20世纪尤其是后半个世纪的纠葛),是忏悔之书(叙述者在特殊时期,和家庭尤其是父亲决裂,举报父亲,导致家破人散),这两点,让小说有深度,不是历史的深度,而是反思的深度。

催泪不决定小说是否杰出,却决定是否好看。麦家这部小说,老老实实讲故事,讲得感人,讲得有深度,何况其中还有历史的反思、人的反思。

#6

试探黑夜:胡安·赫尔曼诗选

[阿根廷] 胡安·赫尔曼 著 范晔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明室Lucida 2024-4

《试探黑夜》是一本打开便不想合上的诗集,范晔精湛的译笔使每一行诗充满了力量。胡安·赫尔曼,对于中国大多数读者来说姗姗来迟,而迟到者在上世纪提出的诸多问题,此刻依然存在。个人经历复杂、艰难的诗人,他没有沉迷于苦难的漩涡,尽管他直视这些伤害他的、袭击他的,并用内心的火焰与之斗争、抗衡,但在诗歌中他用语言超越了这些无法回避的伤痛,将思想之音赋予给每个词语,使苦难成为苦难的诘问、反抗成为反抗的反思,使现实成为众人的现实。

#7

钦探

周游 著

作家出版社 魔宙出版 2024-4

历史小说《钦探》以一个以往不同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回溯之旅,土木之变之后,君王如何立威,权臣如何自处,百姓何去何从。作者周游以古典的人物塑造方式,在夯实的历史细节与丰润的想象重塑中,打造了一个经典“三人团”,通过一桩桩谜案的揭底,在历史与真相的缝隙之中,写出了新故事,带领读者窥探明代土木之变的秘辛。

【人物·传记】

#8

我妈笑了

香特尔·阿克曼 著 史烨婷 / 苗海豫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新行思 2024-4

一部很难归类的自传性作品。女主人公高度敏感、才华横溢又脆弱易碎,从小就是给母亲带来麻烦的问题少女。本书写母亲晚年,她对母亲的陪伴、理解以及心底的逃离,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都写得相当真实。交错其中的是她的恋爱史——与L、M和C,其中与C的关系,真是相爱相杀。在寻常生活中,女主人公这样的人物简直就是小炸弹,让周围的一切坍塌,可是隔着书本的距离,又让人心生怜惜,这样痛楚,这样深邃。

#9

谜:里赫特·自述

[法]布鲁诺·蒙桑容 编著 李元志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3

《谜》这本书是由纪录片导演蒙桑容编著,从有念头到真正拍摄、撰著耗时良久。“历经弥久等待,方得窥测到翘首以盼的瞬间。”

里赫特以赤诚之心、自然之力直取音乐本心,其风格崇高纯粹,质朴鲜明,鲜有人及。

【历史·文明】

#10

忽如远行客:秦汉的游士与游侠

曲柄睿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3

《史记·游侠列传》史论,据说“此正是太史公激愤著书处”(何良俊)。也有人评价,以为其情感文字堪称“百代之绝”(董份)。曾国藩说,司马迁此篇用笔,“反侧错综,语南意北,骤难觅其针线之迹”。读者理解《游侠列传》深意,或许可以由这本《秦汉的游士与游侠》得到启示。

#11

奶奶的菜谱:纳粹如何盗取了爱丽丝的烹饪书

[德] 卡琳娜·乌尔巴赫 著 陈琦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2

似乎一个犹太人仅仅追溯自己的家族,就能写成一部关于那段历史的非虚构,而且各有不同。前不久看的《东西街》探讨的是“灭绝人类罪”,这本揭露的是另一个我第一次知道的事情:一些犹太作者的书,后来被冒名出版,直至二战以后也没有得到纠正。本书作者的奶奶写的一部维也纳风格的菜谱就是如此。这本书相对没有那么血腥,但时而闪回的对奥匈帝国时期的追溯,颇令人伤感。

#12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美] 鲁大维 著 祁逸伟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 2024-4

鲁大维出色地探讨了元朝灭亡后王朝继承的纠葛。在厘清错综复杂的宫廷和政治问题时,本书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非常新颖的见解。鲁大维大幅改变了“一个王朝在非汉民族统治的时代之后复兴华夏文明”这一常见图景,展现出明代前期的皇帝是精明的政治家,重视并利用曾经的统治者——蒙古人,将之作为盟友和臣民。鲁大维对明代前期皇权解读的高度原创性以及研究的严谨性,使该书成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学学术精品。

#13

种子帝国:孟山都的过去与人类粮食的未来

[美] 巴托·J.埃尔莫尔 著 黄泽萱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雅理 2024-4

一部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的生命史。孟山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化工公司,生产有毒化合物多氯联苯,后开始做转基因种子。它声称,它所造成的很多危害和成本是必须接受,没有它,问题没法解决。一部分大的组织机构为自己的行为的辩护逻辑是这样的:我提供了解决方案,没有我不行。《种子帝国》其实是让大家去想一想:首先,这个所谓的解决方案所应对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存在;其次,这个是不是真的是个解决方案。

#14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宋念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贝贝特 2024-5

地图凝聚了三维时空,却不动声色地伪装成平面。线条下隐藏的故事,时空中流动的色彩,定格在一张张指示地理位置的地图中,等待着有识者的发掘。在这个读图时代里,最有含量也因而最难解读的图像就是地图。本书作者在地图中寻路,在平面中发掘,为我们激活了那些已然定格的动态历史,揭示了地图如何说话的秘密,并且,在“世界”这个整体的人类空间想象中,为我们呈现了亚洲饱经沧桑而充满能量的生命历程。

【社科·哲学】

#15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

方小平 著 董国强 / 干霖 / 王宜扬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4

1968年,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不但大批城镇医院的医生“下放”到基层农村,而且由上海近郊的川沙县开始,从贫下中农中选拔了一批年轻人担任“赤脚医生”。这些“我伲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落后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况,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建立了以社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创造了当代华佗孙立哲们的“神话”。

事实上,赤脚医生还与社队干部、民办教师、农技员和大小队会计一起,构成了当时中国农村与道地的“泥腿子”们相对应的某种准知识、技术或管理阶层。方小平教授通过口述历史的访谈还原了特殊时空背景下医患群体的集体记忆,也使中国医疗制度史的叙事更加全面。

#16

赞美闲散

[英] 伯特兰·罗素 著 仝欣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浦睿文化 2024-5

罗素的文字有着清晰、简练的文学表达,对社会的全面兴趣,以及深刻的哲学洞察。他是一位能将思想很好地传达给公众的哲学家。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赞美闲散》可以说是他综合上述特点的典范作品。在书中,他对工作教育、家庭、爱情、乃至社会的同质化、文明等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极具前瞻性,即使放在现在仍富有启发性。以工作为例,工作的目的是让我们拥有幸福的可能性,而不是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惫和消化不良”。他还赞美闲暇,而闲暇并非懒惰,而是人在闲暇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松弛感和安全感,并由此获得善良的天性。

#17

海德格尔导论

[美] 理查德·波尔特 著 陈直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铸刻文化 / 艺文志eons 2024-5

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德格尔“导论”,它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概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其他重要哲学文本,让读者走出海氏早期的概念丛林和后期诗化语言的迷阵,从而跟着海氏一起追问思考“存在”问题;但本书从不直接给出决定性的“结论”,而是以一种更清晰化的方式重提海德格尔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的问题”,进而昭示出真正的哲学是没有终点的——永远在“思”的途中。

【财经·商业】

#18

怎样做成大事

[丹] 傅以斌 / [美] 丹·加德纳 著 贾拥民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湛庐文化 2024-4

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我大部分时间是跟风险打交道。傅以斌先生这本著作提醒我们,最重要的风险不是我们不了解成功的要素,而是我们没有充分对待失败的可能。那些导致失败出现的原因并不稀奇,也不新鲜,尤其是在我们认为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我们自己更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书中推荐的11个启发式,恰好可以作为完善自己进入项目的行动指南,慢慢读书与思考,然后迅速行动起来!

【科普·新知】

#19

地心之旅:探索山洞、岩穴与地下世界

[意] 弗朗切斯科·绍罗 著 文铮 / 李欣怡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3

大地掩藏着地球探索最后的边疆,岩石上一条不起眼的裂缝可能导向一个新世界。《地心之旅》是青春躁动英勇冒险与科学探索追求新知的完美融合,暗黑的地下世界原来如此美丽和丰富,认识它,你必须挑战自己身体和智力的极限。这一探索不仅带领我们达至地球的边界,也让我们触及人性的边界。

#20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美] 丹尼尔·马戈奇 著 李天蛟 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万川 2024-4

本书聚焦在近代知识交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博物学和解剖学。作者认为贸易公司和企业家直接促进博物学与解剖学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改变这些学科的实践方式和学术观点。

本书以可读性很强的叙事风格指出,商业资本主义仅促进可用于传播事实、图像与实物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发展。通过荷兰科学企业家的事例,本书探讨视觉事实如何通过知识商业流通进行生产、营销和竞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网络对于事实稳定化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广泛研究,很多史学研究都集中于地方性知识如何被广泛接受。

如果对近代早期(17、18世纪)“博物”抱有好奇心,意欲了解欧洲科学思想如何跨洋交流,尤其是荷兰博物学家、解剖学家在科学领域和商业领域的创新性贡献,本书值得一读。

#21

荒诞医学史

[美] 莉迪亚·康 / [美] 内特·彼得森 著 王秀莉 / 赵一杰 译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读客文化 2024-3

我们已经习惯“科学”地治病,相信复杂化学结构命名的药片能让我们痊愈。但科学是现代人的特权,利用有限的材料,发挥想象力,才是古人的特权。

这本《荒诞医学史》就是一本讲述西方医学史上疾病荒谬治疗方法的著作。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金属元素、烟草、水蛭、黏土、烙铁如何成为“治病良方”。震惊之余,不要忘了,没有这些荒唐的尝试,医学恐怕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22

微生物大历史:人类社会的永恒战争

[挪威] 斯蒂格·弗勒兰 著 李立丰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望mountain 2024-4

1818年,玛丽·雪莱出版了小说《弗兰肯斯坦》,激发了后世诸多版本的电影改编,而其内容与原作有很大差异。原著兼具科幻小说和恐怖小说的特点。

雪菜讲述了科学爱好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弗兰肯斯坦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试图改良人类,创造出了一种邪恶但聪明的怪物。雪菜没有描述弗兰肯斯坦如何创造怪物的细节,但很可能使用了动物的部分组织。实验产生了可怕的后果。怪物变成了杀人机器,它在弗兰肯斯坦的新婚之夜,对包括新娘在内的人类痛下杀手。弗兰肯斯坦想尽办法追杀这个被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邪恶牛物,一路追到了北极,但没有成功。怪物爬上浮冰漂走了。

玛丽·雪莱的小说经常被解读为对人类试图破坏自然的警告。这是一种反对现代自然科学和医学改变自然以利于人类的观点。然而人类干预自然界的界限应该在哪里,显然是极难确定的。

【艺术·生活】

#23

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

霍宏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5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作为意象,“长安"代表盛世繁华,而"长安不可见"则是中华民族几经风雨时的无奈….

百年前,当中国处于危机,无数国宝流散海外。考古学家霍宏伟抽丝剥茧,选取了八组收藏于海外博物馆的文物,揭开了他们背后的秘密。

洛阳金村战国文物(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和让梁启超梦魂牵绕的唐代昭陵两骏(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背后是国宝流失历程的缩影。

一组大英博物馆的唐代三彩俑,意外勾连起了唐代将军刘庭训跌宕起伏的人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有数十尊北魏至辽金的佛教造像。这些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静静矗立在那里,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北方佛教信仰的呈现,而他们庞杂的来源则是一段段伤心的往事⋯⋯

#24

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

苗子兮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4

苗子兮的《观无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样一部入壁观画的著作。从武梁祠画像石中武氏一门所期望的圣贤孝悌、祥瑞来集的道德理想国,到撒马尔罕宫廷壁上用以彰显王权尊贵的画中使臣,从藏经洞中冠服华丽的天公主的队列,到岩山寺文殊殿壁上人烟繁盛的城池。壁画中的色彩,驰骋着画壁人绚烂的想象,画中的生灵,蕴含着观画人内心无尽的欲望。那些明知无法长存,明知早已成为过往,明知不能企及的一切,都可以藉由壁画所绘,铺陈一点必要的想象,让自己犹如成为它们的主人,与它们一起长存。

【童书·绘本】

#25

漫画重力:挖掘万物坠落的原理

[韩] 赵珍豪 著 左维刚 / [韩] 阴宝娜 译

海峡书局 后浪 2023-4

在书中,原本看似遥不可及、深奥难解的科学知识被巧妙地转化为简单易懂、趣味盎然的内容。亚里士多德不再是严肃的学者,而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探险家。他手持苹果站在山顶上,试图通过实验来解答重力的问题。他想象着如果苹果不再受重力影响,那么它将飞向何方?真实与虚构的故事交织,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洞察重力的奥秘。

本期好书顾问:

罗新、王子今、马凌、杜绿绿、余西、祝羽捷、杨长云、孙歌、曹利群、张向荣、薛倩、刘子超、狄宇宙、周晓虹、马琛、李夏恩、周沐君、温洋、王昕瑜、鸿升、谈亦默、孟凡礼、宋辰辰、陆钓雪de飘飘、东小瓜读书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