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著名作家周立波去世前,留下遗言捐出全部财产,妻子忍痛完成遗愿

导语:著名作家周立波去世前,留下遗言捐出全部财产,妻子忍痛完成遗愿。

引子

近代中国文坛群星荟萃,诞生了许多非常著名的作家。尤其是在抗战阶段,当时中国的主流文学体系是左翼文学,由于时代的特殊性,使得那个时期的作家大多数都将祖国与人民被压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中国的抗战斗争反射到世界人民的反抗斗争之中,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在那个时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获得了极大发展,尤其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优秀著作纷纷引入我国,如高尔基的《母亲》,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等等,这类书籍被引入中国之后使我国的左翼文学变得更加具有影响力,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立波先生

在当时以鲁迅为首的一部分作家创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通过文字来鼓励广大贫苦人民,出现了文坛创作繁荣的景象。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著作《骆驼祥子》、《雷雨》、《子夜》等等都是那个时期的著作,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01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作家他的名气或许没有老舍、曹禺等人名气大,但他同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精彩的作品,甚至其一生总共获得过两次斯大林文学奖金,绝对称得上是被很多人低估的一个作家,他就是周立波。

周立波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据他本人所述,之所以自己将名字改为立波是取自自由的英文“liberty”。他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因为受到近代新兴思想的影响,立志追求进步,喜爱新文学,并于自己上大学期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只不过因为上大学期间散发传单,被学校开除。

然而这对于周立波而言并不算得上是什么坏事,反而意味着他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从事文学写作和翻译事业。在1932年周立波因为参加工人罢工而被捕入狱,到了1934年7月则被保释出狱,出狱之后的他于同年加入了上面提及到的“左联”。

周立波在读书

加入这一文学联盟意味着他自身的创作风格就是贴近广大人民的,而他的作品毫无疑问也证实了这一点。周立波被人誉为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笔杆”之一,他非常擅长描写农村生活中的质朴生活,并从中折射出社会现实,体现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02

他在加入“左联“之后积极从事左翼文学运动,并翻译了著名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和《秘密的中国》,为世界左翼文学进入中国作出突出贡献。在抗战爆发之后,周立波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工作,并担任《救亡日报》编辑,发表了来自社会各界大量的爱国文章。

周立波先生旧照

抗战胜利之后,周立波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暴风骤雨》,在这本著作中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磅礴的革命气势,生动的描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的景象,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集大成之作。在这本小说完稿之后,周立波又创作了一本名为《山乡巨变》的小说以及多篇短篇小说,其内容大多都描写中国乡村生活,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新风格和新主题,为后世的乡土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03

然而好景不长的是周立波本打算再一次创作一部巨著,并打算在书中描写他过去参加抗战时期的人和事,据他本人称如果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那么这本书所取得的成就一定会超越之前创作的《暴风骤雨》,成为自己创作史的巅峰。

但是在创作期间却因为正好赶上特殊时期,导致他的原稿以及当年遗留下来的日记全部被人收走,这让周立波没有办法继续创作,这本书最终也没能出版,我们也无法得知它的内容了。

周立波先生在写作

甚至他还在这一时期遭受了几年牢狱之灾,这极大地摧毁了他的身心健康,这场风波结束之后,他就已经重病缠身时日无多。而著名作家周立波去世前,留下遗言捐出全部财产,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做出最后一份贡献。

结语

1979年,著名作家周立波离世,他的妻子忍痛完成遗愿,将所有的财产捐献给国家。周立波的一生都为底层人民发声,创作出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甚至连临死前也要将财产捐给国家,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参考文献:

《母亲》

《西线无战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