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难除“贪嗔痴”

人真的能根除“贪嗔痴”吗?至少,我的心里依然存在。

在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我似乎进入过一种宁静喜乐的境界,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假象,它只是在那一个时刻,我所身处的环境,满足了我所有一切的贪,所以我可以不贪,我清醒地知道,只要那环境一变,潜伏在内心的“贪嗔痴”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人工智能突如其来的火爆,让我内心也萌生了做一点事情的冲动,我深知自身境界有限,此念一起,种种与此念相关的“贪嗔痴”必然随之而来。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余佳文和柳智宇。

余佳文生于1990年,曾经年少得意,辍学创业,获得上亿的投资,成为90后的成功代表,后来却又因为没有兑现“拿一个亿给员工分红”的承诺,被周鸿祎当众狠批其吹牛虚伪。如今信起了佛,虽然没有出家,却是每天打坐念经。

柳智宇生于1988年,北大学霸,奥数金牌得主,保送北大,在获得麻省理工录取通知书后,却突然选择了到龙泉寺出家,一晃十多年,在2022年选择还俗,成为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员工。

信仰成功学的人,当年可能会以余佳文为偶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锦衣少年,怎能不让人心生羡慕之情,谁说寒门不能出贵子,且看殿上探花郎。一时间万众创新,阶层突破就在眼前。

信仰宁静喜乐的人,当年可能会夸柳智宇心生慧根,一夜之间便能顿悟名利之虚幻,放弃世人所向往的功名富贵,寻求人生的大智慧。

世事白云苍狗,人生有时候确实比玄幻剧还要玄幻。

究竟什么是贪?什么是嗔?什么是痴?只要你去网上搜索,都能得到字面上的解释。

贪嗔痴出自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全面的解释太长了,众说纷纭,此处不一一列举。但你要真把这个落实到生活中去,就会发现困难重重。

我很喜欢海子的一句诗: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这句诗让我萌生了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非常美好的当下,似乎一切烦恼都随着这一句我只关心你而离去。海子的诗写得很美,曾经点燃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美好的向往,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诗把远方和人连接了起来。拥有这样对于当下美好的敏感触觉的诗人,最后怎么会选择了卧轨自杀?这其间是否就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贪嗔痴在作祟。

当在公司被老板狠批了一通,回家还要洗菜做饭,心生嗔念难道不是很正常吗?如果这时候孩子还拿着一份卷子跟你说考试不合格,谁能做到一点无名火都没有?我很喜欢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的一个镜头,就是观世音菩萨面对唐僧的啰嗦,也会无名火起,想要干掉这个叽叽歪歪的光头,我觉得这才真实,当然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在于其能很快就把心态调整过来,而不是如同顽劣的孙悟空一般真的要手起棍落。

最近几年我对贪嗔痴的一些感悟就是,无法根除,人性如此,我喜欢做一个真实的人,但这并不表明没有办法缓解其所带来的烦恼,我可以去尝试理解自身贪嗔痴的根源,起心动念之间,时时警醒自己的痴愚并不具备什么大智慧,理解自己贪念所在,理解自己的嗔念所在,当明白了自己的烦恼来源,便能清楚其因果,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就是,当孩子惹出麻烦,想教训孩子的时候,先在心里默念三次:“这是我亲生的,这是我亲生的,这是我亲生的”。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因,分清楚教育和教训的区别。

烦恼皆因心起,心在,烦恼就在,如果让我给建议,可以尝试一下冥想、禅修、弹古琴等方法,尽量让自己在无名火消散后再去想办法解决烦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