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 中华英才

原标题: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 中华英才

百年巨匠——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周信芳(1895年—1975年)

名士楚,浙江慈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麒派艺术创始人。7岁登台,艺名七龄童(后改为麒麟童)。1908年到北京,入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等同台。1912年返沪,在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等同台演出,演技渐趋成熟。1925年借鉴话剧导演手法运用于京剧,成为首个将“导演制”用于中国戏曲的艺术家。1949年后,任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擅长通过高难度的唱念做打来刻画人物,唱腔以苍凉遒劲为特色,形成独特的麒派表演艺术风格。

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崔如琢题写“百年巨匠”

他从7岁登台,于70余年的舞台生涯里创造了一个传奇:一生上演600多个剧目,从平民故事到历史片段再到英雄悲剧,借人间的悲欢离合传达普世的情怀与人生真谛;在唱念做打中演活了无数个角色,借角色之口呼唤正义、鞭挞邪恶;开创“麒派”表演艺术,跻身京剧改革的浪潮,成为首个将“导演制”运用到戏曲舞台的急先锋,并架起了京剧与电影、话剧之间的桥梁。他就是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周信芳》所描绘的对象,与梅兰芳同时期享誉伶界的京剧大师周信芳。

1895年1月,周信芳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清浦),祖籍浙江慈城。其父周慰堂、其母许桂仙均是京剧演员。他自幼随父亲旅居杭州,并拜文武老生陈长兴为师,七岁始登台,武戏开蒙,先武后文,艺名“七龄童”,后改用“麒麟童”。

周信芳在13岁这年到北京入喜连成(即后来的“富连成”)科班,与梅兰芳等同台。他与梅兰芳联袂合作演出的《九更天》《战浦关》等剧目,能让戏楼票房从原先卖出的五六百座激增至一千五六百座。四年后,返沪。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先后登上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等上海各大戏台,排演了《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鸿门宴》《萧何月下》等经典剧目,所塑造的角色多为忠臣义士、社会脊梁。

周信芳《斩经堂》剧照

周信芳思想开明,一生都在进行艺术创新。青年时期因经历“倒仓”,嗓音变得沙哑,俗称“烟嗓”,这使得他在嗓音运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唱过不少武生戏,武生就是从小生派生出来的,改唱大嗓;又学过昆曲的官生戏,大官生是真假嗓结合,他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物的需要,最终竟开创出低婉转幽咽的独特声腔,被戏迷形容为“犹如高龄古木苍劲有力”,恰好符合剧中人物的苍凉悲壮。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由朴实的唱腔、沉着的咬字、稳健的动作所构成的豪放美的表演风格。

他虽善演老生,却也演过《黛玉葬花》《晴雯补裘》《馒头庵》《宝蟾送酒》《鸿鸾喜》《雷峰塔》等剧目,创造了文生、穷生、官生、武小生等各类小生形象,成为伶界独树一帜的麒派大嗓儿小生。而嗓音条件不佳促使他更加注重做工,他擅长以外部动作来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其洒脱洗练的身段具有一种难得的节奏感,被观众誉为“浑身是戏麒麟童”。针对某些喊破嗓子来刻意贴近“麒派”的做法,他则给出了“似我者生,像我者死”的善意提醒。

周信芳始终跟随时代浪潮,对京剧进行大胆改革,是首个将“导演制”运用到戏曲舞台的艺术家。他和当时的新派戏剧人田汉、欧阳予倩往来密切,还加入田汉主持的“南国社”,在话剧《雷雨》中扮演过周朴园。

他不单精通表演艺术,而且还是编、导全才,所自编和与人合编的剧目就不下120出。他对时代风潮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密切结合时事来创作剧目,如抨击袁世凯窃国的新戏《王莽篡位》,宋教仁被刺后排演了时装京剧《宋教仁》,上海“孤岛”时期排演了《徽钦二帝》《文天祥》《史可法》等。在表达京剧传统的同时,他又吸收地方戏、电影、话剧、芭蕾舞、华尔兹、探戈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精华,对传统京剧加以创新,被公认为京剧海派代表人物。在丰富的编导演实践之上,总结出一条基本创作准则,即“非但要合情合理,而且人物要生动真实,使观众受到深刻的感染”。他还告诫后来者要继承长处,不可抱残守缺,“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看客,那才是戏的价值”。

周信芳非凡的剧作创作力或得益于其酷爱读书的习惯。他自幼随科班辗转,读书甚少,而在学戏生涯中师徒传承之间也多口传心授,再追问,便只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他一方面虚心向前辈大家以及同时代出名的演员们学戏,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则将视野转向了理论,试图从书中找到答案。

尽管他曾表示,其买书读书行为具有“功利性”——“是为了替我演的戏找参考资料才买的”,却从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学修养,进而反哺于编演创作。以历史剧《澶渊之盟》为例,为了还原一段史实,再现一代政治家寇准的风范,他深入研读了《宋史·寇准传》,将书中两次提及的饮酒细节搬上舞台,生动地呈现了寇准的性格特征。他也总教导徒弟们要通过多读书来不断丰富知识、推进自己的演艺生活。

在经典剧目《打渔杀家》中,周信芳饰萧恩,童芷苓饰萧桂英

爱读书不仅有助于他的剧本创作和舞台艺术的创造,而且大大提升了他的理论水平和修养,使其成为伶界难得的集艺术实践与戏曲理论研究于一身的求索者。他自1920年代开始就尝试撰写研究京剧的文章,在《梨国公报》上发表了《谈谭剧》《怎样理解和学习谭派》《论张飞》《〈探母新旧剧词商榷〉之商榷》等评论文章。1949年后,又对自己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出版有《周信芳戏剧散论》《周信芳舞台艺术》《周信芳文集》等著作,发表有《继承和发展戏曲流派我见》《谈谈连台本戏》等文章,对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文学、戏曲流派、戏曲的继承与发展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周信芳,以麒派艺术立世,既尊重戏曲表演基本规律又富于创新精神,既深耕编导演实践又紧密结合和深化发展理论,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继者带来无尽的启示与思考。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3年第23期

文章来源 | 中华英才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20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24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