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韩家往事》:还原清末天津八大家后人的人生境遇

作者: 徐泓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4-1

何玉新:

这本书以作者母亲韩德常的童年记忆为切入点。韩德常1915年11月13日出生在北京南城宣武门外南柳巷25号,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天成号(另有一说为天盛号)韩家的后人。

清咸丰初年,天津出现八大家,即八个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家族,包括: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其中,依赖盐业发家的有高、黄、杨、张四家,依赖粮业发家的有石、刘、穆三家(穆家也做茶叶生意),而主营海运业的只有一家,就是本书所讲的韩家。

元代开始推行南粮北运,朝廷设立海运万户府,万艘漕船,大者千石,小者三百石,从江苏刘家港(今太仓)启航,出扬子江入海,扬帆而行,在海上航行两个多月,抵达天津大直沽。“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天津正是因为南粮北运发展起来的城市。

韩家祖籍安徽望江,先祖北上创业,后落户天津,借河海通津的优势,开设天成号商行,专养海船,来往东北贩运粮食。清代乾隆至咸丰初年,天成号拥有99艘海船,几乎垄断了天津当时的海运业,被称为天津的“船王”。韩家还兼营海上货物保险,开设银号、当铺,一般海船业主无力与之抗衡。当年,天津城东门外玉皇阁至天后宫之间的大片房屋,几乎都是韩家的产业,这一带的沿河渡口,浩浩荡荡停满了韩家的海船。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天津条约》签订后,天津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开放,外国轮船陆续来津。1872年,李鸿章发起成立轮船招商局。韩家天成号传统的木船运输生意,在西洋货轮和朝廷轮船的双重挤压下,颓然败阵,迅速衰落。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抢掠城厢,韩家老少逃到亲戚杨柳青石家避难,劫后还家,家财已被哄抢殆尽。韩家一蹶不振,成为天津八大家中最先凋敝的一家。

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道中落后,韩家仍保持着固有的尊严。因为旧时的天津,世家之间环环相扣,有如《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相互联姻,韩家也与卞家、杨家、袁家、严家等天津望族关系密切。

《韩家往事》中记述:作者的外祖父韩诵裳1884年生于北京,儿时先在天津韩家私塾读书,又被严范孙收入自家开办的严氏家馆。不久后严氏家馆改为私立中学堂,1906年迁址改称南开学堂。南开学堂第一届师范班只有五名学生,韩诵裳是其中之一。后来韩诵裳东渡日本留学,学成归国后在南开学校教书,后回北京,参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扩建,成为第一任校主任。

本书作者母亲的五位姑姑:韩俊华、韩升华、韩咏华、韩恂华、韩权华也各自活出了不同的风采。韩俊华许配给了“茶叶李家”,女婿李连普曾赴日本学习铜版印刷。韩升华嫁给了西北大学校长傅铜,韩咏华嫁给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留美归来的韩恂华嫁给了同是海归的矿业专家邝寿堃。韩权华与卫立煌结为连理。这五位女性进入作者的记忆时,都已年过半百,但无论境遇如何,从未失去体面和风度。这正是作者对母亲的家族史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在创作《韩家往事》的过程中,作者采访了许多韩家后人,包括作者在大连的梅祖芬表姨,在北京的二舅妈陶森、邝宇宽表姨、袁刚表姨以及在美国的三舅妈刘璐等。她们的种种回忆构成了这本书最生动、最真实的部分。还有早期的一些准备,如作者对外婆高珍的采访录音、对三舅韩德扬的采访录音、对二舅韩德刚的采访录音,通过这些记忆的声音,勾勒出本书的基本轮廓。

这本书的正式创作时间长达两年,而实际上,作者对记忆的追溯却贯穿了她的一生。当她静心写作时,对历史的敬畏、对书中所有长辈的温情日引月长。同时,韩家几代人所经历的百年沉浮,不仅仅属于个人、属于家族,也是近代中国城市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个人简介

何玉新,1971年出生,天津人,《天津日报》编辑、记者,著有历史随笔集《天津往事》《城事天津》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