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生家庭穷养的人,成人后如何摆脱身上的穷病

被原生家庭穷养的人,成人后如何摆脱身上的穷病

不论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牌,

请用心打好它。

作者:洞见Leyla

你是被穷养长大的人吗?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话:

爸妈供你念书太不容易了,你不能再乱花钱了;

我们家穷,不能跟别人比,能省就要省;

看到什么都想买,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现实中,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反复强调家庭贫穷的事实,想以此来克制孩子消费的欲望。

然而,被穷养长大的人,成年后哪怕衣食无忧,内心也千疮百孔。

他们的一生都会被匮乏感和无力感紧紧包裹。

这种感觉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病症:

穷病。

正如《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

“贫穷是一种会遗传的疾病。

它除了会带给你习惯,还会带给你贫穷的思维方式,局限你的人生。”

1

《奇葩说》中,辩手席瑞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席瑞,从小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家里没钱,你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

这句话深埋在他心里,以至于贯穿了整个童年。

所以每次跟着大人去超市,他总是低头看地板。

他习惯用这种卑微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渴望,以避免在大人面前露出破绽。

有一次没忍住,路过食物区的时候他盯着一瓶橘子罐头看了很久,恰巧被姥姥发现了。

姥姥看穿了席瑞的心思,虽然犹豫但最终还是买下了。

但回去的路上,姥姥轻轻念叨了一句:这瓶罐头7块9,够我们吃一顿饭了。

席瑞听完心里难受了许久。

当他回到家,打开甘甜的罐头,也只尝出了苦涩的滋味。

长大之后,席瑞通过努力改变了贫穷的家境,但那种没钱的恐惧却始终挥之不去。

直到现在,他去一个消费场所,如果没带超过三倍的钱,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只要病得不严重,他就不会花钱去医院。

如果有人对他好,他不会为此欢欣雀跃,反而只会觉得“我不配”。

穷养带给席瑞的,是对家庭的强烈愧疚,和如影随形的痛苦。

清华教授彭凯平说过:“贫穷感的灌输,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

现实中,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穷养式教育”下,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有位网友曾说:自己给朋友过生日,一群人吃饭AA,平摊下来她只花了45元。

于是她开心地发了个聚餐的视频到朋友圈,没想到立马收到了爸爸发来的消息:

“这是在哪里吃饭呢?好丰富,这样吃是你花钱吗?是的话就是在吃你老爸的血。”

一句话,浇灭了女孩原本的好心情,她感觉内心如剜刀般难受。

还有位博主,第一次坐飞机旅行,激动地拍下窗外的云彩跟妈妈分享。

然而,妈妈的回复却像一把尖锐的刀,刺得他内心痛不欲生:

“你过的富人生活,爹娘过的地狱生活。”

这些被穷养长大的人,无一不在后续的帖子里说了类似的话:

因为从小就被教育“家里穷”,导致自己在亲子关系中一直承担着“亏欠者”的角色。

不仅如此,长大后的每一次满足,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负罪感。

物质上的匮乏是暂时的,精神上的窘迫却是永久的。

骨子里的“穷病”不加扼制,最终就会像愈长愈大的毒瘤,伴随人的一生。

2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句格外扎心的台词: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什么是穷病?

其实就是穷养下的严重副作用——

当一个长期被穷养的孩子长大后,Ta的人生就会容易陷入以下三种情况。

1. 消费上:要么报复性花钱,要么觉得花钱就是犯罪。

有人从小都是捡别人的旧衣服穿,以至于长大后每月都疯狂买买买;

有人从小就被父母限制买零食吃,以至于长大后暴饮暴食补偿自己;

有人从小没有收到过一个玩具,以至于长大后将玩具堆满了整个家。

这种疯狂消费的行为,叫做“童年报复性补偿”。

意思是,小时候穷怕了的人,长大后就会报复性地弥补自己心理的空缺。

另一方面,很多人长期受到金钱上的限制,就会像席瑞一样,对花钱产生一种深深的犯罪感。

作家陈妍的丈夫,是典型从小被穷养大的孩子。

他的父母总是反复强调“家里多么穷”,“自己多么不容易”。

以至于长大后的他,连买瓶3块钱的可乐,都要在心里挣扎一下。

他也从来不逛商场,因为那些价签会刺伤他的眼睛。

他甚至注销了淘宝账号,因为只要购买收藏夹里的东西,都会使他内疚不已。

然而,不管是报复性花钱,还是对花钱过分恐惧,都会为人生带来种种危机。

那些疯狂购物的人,经常在月末时候过着窘迫的生活;

那些不敢消费的人,往往会使生活质量一败涂地。

如此,就只能在贫穷的生活中反复循环,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2. 人际上:要么极度冷漠,要么极度心软。

被穷养长大的人,除了金钱上匮乏感,人际上还容易陷入两种极端。

一种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对别人好。

曾经物质上的匮乏,导致他们对手头的每一分钱都看得无比珍视。

所以长大后他们只看重钱财,而不在乎人情。

对朋友,没有丝毫的感恩;对伙伴,不肯在利益上做出丝毫的让步。

极端的利己主义,往往会使他们的人缘变得很差,以至于在致富路上处处受阻。

另一种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接受别人的好。

别人给自己一点好处,就会特别感动。

别人对他一分好,就要赶紧还回去十分。

其实,这都是源于童年时期父母给的关爱还不够,情感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所以当身边人稍微展示一点善意,就很容易傻乎乎地付出全部。

然而,人心是最复杂难辨的。

当你毫无保留地对别人付出全部,很多时候只会换来上当受骗的结局。

3. 情绪上:要么过于敏感,要么深陷怨气之中。

物质缺乏带来的窘迫,还会导致人在长大后情绪出现相应的问题。

有人因为从小就被灌输家里穷,就会自认为低人一等,走到哪里都抬不起头来。

和人相处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事。

弗洛伊德说过:“童年的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自卑的人长大后更难自立。”

人一旦过于敏感,就会养成束手束脚的性格,终身活在瓶颈之中。

还有一种人,在穷养的环境下长大,逐渐变得怨气冲天。

他们习惯于痛恨命运的不公,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于家庭上。

他们也不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拼搏一把。

老话说:“一叹穷三年,常怨穷一生。”

怨言不断的人,其实就是在不断自我设限,最终画地为牢。

3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是身上的穷病,我们却可以凭借努力去摆脱。

如何摆脱穷病?

四点建议送给大家。

1. 认清底层牵引力,正视原生家庭伤害。

所谓底层牵引力,是一种无形中把你往下拽的力量。

被穷养长大的人,就像是身处在底层的漩涡之中,不断下沉。

但是你要明白,“穷”本身其实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明明意识到自己受到这层引力的影响,却不肯努力做出改变。

家庭造成的困扰并不是不可逆的。

只要你敢于面对困难,挣脱内心的束缚,你就能改写自己的命运。

2. 重塑自己的金钱观,不要被上一代的观念绑架。

父母的金钱观,是受其生长环境和知识背景影响,有他的局限性。

我们尊重,但不必跟随;理解,但不必苟同。

未来,不该花钱的地方,一分一厘要省;该花钱的地方,千千万万要花。

把钱用来看书学习,知识的积累越多,视野也越开阔;

把钱用来投资健康,身体的素质越高,生活质量也越好。

钱只有用在刀刃上,才能成为命运的助力,帮你实现人生的逆袭。

3. 要有一双辨别是非的双眼,同时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曾国藩说过: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为人处世,不能只顾低头做事,也要看看周围是些什么人。

面对别人的小恩小惠,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来意。

往往栽跟头的事,不是因为做错了事,而是相信错了人。

当你确定对方的人品,在习惯得到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感恩。

常念别人的好,人间的温情与善意,才会一次次照耀你前行的路。

4. 戒掉玻璃心,将负面情绪摒弃于心门之外。

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那么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噪音。

你要明白,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别人其实并不关心。

真正需要在意的,是你内心的感受。

学会收起你敏感的触角,养成一颗钝感的心。

当你放下了别人的目光,内心的痛苦和困扰便会慢慢消退,舒心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

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说你所有的不幸都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那么只能证明你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过。”

贫穷,不该是自暴自弃的借口,而应该是奋发向上的动力。

原生家庭不过是起点,人生的高度到哪里,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

只要你愿意改变,一切都还来得及。

往后余生,财富靠自己争取,苦难靠自己摆脱,幸福靠自己创造。

点个赞吧 ,戒掉身上的穷病,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