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陈立胜:《大人造命》序一:王艮的“造命之道”

《大人造命》序一:王艮的“造命之道”

陈立胜

中山大学哲学系

这是一本关于王艮“造命之道”的书,一本让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用书。

王艮何许人也?他是让王阳明“心动”的人。

阳明善用兵,门人曾问用兵之术,阳明曰:用兵何术?只是养得心“不动”,即是术。阳明在四十余日内平定朱宸濠之叛,显示了超人的临危不惧的“定力”与“应变力”。然而,当一介布衣王艮毛遂自荐拜见王阳明时,阳明却大为感动:“吾擒宸濠,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嘉靖八年的状元罗洪先亲赴安丰向王艮问学,嘉靖十一年状元林春以及进士出身的徐樾、董燧等等纷纷拜王艮为师,王阳明悟性最高的弟子王龙溪也赞王艮有“超凡入圣之资”,并称其“名潜布衣而风动缙绅”。阳明殁后,弟子满天下,谁能守师门“正传”?阳明后学“江右四君子”之一刘元卿称王艮为“不失宗旨而粹然一出于正者”。万历十七年状元焦竑更称王艮是阳明门人中“最得力”者,是“旷代之伟人”。

让阳明心动、让阳明后学折服,王艮其人、其学必有其卓然不凡之处。

然而,王艮读书并不多,早年因家贫而辍学。他跟着父兄制盐,十九岁时随父经商至山东,今人猜测是从事贩盐一类的“非法”活动。哲学在其诞生之日就与闲暇与好奇联系在一起,西方第一位哲人泰勒士就因仰望星空而失足跌进一口枯井,被他的女佣人狠狠地笑话了一通。思辨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说这个笑话适用于所有从事哲学的人。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街道上,却仰头看着月色,显然都是衣食无忧的“有闲之士”。传统的中国哲人也通常属于“劳心者”的“士”阶层,处身于草莽鱼盐之中的王艮为何在从商的路上却开始仰慕“圣贤之学”?据说他在山东经商时顺路拜谒孔庙,看到圣殿的盛况而大受触动:“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从此之后,他就怀揣着《孝经》《论语》《大学》,逢人就问,久而自学成才,并自信悟得《大学》格物本义。他跟时在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反复辩难,最终虽为阳明所折服,但从他后来提出的所谓“淮南格物”说来看,在“格物”问题上他并不认同乃师的成说。刘宗周说《大学》“格物”有七十二家之说,乃至学者有“末学穷老绝气不能尽举其异同”之感慨!然而王艮的格物之说却令工夫严实的刘宗周叹服:“后儒格物之说,当以淮南为正”,又说王艮之书乃“入圣指南”书。淹博精审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多次称王艮文化水平有限(“于诸经未尝窥”),但其“所务在于躬行”,其言“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颇能“上窥孔颜微旨”。王艮认定《大学》“致知”之“知”就是“知所先后”之“知”,“格物”的“物”就是“物有本末”之“物”。章大师断定“斯义一出,遂成千古定论!”生命的学问原本不仅对生命具有“存在的感受”,而且将生命自身作为“书写”“创造”的对象,让生命深处的“真己”(良知、神性、佛性)冲破层层驳杂的气质与习俗的闭塞而豁然开朗,此时解书早已不是字义、名相与义理的“斟酌”,而是“心”与“心”的印证。要之,由丰盈的生命证成的学问不仅具有内在的充实与光辉,亦暗契学术的法度与谨严。

王艮不仅具有让“师保、公卿”乃至现代国学大师折服的本领,更有点石成金的弘法手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却又有“赤手搏龙蛇”的“掀翻天地”豪情。其弟子辈中韩贞世代业陶,在樵夫朱恕引荐下,拜王艮为师。韩贞气度不凡,自称“两袖清风挥宇宙,一肩明月任西东”。他布衫芒履,从容周旋于王艮门下,有人笑其以蓑衣为行礼,韩贞题诗壁间曰:“随我山前与水前,半蓑霜雪半蓑烟。日间着起披云走,夜里摊开抱月眠。宠辱不加藤裸上,是非还向锦袍边。生成难并衣冠客,相伴渔樵乐圣贤。”王艮见诗,知为韩贞所作,对其子王襞叹曰:“继吾道者,韩子一人而已。”韩贞另撰有“野老成圣”一诗:“固知野老能成圣,谁道江鱼不化龙?自是不修修便得,愚夫尧舜本来同。”可见“野老成圣”“江鱼化龙”“相伴渔樵乐圣贤”,让贩夫走卒成圣成贤是王艮所创泰州学派一大风光。王阳明曾批评他的弟子“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把愚夫愚妇都吓走了,只有做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王艮则称百姓日用是道,与百姓日用之道相异,就是“异端”。做个愚夫愚妇去讲圣人之学,这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功夫。既到了“竿头”,又“进一步”,“进”到何处?进步原来是“退步”,退回到大地上来,接上日常生活的“地气”,重新做个愚夫愚妇。在愚夫愚妇的烟火世界中,从容周旋,当下指点。唯有如此,才能与愚夫愚妇“通气”,才能接引愚夫愚妇,乃至在眉睫之间醒觉人。一位村野老人问韩贞:你们天天讲良心,良心究竟是什么?韩贞说,今天闷热,你穿这么多衣服岂不多余?你能把衣服脱去吗?于是野老先脱外衣,又脱里衣,至裤,不觉面红,自惭曰:“我愧不能脱矣。”韩贞大喝曰:这就是良心!

如何将王艮深造自得的“淮南格物说”作为生命的学问在现代的烟火世界中落地,让它成为现代人“造命之道”,在喧嚣骚动的加速化时代中依然可以安身立命,收获自信、平和与快乐,《大人造命》一书给出了一条可行的路线图。

这是一本如理地阐述王艮修身工夫的书。它将王艮的淮南格物说分为“格物”“诚意”“正心”三套工夫。“格物”工夫就是“格度体验”到己身与家国天下原本相通。格物之“物”是《大学》“物有本末”的“物”,物之本,就是吾人的身心;物之末,就是家国天下。格物,就是在吾人之“本”这儿真实地格度体验到心身家国天下是一个大身体,就是让心身家国天下“通气”。“诚意”工夫就是吾人之“本”在日用酬酢中始终安立在心身家国天下一气贯通的“大生意”(大主宰)上,把这个大生意“一口气通到底”。正心工夫则是在诚意工夫上更进一步,做到念念由良知所发,念念由“仁体”所发。三套工夫的区分既是基于工夫由“生”至“熟”的节次,亦有文本的依据。《大学》文本只说“齐家在修其身”“修身在正其心”,而没有说“正心在诚其意”“诚意在致其知”,可见格物、诚意、正心乃是三套不同的工夫。《大人造命》一书对这三套工夫之区别与联系做了细致入微的如理分析。

这是一本如实地呈现王艮修身工夫的书。“如实”切入王艮的心路历程之中,踩着王艮走过的脚印,接续王艮工夫的学脉,以自家生命的体验,在日常生活的场景,呈现王艮工夫肌理与节奏,让原本的“纸上”记载的工夫(“死工夫”)获得了“在场感”,变成了当下的“活工夫”。该书的作者曾是一位儿童诗人,他曾在暑假到华北乡村向儿童传授创作诗歌的经验,教室中一小童讲起“阳光灿烂”一词,他觉得这是人云亦云的“套话”,就把小诗人们直接带到田间地头,令仰望太阳,并要求每个人不要引经据典,就用当下真切感受的语言描述这火辣辣的阳光,让“太阳”通过“眼睛”而直接“说话”。书中对“格物”“诚意”“正心”三套工夫的呈现都是出自作者肺腑之言,真切体验,真情流露。

这是一本讨论工夫论的书,更是一本指点工夫的书。它“如理”地阐述了王艮工夫论内在理路,又“如实”地呈现了工夫落实的“场景”,公交车让座,夫妻关系,子女教育等等,我们都是这些场景的经历者、当事人,“一条直路本天通,只在寻常日用中。”“工夫”论就在这些场景中呈现,故能切入读者的心灵,拨动心弦,产生共鸣。让人开阔心胸,化解心灵的纠葛,透显自家的良知。

这本书的作者杨鑫原是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本科生,他曾选修我主讲的《传习录》导读课程,几乎每次课后,他都有提不完的问题,并一路陪我从教室走到西区的住所,方才罢休。记得那时他对现象学特别感兴趣,所问大都是王阳明良知概念与海德格尔良知概念之异同,良知与胡塞尔的内意识、唯识学的自证分的关系一类问题。时在博雅学院担任院长的甘阳老师不止一次向我提起杨鑫,称他是一位读书的种子,一位非常阳光的男孩。于是,他顺理成章成为博雅学院的“直博生”,并在我指导下研习宋明理学。在我组织的《明儒学案》读书会上,他一直是读书会发言的主角。一次读到王畿“天根月窟”说,深有感触,决意沿流溯源,专攻邵雍。此后,杨雄的太玄、邵雍的皇极经世与司马光潜虚便成了我们见面聊天的主题。不知何时,他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并告诉我他的学位论文主题是王艮淮南格物说研究。我当时就给他泼冷水:此选题极不易做,一是材料有限,且很难再找到新材料,二是海内外学界对之研究成果不少,也难以有实质性突破。为了打消他的念头,我还特别强调德国一位学者余蓓荷(Monika Übelhör)利用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的《王心斋先生全集》撰写了一部在学界颇有影响的专著。于是,他很快托人从欧洲买回这部专著并浏览了一遍,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我保证他有信心做好这一选题。

杨鑫是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厨艺,一度按照张岱的食谱做菜,并不时向我“传授”做菜经验。杨鑫更是喜欢跟人“通气”的人,他跟着郝雅娟老师到西藏中学做招生宣传工作,现场跟数百名中学生互动,气氛热烈。他把学生给他写的小纸条装在一个大信封中,一回到中大就满面春风地递给我,让我分享他的喜悦。

我知道杨鑫在自己家乡泰州组织了一个心斋读书会——“泰东书院网络读书班”,而且发愿要接上心斋“传下来的真血脉”。他在《大人造命》一书中倾诉衷肠:“心斋开启的事业,并没有完成。乃所愿,则学心斋。”并发誓跟天下人“通气”:“我们一同来继续心斋先生,这位大人,所造之大命。”

然而,四年前一个夜晚,杨鑫在读书回家路上脑部意外受伤,虽得到父母妻子悉心照顾与师友的鼓励,迄今仍在康复的路程中艰难跋涉。现在《大人造命》一书即将付梓,杨鑫起来!让我们全身通气,沿着“心斋的脚印”,携手各位有缘的读者,一起共造“大人之命”,脚踏实地走下去!

生命的学问:《大人造命:泰州阳明学讲稿》出版,甘阳、陈立胜、张卫红联袂推荐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博雅学院党总支为校友杨鑫博士举办读书沙龙

编辑:陈雨露

审核:曲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