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电影《刀尖》热映,专访导演高群书:超越不了《风声》,但它讲的是更残酷的人生

电影《刀尖》热映,专访导演高群书:超越不了《风声》,但它讲的是更残酷的人生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Q:什么样的情况下接触到《刀尖》这本小说?又是什么原因决定拍摄电影?

A:我们做这个的时候,包括我看小说、改编剧本、拍摄、最后剪辑的时候,在我心里边就是力图它和《风声》不一样,《风声》确实是个经典,我自己也超越不了。

选择《刀尖》是个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在北京机场,因为我一般习惯到机场买本书,在飞机上看。突然看见这本书《刀尖》,腰封上就有一句话挺打动我的,就是“尘封70年的一个中共特工的档案”,就买了一本在飞机上看,就给麦家打电话。《阴面》就是林婴婴的自述这一段,我挺感兴趣,就是一个女学生,还是一个艺术院校的女学生,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三面间谍,这是当时最打动我的。但后来在操作上还是先拍《阳面》,就是金深水这条线。

Q:小说比较长,取舍的部分是如何选择的?

A:选择标准更重要的是风格和如何讲故事的方式。它不是说剪裁量的问题为长篇小说都有一个选择角度去讲故事的情况。

一直想拍得跟《风声》不一样,可能大量写意化,诗化的,在目前来说是用另外一种,用别样的风景、人生、心绪,去讲那个年代残酷,冷酷,生存的故事。我想还是别那么赤裸裸地直接讲生死,过了好几十年,再回头看那段人生或那个时代的时候,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让大家去看看那个年代的人,一群不甘受辱,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些人,如何在那种环境下去诛杀敌人,诛杀侵略者,保存自己的实力,自己还要活下去,用尽各种方式。

《刀尖》讲的实际上最主要是三个人:金深水、林婴婴、卢敬瑜。它的脉络逻辑也是这三个人的变化,人生变化或者是态度变化。开始金深水、林婴婴、卢敬瑜三个人利用各种手段把汉奸干掉了。皖南事变之后卢敬瑜的立场发生变化,三个人出现了两个阵营,金深水和林婴婴走到同一战线。最后为什么金深水一定要把卢敬瑜干掉?因为吃他的亏吃得太多了,手上沾满了自己兄弟的鲜血。

Q:当时在选演员的时候怎么思考的?

A:跟张译是刚合作完电视剧《国家行动》,包括黄志忠。黄志忠和张译是我们《国家行动》的两个主演,演得非常好,大家合作也非常好。我找演员合作的标准是什么?我要看到他的上升空间,他的潜力。第二,人品得好,人品好很重要。我们合作这些演员,无论是张译,还是黄志忠,成泰燊,沙溢,包括李淳,高捷,都是实力派,郎月婷这次配音我发现成熟多了,无论做人做事,表演上她都成熟多了,都是在往正向发展,所以说人品得好,三观得正。第三个,配合。

Q:张译打动你的是什么?

A:他没有太多的行为和动作,但是往这一站,他就是这个人物。具体到我们《刀尖》,他这个人更多是不动,不能让别人看出在想什么,要干什么,尽量做到平常,就是不要有特别的设计,这是我们统一的表演方式,也符合金深水这个名字。

Q:怎么选的郎月婷来演林婴婴?

A:当时郎月婷刚演了一个电影,张艾嘉的《相爱相亲》,说中国出现一个像山口百惠的女演员,既端庄又有风姿。实际上看好莱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四十年代,女主角都是端庄大气,基本上都是她这种卷发的造型。当时就定她,包括定张译,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可挖掘的东西。

Q:电影中有很多镜头都是拍摄的演员的背影,有什么寓意吗?

A:更多的可能就是说,背后永远有眼睛在盯着你,做这些动作,永远不能是特别明确,置身于那个环境,敌我不明,包括你在明处,他在暗处或者是他在明处,你在暗处,大家都是有一种被跟踪、被偷窥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他永远感觉到后边跟着个人。

Q:《风声》的牢房戏很经典,《刀尖》也有厉害的审讯戏,是怎么去处理和设计的?

A:《刀尖》小说里提到的李士武,这个人就特别爱发明各种刑具,包括从国外购置了好多比较新的刑具,他是个疯狂的人,所以说他是最先死。《刀尖》和《风声》都有审讯,都有酷刑,但是不一样的是什么?《风声》是被动的,是敌对我们的残害,《刀尖》它是杀敌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方说李士武酷爱酷刑,他和俞至仁都善于用这种手段残害忠良,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包括用硫酸去灭迹,这个是都有出处的。拍之前除了看小说,我们也查阅了大量的回忆录,资料都是有出处的,他们两个最后都死于酷刑,也是在当时诛杀汉奸的一个有力的手段。

Q:您希望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A: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活着真得太难了,别讲什么人权、尊严,你的生命随时会被很轻易地剥夺,我们现在活着确实太幸福了,好好享受当下,尽量高高兴兴地活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