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兰亭集序》典故漫谈

绍兴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地处兰渚山下,山多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故名兰亭。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此和友人聚会,写下千古佳作《兰亭集序》而闻名海内外。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孙氏和高平郄氏等北方世家大族为首,邀约谢安、孙绰等41位风雅名士,在会稽山兰亭举行了祓禊活动(古代一种春秋两季于水滨设祭活动,祈求吉祥),并举行聚会,模仿西晋书法家石崇的书法集,然后边喝酒边赋诗。与会者分坐在蜿蜒的曲溪两旁,让斟满美酒的酒杯在溪水中漂流。当酒杯停留时,距离杯子最近的那位名家要饮酒赋诗,此次活动共作诗37首,当场结成诗集。乘着酒兴,王羲之拿起毛笔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兰亭集序》。

这篇序生动地描绘了兰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聚会的欢乐心情,共28行,324个字。据说王羲之也非常喜欢这件作品,以后他曾多次重写,但总也比不上原作。当时看过《兰亭集序》的人都有一种美的享受,打开此书卷,只见笔飞墨舞,气象万千,字字都有特色。其中“之”字共有20个,但是结构写法没有一个相同。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集序》是唐代书法家的摹本,真迹去了哪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被唐太宗带进陵墓了,另一种说法是被不明人士盗取了。

不管怎样,真迹确实不知去向了。今日的兰亭四周溪水淙淙,幽静雅致,园内的鹅池、兰亭碑、御碑亭等建筑精巧古朴。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书法节,品味曲水流觞的意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