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初一上学期《论语十二章》精讲精练

原标题:初一上学期《论语十二章》精讲精练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二)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三)《论语》及其他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二、课文精讲

1曰:“学而2时3习4之5,不亦6说(yuè)7乎?有朋8自9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10而11不愠(yùn)12,不亦君子13乎?”(《学而》)

注释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指孔子。

2.而:表顺接,然后。

3.时:按时。

4.习:复习,温习。

5.之:代指学习的内容。

6.亦:也,也是。

7.说:同“悦”,愉快。

8.朋:志同道合的人。

9.自:从。

10.知:了解。

11.而:表转折,却。

12.愠:生气,恼怒。

13.君子:有才德的人。

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是……吗?”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中心思想:

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曾子曰:“吾日1三2省3吾身4:为(wèi)5人谋6而不忠7乎?与朋友交而不信8乎?传9不习10乎?”(《学而》)

注释

1.日:每天。

2.三:多次。

3.省:反省,自我检查。

4.身:自己。

5.为:给,替。

6.谋:谋划。

7.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8.信:诚信。

9.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0.习:复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中心思想: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

子曰:“吾十有1五而2志于学,三十而立3,四十而不惑4,五十而知天命5,六十而耳顺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7矩(jǔ)8。”(《为政》)

注释

1.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而:表顺承,就。

3.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4.惑:迷惑,疑惑。

5.天命:上天的旨意。命,命令。

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7.逾:越过。

8.矩:法度。

译文: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过法度。

中心思想:

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子曰:“温1故2而3知新4,可5以6为7师矣。”《为政》

注释

1.温:温习。

2.故:学过的知识。

3.而:表承接,就。

4.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5.可:可以。

6.以:凭借。

7.为:做,成为。

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中心思想:

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子曰:“学而1不思则罔(wǎng)2,思而不学则殆(dài)3。” 《为政》

注释

1.而:表转折,却。

2.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殆:疑惑。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中心思想: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 贤1哉,回也!一箪(dān)2食,一瓢(piáo)饮,在陋(lòu)巷,人不堪3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1.贤:品质高尚。

2.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3.堪:能忍受。

4.乐:乐趣。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中心思想: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特殊句式。

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句。

子曰:“知之1者2不如好(hào)3之者,好之者不如乐4之者。”《雍也》

注释

1.之:代词,学问和事业。

2.者:……的人。

3.好:喜爱、爱好。

4.乐:以……为快乐,名词的意动用法。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中心思想: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子曰:“饭1疏食2,饮水3,曲肱(gōng)4而5枕之,乐6亦在其中矣。不义7而富且贵,于8我如9浮云。”《述而》

注释

1.饭:吃饭,名词作动词。

2.疏食:粗粮。

3.水:冷水。

4.曲肱:弯着胳膊。

5.而:表顺承。

6.乐:乐趣。

7.义:正当手段。

8.于:对,对于。

9.如:像。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中心思想:

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子曰:“三1人行2,必3有我师焉4。择5其6善者7而8从9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

1.三:几个。

2.行:走路。

3.必:一定。

4.焉:于此,在其中。

5.择:选择。

6.其:他们的。

7.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8.而:表顺承。

9.从:跟从,学习。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中心思想:

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以别人不好的地方为戒,修正自己的缺点。

子在川1上曰:“逝2者如斯3夫4,不舍5昼夜。”《子罕》

注释

1.川:河流。

2.逝:往,离去。

3.斯:这,指河水。

4.夫: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5.舍:舍弃。

译文:

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逝去,日夜不停。”

中心思想:

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1可夺2帅也,匹夫3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释

1.三军:军队。

2.夺:改变。

3.匹夫: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指平民百姓。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中心思想:

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1学而2笃(dǔ)3志,切4问而近思,仁5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1.博:广泛。

2.而:表并列。

3.笃:坚定。

4.切:恳切。

5.仁:仁德。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中心思想:

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知识点汇总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高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平民百姓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3.温而知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实词: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虚词::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温故而知新顺承

博学而笃志并列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他们的

特殊句式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判断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倒装句:贤哉,回也!

(七)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成语归纳: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基础练习】

一、课内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语( ) 不亦乎( ) 不( ) 三吾身( )

不习乎( )不( ) 不逾矩( )( ) 不思则( ) 不学则( ) 一食( )曲肱( )( )( )

之者( ) 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远方来(

3.人不而不)(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乎(

7.不习乎(

8.三十而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

10.不逾矩)(

11.温知新)()(

12.学而不思则

13.思而不学则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其忧( )

16.不如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知者(

18.饭疏食)()(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我如浮云(

22.人行必有我师)(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者如夫()(

26.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志( )

30.切问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意思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六)、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习之( )

2.吾三省吾身( )

3.不习乎( )

4.之者不如之者( )

5.疏食饮水( )

6.温而知( )

(七)、成语归类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

2.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不亦乎( ) 温而知新( )

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臣卑鄙 B.可一战

C可调素琴 D.皆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出自孔子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讲义上的除外)。

【提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下面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

C.我如浮云 皆以美徐公 D.康乐以来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划线词。

(1)古来谈共:(2)夕日欲颓:

(3)未复有能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4.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

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划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1)而时习之如不及(2)吾日三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

(3)女知之乎人不倦(4)是也 日其所亡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7.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9.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10.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1.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___________

(4)静修身以: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

1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四、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乙】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丙】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疾: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16.孔子,名丘,字,是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体著作。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吴陈 (2)粮(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2)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9.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贫穷,不能追求富贵,否则不合乎正义

C.孟子认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D.孔子认为君子穷困的时候也能够不动摇,小人的话在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了。

20.以上选文中,乙篇把具有品质的人称为“贤”者,丙篇、丁篇把具有同样品质的人都称为“”。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一)课内知识点复习

A、文学常识填空

1.儒家语录《大学》《中庸》《孟子》

2.仲尼春秋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圣人”、孔孟

B、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C、解释加点词语

1.按时复习 2.从 3.了解、生气,发怒 4.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每天、多次反省 6.真诚,诚实

7.老师传授的知识 8.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迷惑,疑惑 10.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危险

14.可以、凭借、做,当作 15.忍受

16.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以……为乐趣

18.吃饭粗粮冷水 19.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正当的手段 21.对于

22.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好的方面,优点 24河流上,河边

25.流逝、这,指河水 26.舍弃

27.军队的通称 28.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忠实,坚守 30.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D、通假字

1.,意思是愉快

2.,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E、一词多义

1.为:(替)

(成为,做)

2.而:(转折连词,却)

(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了解)

(懂得)

(得到)

4.乐:(愉快,快乐)

(以……为乐)

F、词语活用归类

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G、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H、按要求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I、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1. wǎng dài 2. 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3.B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高练习】

一、1.B 2.共同,一起 坠落 欣赏

3.(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4.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二、5.(4)。

6.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7.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8.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

9.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10.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

三、1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1)坚定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法度 (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

13.(1)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14. 静 躁

1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四【参考答案】

16.仲尼 儒家 语录体

17.(1)攻打 (2)断

18.(1)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他内心所怀的思想感情不同。

(2)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批评、指责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19.B

20.安贫乐道或贫贱不能移 君子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各年级学习资料分享“微信”群上线,请添加微信:xuziyue0007 (陈老师),备注申请:“姓名+年级+地区”,邀您入群。

关注视频号,学习更多有用的古诗文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