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一入秋,新都就成了香城

原标题:一入秋,新都就成了香城

桂林一枝【明 杨升庵】

插上乌云朵朵香

摘来金粟枝枝艳

秋风又送木樨黄

宝树林中碧玉凉

当蝉鸣在四下寂静,当鲜艳在眼前淡薄,当稻谷在田里金黄,当行囊在远方安定,当桂花在风里飘散。

似乎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在秋天结束,但是,有关于新都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姿态,却在秋天方才开始。

在新都,关于秋天的名词,就是故事吧。

只因一入秋,新都就成了香城。

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为秋花之冠。

在中国,关于桂花的起源太过久远。《山海经》里那一句“招摇之山,其上多桂”,便是指桂花。而这,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书籍了。

而香城新都的桂花,已在时间的风尘中成为了城市的具象体现。

香城,因“三香”而得名(书香、花香、佛香)。不同于另外“两香”更偏重于精神感受,新都的花香,是实实在在的。而秋天的桂香,又不同于清冽淡然的荷花气味,尽管体积微末,却饱含着猛烈的冲击力。

在新都,无论是街头还是巷尾,馥郁的桂花香气几乎无孔不入,它肆意地钻进人们的鼻子里、藏在行人的衣袖中,让人们将久而不散的味道置放在家里,深埋记忆中。

这是这座城市一年之中,香气最为浓郁的时刻。

说起新都桂湖则不得不想到桂花。显而易见,桂湖的“桂”,指的是桂花。

桂湖是新都桂花的代表,更是新都桂花的起源。

五百多年前,明代四川唯一状元、新都人杨升庵“沿湖遍栽桂树”,并写下了颇有影响的诗歌《桂湖曲送胡孝思》——

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君怀,洒然秋期同。君去桂湖上,湖水映明月;明月如怀君,怅然何时辍。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别离具有忆,风月重含情。含情重含情,攀留桂之树。珍重一枝才,留连千里句。明年桂花开,君在雨花台。陇禽传语去,江鲤寄书来。

桂湖因此而得名。

年月轮转中,今日的桂湖湖畔共有桂树两千余株。每年农历八月,花开万点黄,满树桂花香,随风飘逸,弥漫方圆十里,逾月不绝。这也是桂湖成为中国著名“五大桂花观赏地”之一的原因。

1963年,郭沫若中秋夜为桂湖手书,作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据文献记载,桂湖中有一桂花亭,“系杨太史桂林中亭也”。杨升庵为翰林院修撰,曾修《武宗实录》,故称太史。然而五百年兴废无常,桂花亭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桂花亭建于桂湖西北角的桂林中央。丹桂、金桂、银桂于秋天次第竞放,游人憩息亭上,每每沉醉在浓郁的馨芬之中,流连忘返。

古城墙东,还有一傍湖轩堂式建筑,初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桂树繁茂相依,馨香馥郁,故名“香世界”。

“香世界”现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等品种,这些历代栽培的桂花树集中于古城墙中段,成林成片,蔚为大观。

千万别在秋天来新都,我怕你不想走。

月宫秋冷桂团团。诗里的“团团”,说的是桂花开放,团团相簇的样子。然而,在新都,桂团团的“团”,有一种更为人所知的表现——糕团。

当外地的游客询问新都本地人可以带点什么回去时,我相信有超过半数的新都人都会脱口而出:“桂花糕”。这个从新都人有记忆以来就存在的米白色点心,是相伴这座城市多年的风味。

相传,新都桂花糕始于明朝末年,那时新都一小贩刘吉祥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蜜浸渍,并与蒸熟的面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由此便有了如今为大家所知的桂花糕。

尽管三百多年过去,但新都桂花糕的制作方式仍然保留。这是心手合一的传承,也是又一个新都故事的书写。

拿起一颗洁白如玉的桂花糕送入口中,糕体在碰到牙齿的瞬间就散落口中,口感冰凉,细腻化渣。

仰观宇宙,俯瞰千古。在历史长河中,新都桂花糕依靠其独树一帜的风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产,甚至远销海外,让新都味道走出了国门。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在新都区芳华微马公园,这里的农人们正“摇”着桂花,收纳味道,开启丰年。

不同于桂湖桂花的玲珑雅致,芳华微马的桂花走的路线,实为大气磅礴。作为成都市最大的桂花栽种片区,三千一百亩的面积遍植丹桂、金桂、银桂等180余个品种。

走进这里,是嗅觉上的香味奇袭,也是视觉上的眼花缭乱。

“‘摇’一上午,大概能挣100来块钱,比在外面打工轻松。”一位挎着篮子的当地大姐说,每年九、十月间,基地都会聘用当地的村民来收集桂花,今年桂花的行情很好,每斤可以给村民将近3块钱的采摘费,如果再勤快一些,一上午能够收入三四百块钱。

这又是芳华微马桂花与桂湖桂花的另一个不同之处了。

在这里,桂花存在于更多的形式,包括桂花酒、桂花饼以及干桂花这样的香料。 “我们是可供游客参观的景点,也是通过桂花这一产物来实现乡村振兴的试点。”

从芳华微马桂花林走出,掉头前往新都城区方向,在路旁的五桂社区正用另一种方式将香味珍藏。

五桂的“桂”,当然也是桂花。

摊开柔软细腻的绵绸,将风干的桂花抖落其中,指尖捻拢的过程里,合上的是香囊,也是心意。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在五桂社区,缝制桂花香囊的传统已存在多年。如果你在最近前往这里,也可以买上一个桂花香囊,便可将秋天轻轻地揣在身上。

行走在落雨后的长街,微风满携桂花而来,这时也许总能让人在感叹,那年那时和那人,也是现在这样。

香味也许是唤醒记忆的那把钥匙。也许我们会忘记当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又和谁一起,说了哪些话。但当桂花馥郁芬芳的气味扑入鼻腔,淡漠的记忆又会在那一刻变得浓烈起来。

“就是这个味道。”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难过在岁月不待人,时机逝如梭,又好在香城的桂花依旧年年开放,庆幸仍可将当下的美好真实把握。

关于这座城的故事并不在秋日完结,

万千气象,香遇新都,

到成都新都的街头走一走,

花都开好了,

但闻满城花香,只将时光心藏。

记者丨包瑞雪 刘正川

图源丨包瑞雪 胡光武 邱天

编辑 | 张晓迪

校对 | 郑 雪

责编 | 黄杨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