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桂林人 靳羽西:“乡”见未晚

桂林人 靳羽西:“乡”见未晚

靳羽西是属于世界的。回顾她的每一次精彩亮相,从用电视节目让中国人了解世界,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中国,到用一支口红改变中国女性形象,画出凸显个人魅力的红。这位活跃在世界各个舞台上的“传奇女性”,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为国人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也让世界透过这扇窗了解真实的中国。靳羽西也是属于桂林的。1947年,她在雁山园呱呱坠地,秀甲天下的山水滋养了她的灵气。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她多次回到桂林,用她独特的镜头语言向世界展示桂林风貌,并用大爱支援贫困地区孩童入学。今年7月,靳羽西又一次回到桂林。当她站在文广大厦20楼会议室的窗前眺望连绵远山时,我注意到,她的眼神波光流转,口中不自觉重复着“太美了”的呢喃。这时,关于她的身份、印象只有一个——桂林人,一个从骨子里对这片山水眷念深深的桂林人。

2009年,靳羽西与教职工和陪同领导在靳羽西小学合影。(桂林海外交流协会供图)

归来:靳羽西回来了

盛夏时节,榕湖之畔。靳羽西一袭红裙,盛妆走进爱国爱乡捐资兴学分享会暨个人自传《你,自成先锋》新书见面会活动现场。观众区躁动起来,人们交头接耳:“真的是靳羽西!”

现场有一个意外发现,靳羽西的粉丝年龄构成并不单一。我想,这份“不单一”,或许正是靳羽西影响几代中国人,见证并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的传奇性所在。

在这次桂林之行中,靳羽西分享了自己在桂林拍摄纪录片、捐建小学、寻找出生地的经历,并讲述了自己在多次回访中感受到的桂林巨大变化。在与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子西的交流会面中,王子西为她颁发了“桂林文化传播大使”证书,希望未来能够借助靳羽西的影响力及华美协进社这一百年平台,持续加大桂林文化在海外的广泛宣传,向世界传播桂林声音,用全球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桂林篇章。

传播中国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是靳羽西的“老本行”。有人曾高度评价靳羽西,称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第一人。

这份殊荣始于靳羽西的电视生涯。20世纪70年代,靳羽西利用业余时间录制一档小型访谈类电视节目,她在采访一些美国人时发现,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点儿都不了解,甚至有很多错误的观点和印象,这让她萌发了要做一档电视节目来介绍亚洲文化。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要做点什么来教育一下美国人”。 

靳羽西在自传中回忆了当时制作《看东方》节目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外界的不看好。但她还是凭着一股冲劲,带着自己的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行业突出重围,获得了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和探索频道(Discovery)的认可支持,让节目组走出廉价的摄影棚,前往亚洲国家实地拍摄采访,制作成的系列节目面向全美观众播出,并被评为全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靳羽西也被美国媒体评价为“现代的马可·波罗”。 

“虽然《看东方》让我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更让我收获了许多美好的人生经历。”靳羽西回忆说。

《看东方》的成功,让靳羽西获得了在美国公共电视网演播室实况转播中,用英文解说1984年国庆大阅兵和游行的机会。这次转播工作的成功也被中央电视台外事处时任处长徐创成认为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并为靳羽西日后制作的一档被《人民日报》报道“受到3亿中国电视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世界各地》,奠定了基础。

回到靳羽西的这次桂林之行。来之前,靳羽西便说,这次回来,想见见老朋友。

老朋友是谁?

靳羽西展示了一张照片——那是她在桂林拍摄电视纪录片《变化中的中国》时的工作照。画面正中,靳羽西弯腰揽着一位抱着猫头鹰的小女孩,她就是靳羽西要找的“老朋友”。

1987年,靳羽西在桂林拍摄《变化中的中国》工作照,画面中抱猫头鹰的女孩正是她想见的“老朋友”。

能找到吗?

在桂林海外交流协会工作的韦兴建接过了这个“任务”。他告诉靳羽西,肯定行!

所有人开始等待好消息的传来。

寻根:从广西飞向世界的一只小鸟

靳羽西的名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羽”象征着小鸟的羽毛,“西”代表着广西。因此,靳羽西常说,自己是在广西出生的小鸟,飞走了,又飞回来。

罗郁晶时任桂林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1986年10月,靳羽西第一次同父母回桂林时,正是她负责安排接待。

“总算回到家乡了!谢谢您来接待我们!”妩媚俏丽、身材修长、活跃热情,这是靳羽西留给罗郁晶的最初印象。

回到桂林,奇特的自然风光惊艳了靳羽西,这让她相信,桂林确如父母所言那般迷人,是天地之间最美的地方。

罗郁晶记得,在漓江游览途中,靳羽西十分感慨地说:“这里的山峰非常奇特,漓江是世界上最美的江,就是密西西比河也不能与漓江媲美!”

这次桂林之行是短暂的,但没过多久,靳羽西带着一班摄制组来到,着手制作一部展现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和不同民族文化的纪录片——《变化中的中国》。桂林,正是这部纪录片拍摄的起点。

“桂林是我的故乡,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故乡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祖辈生活的地方,一种归属感和生命延续的情怀。我的父母在桂林相遇相爱并结婚,所以我喜欢回到这里。”她在纪录片中这样介绍桂林,并展示了山水风光、鱼鹰捕鱼、旅游市场繁荣等自然人文景象,她想寻找的“抱猫头鹰女孩”便是在这次阳朔拍摄途中结识的。

靳羽西在自传中还记录了这次回桂林的一个细节,她曾寻迹自己出生时的老宅。“当被告知可能已经拆掉了的时候,我非常难过。离开时,我默默地装了一小瓶桂林的泥土带在身边。”

时光荏苒,2004年,桂林海外交流协会为打开工作局面,辗转联系上了远在美国的靳羽西。在桂林方面的邀请下,靳羽西回来了。这一次,她在荔浦县新坪镇桂东村捐建了一所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

“当时的道路是乡村机耕路,加上车子比较老旧,在距离项目地500多米远的地方,我们不得不下车改步行前往学校。”韦兴建说,当时的负责人对此感到十分抱歉。但是靳羽西却用一句俏皮话化解了现场的尴尬,她说:“谢谢你们给我提供了锻炼屁股的机会。”

从2004年到2019年,靳羽西多次前往这所以她名字命名的小学,为孩子带去电脑、食堂桌椅和文体用品,以及更新完善的教学设施,她的行动带动了多位海外华侨华人加入到桂林的慈善事业中。在2019年的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靳羽西小学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门口的道路也不再是土路。

2018年,又一次回到桂林的靳羽西收到了一个消息,出生地找到了。在自传中,她罕见地使用了三个感叹号来表达自己在雁山园中看到“公子楼”的欣喜,并试图把眼前的景象与2岁之前的记忆重合起来。2019年,“公子楼”翻修,并以靳羽西父亲靳永年的名字更名为“永年阁”,靳羽西和家人朋友们在那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今天,人们去到雁山园,走过铺满石子的龙脊路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就能看到古色古香的“永年阁”。靳羽西正是从这里飞向了世界。

再出发:“大家好,我是靳羽西。”

在这次桂林之行开始前,靳羽西就告诉她在桂林的朋友,回到桂林自己一日三餐都要吃桂林米粉。但“事与愿违”,伴随着找到“猫头鹰女孩”的好消息,靳羽西和这位睽违已久的“老朋友”吃了一顿热闹的团圆饭。

找到“抱猫头鹰的女孩”并不容易。韦兴建先是找到了当时的摄影师,再根据摄影师的记忆,带着照片去附近可能的村庄让60岁左右的村民辨认。

“肯定是沈家女儿,过去就他们一家养过猫头鹰。”在寻了两三个村子以后,有村民笃定地说。

确实是沈家女儿沈江花,拍摄照片时,她才4岁。

“我丈夫还说最近村里在找一个30多年前家里养猫头鹰的女孩,没想到竟然就是我。”沈江花眉眼弯弯,尽管她也不太记得这张名人合影,但对着照片,只要见过她的都说不会认错。

靳羽西和沈江花聊了很多过去,靳羽西在日记里写道:“这次在她手里抱着的不再是猫头鹰了,而是她10岁的女儿。真希望这种美好的团聚能够延续,情感的维系可以传承。”

凡是接触过靳羽西的人,都觉得她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我当时带外国摄制组回家乡拍摄电视片《变化中的中国》,被收录在美国《国会纪录》中,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靳羽西说,这次拍摄中有一段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在黑龙江拍摄冬泳表演时,室外的温度低到零下30摄氏度,靳羽西拿着话筒,感觉嘴被冻住了讲不出话。

尽管拍摄过程艰辛,但节目在美国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一位颇有名望的参议员给她打电话,称赞她出色的工作,靳羽西也因此获得“真正的平民大使”荣誉称号。

回顾靳羽西媒体人生涯,从最初的电视节目制作志愿者,到制作《看东方》《世界各地》《变化中的中国》《中国的墙与桥》《如何在亚洲经商》等系列电视节目的金牌电视制作人,她不仅在中国的媒体领域开创了无数个“第一”,还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界获得了业内最高奖——艾美奖,成为民意调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从她身上我学到‘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也许你当时还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这个道理。”临桂区侨联主席陈满琳在听了靳羽西的分享后深有感触。

在分享过去拍摄经历时,靳羽西还透露了未来计划。

“我正在筹备一档全新的电视节目,打算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现场都被她的“折腾劲”震撼到。但想到她是把“不可能”化成“肯定能”的靳羽西,一切都变得合理。

在媒体领域发生天翻地覆变革的时代,全球观众都在期待靳羽西将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期待听到那句久违的:“大家好,我是靳羽西。”

在桂林之行结束前,靳羽西郑重地接过了“桂林文化传播大使”的证书。她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海外华人,这让她十分激动。

靳羽西获颁“桂林文化传播大使”证书。(记者李思静 摄)

靳羽西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根在广西桂林,能够帮助宣传推广家乡文化是义务也是我的责任。中外友好的基础在于民间,每个人都应该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感谢家乡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我将继续带着使命感前行!”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李思静)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