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代元朱文第一”的陈巨来印风,到底好在哪?

▌最近一周,在 读印 定制<陈巨来印风>的客章尤其的多。喜欢元朱文的印友都知道,近代元朱文最好的就是陈巨来先生的了。陈巨来是近代有名的篆刻大家。他的元朱文雅静秀润,老师赵叔儒曾评价“元朱文为近代第一”。其唯美的风格,技法的极致,令人叹为观止!

△ 疏芳小榭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

△ 陈巨来

陈巨来的治印生涯长达六十年,一生刻印达三万方,这在篆刻史上也是少有的高产。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均用其印。

陈巨来印风从何而来?

▌在形成“陈巨来印风”之前,黑白照片上这个瘦小的身影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上至秦汉、古玺,下至近代名家,如赵撝叔、黄牧甫等,甚至对宋元名迹上的收藏印也格外留心。在明代的印人中,有一位对陈巨来典雅印风影响巨大的篆刻名家,他就是汪关。

△ 汪关 画像

陈巨来认识吴湖帆之后,吴认为他的刻印颇与明代篆刻家汪关的意趣相契,于是给他家藏珍本《宝印斋印式》十二册予其参考。

△ 《宝印斋印式》

我们可以看看汪关的作品:寒山长。

△ 汪关作品——寒山长

印面章法沿用的依然是汉印格局,采用右一左二分布,不论是工稳的布局,还是光洁柔美的线条以及线条交接之处的焊点,都对陈巨来有很大的启发。

艺术家永远既古老又年轻,陈巨来贵在保持自我那一点。在开拓出富有特色的元朱文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光芒载入印坛史册。

近代第一的元朱文有何特点?

▌陈巨来的元朱文造诣颇深,在结字和章法上用近乎完美、匀称的空间排布配合圆润的笔画,达到秀挺绰约,极尽流转圆润之能事。

君子不器 持之以恒

陈巨来先生在《安持精舍印话》谈到,“篆法纯宗说文,笔划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硬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

细而有力量有气魄、工而能灵动有韵味的篆刻,才是陈巨来眼中元朱文应该有的样子。印文虽有较多圆形线条,四字之间虽有揖让关系,但基本不发生连接。比如下面这方“下里巴人”,四字依据字形大小布局,相对独立,“上”与“下”、“里”与“巴”对角呼应,整体空间排布匀称,精妙绝伦。线条不似棉纱线般糜弱,富有弹性,纤细而又挺拔遒劲,十分精致。

△ 下里巴人

陈巨来素来强调重视布局,他认为在篆刻中章法的地位要高于刀法,所谓“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章法的微妙之处。

譬如“子孙保之”的“子”,就完全不是对称的写法,但它与其它三个字的组合怎么看都是“多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

△ 子孙保之

陈巨来元朱文的线条粗细是一致的?

▌不是的。都说陈巨来学到了明人元朱文的精髓,那明人元朱文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除了结字,就是书写的笔意在元朱文中的体现!细细观察这方“梅景书屋”,线条粗细变化很明显,起笔、收笔,轻重提按在印中都有体现。这份古意应是陈巨来的过人之处!

△ 梅景书屋

△ 体验每一笔的轻重提按变化

所以,其实元朱文印这种风格样式,在数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几点基本技法准则是始终不易的:

▷ 入印文字的标准——“纯宗说文”

▷ 线条语言的运用——“宜细宜工”

▷ 章法结构的原理——“布置匀整”

相对于风格的稳定性而言,陈巨来奏刀爽利而又精准,整饬感和平稳度达到了技术层面上的一种“极端”。

陈巨来只精通元朱文?

▌汉印是陈巨来作品中除元朱文外最常见的风格,线条饱满,结构匀称,刀法如同刻元朱文一般干净利落。虽然他从汪关作品中得汉满白文印法,但是他能突破汪关直入汉印殿堂。

△ 安持 陈巨来

陈巨来对汉官印的把握十分精准,虽然没满白文印那样引人瞩目,但是他无论是工整、饱满、敧侧都能准确表现出来。不仅元朱文、汉印,陈巨来先生的古玺之作照样好,其古玺又以朱文小者为佳。

陈巨来作品赏析 ☟

△ 安持千万

△ 陈巨来 安持

△ 陈巨来

总结起来,陈巨来先生的印在细节上朴素,但是整体上雍容高雅,独步当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