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古人避暑之道,诗意盎然的消夏艺术

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

悦的读书,您的户外书房

悦·读

按语:

古代文人消夏,读书赏画,高卧闲眠。

本篇文章1105字

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古人避暑之道,诗意盎然的消夏艺术

古代文人消夏,读书赏画,高卧闲眠。在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雅士在浓密的树荫下闭目养神的场景。书卷、香炉、蜡台、文房清玩等摆放在身旁,传递出一种安静美好的消夏氛围。古代文人们在寻找“清凉世界”的过程中,用心体验生活,追求诗意,使得他们的消夏方式充满了文人气息。

在画家沈周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赏画也是古代文人避暑的一种方式。在炎炎夏日,沈周欣赏到了王维的《万峰积雪图》,画作中的凌冽之气让他仿佛从酷暑中摆脱出来,精神焕发。这种以心境化境的方式避暑,彰显了古代文人的高尚品位和崇尚自然的精神。

文艺青年则以竹林畅谈,闲荡秋千来消夏。在清代王翚的《桐荫消夏图》中,一群文艺青年在清凉的竹林中荡秋千,享受着浓荫蔽日的清凉和秋千摇荡生风的惬意。这种文艺格调十足的避暑消夏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代文艺青年追求诗意生活的品格。

隐士们则以听泉间流水,心静自然凉来避暑。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所画的《纳凉图》,展示了古代隐逸之士盘地而坐,静听清泉的场景。境界高远,心静自然凉,这是古代隐士们在炎炎夏日里领悟生活、追求心灵宁静的方式。这种返璞归真的避暑方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脱离喧嚣、寻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贵族公子们则调冰水、邻荷塘来消夏。清代画家金廷标的《清金廷标莲塘纳凉图》描绘了贵族公子小姐在荷塘边纳凉的场景。画中细腻的笔触勾画出衣物的褶皱和绿意盎然的荷塘,使画面透出一种优雅的意境。画中的诗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展现了当时贵族们避暑消夏的生活方式,让人不禁陶醉在这种诗情画意的世界里。

如今,现代人在面对炎炎夏日时,或许可以尝试古人的避暑方式,去体验那种清新脱俗的消夏艺术。读书赏画,让心灵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荡秋千,感受大自然的清凉与宁静;林荫卧眠,听泉间流水,让心灵得到释放和净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能找到那个遗失已久的诗意生活,让心灵在夏日的炎热中找到清凉的归宿。

人的避暑方式,我们或许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诗意和宁静,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与心灵的关系,感受生活的美好。

尝试在闲暇之余去书店、图书馆,寻找一本喜欢的书籍,静静地品读其中的知识和智慧;约上三五好友,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生机;或是在炎热的午后,躺在树荫下,听听悠扬的鸟鸣和清脆的虫鸣,让心灵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得到休憩。这些古人避暑方式的体验,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自然和心灵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避暑方式和古代人的避暑方式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彼此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在现代避暑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地融入古代人的避暑理念,寻找一种与自然和心灵更加和谐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将帮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找到清凉的避风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充实。

亲爱的小伙伴: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悦的读书”设为★星标★账号哦!

还可以读

梁启超100年前的教育演讲:做一个完整的人!

佛像,北朝昏暗天空下的一缕光

探秘国宝级单位——大慧寺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文图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

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9292659@qq.com

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号

推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用阅读

汇聚碎片时间

点亮品质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