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一所来了就不想走的学校,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月24日,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六年级的屈子雅同学在校园的“百草园”朗诵这首《陋室铭》。她喜欢诗人描写的意境,因为,魏晋诗人刘禹锡穿越时空,为香山小学量身定制了如此妥帖的诗句。

她感谢校长刘红,正是她的博学和大爱,办出了一所来了就不想走的学校,六年匆匆,让香山竟然如此值得留恋……

【回馈乡梓】 当年才女梦圆惠济教育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江南》汉乐府

穿过北四环,沿香山路北行500米,就到了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北纬34.87度,这里曾经是黄河水浇灌出来的“鱼米之乡”。刘红,就是这所学校的少工委主任、校长。

“老刘家的女儿考上大学啦!”34年前的早上,这条消息在惠济区石桥村不胫而走。要知道,谁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吃上商品粮,不啻于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的荣耀,学校发粮票,毕业直接吃公家饭,那是何等的风光。

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校长刘红

消息里的“神话人物”就是刘红,这个看着就聪慧的姑娘早就有自己的规划,先上师范,然后回来教家乡的孩子。

她深深地喜欢自己的家乡,这是一片充满传奇地域文化的黄土地。千百年来,黄河横卧在村子北边,京杭大运河通济渠上船工的号子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更让人留恋的是,黄河水浇灌的水稻,盛在碗里,香气早已沁人心脾。稻田里的小鱼,悠闲地游着,怎么看都是鱼米之乡。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却是教育的洼地,师资匮乏,人才紧缺。儿时的刘红想改变她!

1990年,郑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刘红成为惠济六中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教就是5年。因为成绩出众,她又被调到东风路小学,从一年级语文老师做起,直至业务副校长,这一待就是19年。19年间,她越发感到,孩子要成才,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粹,涵养心智。

她做到了!靠着深厚的古文功底,她带领孩子背古诗,六年时间能记住246首古诗词,同事杨五创编了3分钟的“古诗操”,一文一“武”,珠联璧合,这让她的古诗大放异彩。

【施教一方】 诗和远方在香山际会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汉乐府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一书中,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文化脉络,深度解读中国文化灵魂。刘红有缘细读此书,虽与余教授未曾谋面,两个人竟然隔空产生强大共鸣,“这就是我要做诗词课程的初衷,辅以现代教育思想,定是中国教育的一剂良方。”

造化弄人,正当刘红在东风路小学专心自己的诗词课程时,随着一纸调令,2015年8月15日,有着45岁年龄、25年教龄的她,被任命为惠济区香山小学校长。

“我要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一边是自己25年的经验积累,一边是教授对中国文脉的大彻大悟,两者就在这一瞬间闪现灵光,“香文化”已然孕育:我要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让孩子们读有香味的书,做有香味的人,他们要会学习、能创造、负责任、知感恩、有自信、爱生活。

香山嗨购节上买到了喜欢的书

顶层设计构建完毕,一切都显得顺其自然。校门口的黄河石,小篆书写的“香”字每天恭迎着入校的孩子。踏着闻香路一路前行至“书山”,不断演变的“香”字,告诉客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而香山小学的四季诗词之旅课程紧扣《中国文脉》,是升级版的课程。在古诗传诵方面,四季诗词之旅在古诗的基础上还增添了词,还和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

学生们在上足球课

走在夏之炫的文化长廊里,抬眼望去,是学生们用油纸伞描绘的荷花荷叶,别有一种“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就像学校老师说的那样,在香山小学里时时处处有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

“四季诗词之旅厚植中国传统文化。”校长刘红说,“走过四季的传统文化与诗词深深氤氲在如歌的童年记忆里。”依照着二十四节气,全校背一首、各个年级背一首。小学6年下来,学生们可以背诵156首古诗词。

三年级的付锦铭在作文中写道:“校园里一草一木皆有故事,每时每刻都有记忆。”诗和季节的相互成就所绽放出的文化光芒,把学生的心灵唤醒,走过四季,满园故事,一地馨香。

【环境育人】 这里种出了一个百草园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蝴蝶飞。

“在课本中我们学到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我们何不种它一个百草园出来?”刘红还有更多的设想。

从学生进入校园的路旁,到学生活动周围的土地,都按照片区分给了不同班级。在一块小小的片区里,学生们种上了油菜花、薄荷、蒲公英、紫荆、鱼腥草、玫瑰、荠菜、欧石竹等多种植物。土地里孕育着孩子们亲手播种的生命,围墙上有“百草手帖”的手绘,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从课本里搬到了现实生活中。

穿上美丽的服装和入校同学打招呼

青的是草,红的是花,还有各种各样连成人都难叫出名字的植物。生机勃勃的春天,阳光明媚,看,学生入校的路边,一片绿油油的小麦,正在抽穗拔节。金灿灿的油菜花,迎着风向同学们招手。向日葵的小苗,已经一拃多长……

“其他地方的麦子长得再好,孩子们看不到,我们就在学校里自己种,让学生们在身边就可以感知到……”这就是刘红的逻辑,香山小学孩子们认识到,就在学校的百草园里体会农耕种植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更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奇妙之处,处处透着教育的烟火气。

【德育为先】 最好的德育落实于生活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所谓最好的德育,只有落实于生活之中,让五育并举,让五育融合,才是德育教育成果最好的诠释。

香山民乐团演出合影

德育三大模块:季节课程、生活课程、主题课程。每一项,香山小学都是精心筹划的。开学,讲《小种子》,一年级入校讲《小魔怪要上学了》,教孩子如何认识老师,了解同学,如何系鞋带,孩子顿时对学校没了生疏感。给每一届毕业生讲《亲爱的小鱼》,让孩子们知道无论你走多远,我都在这里等着你,想着你,教六年,想一生。

香山小学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设有黄河研学、智游郑州、河南味道和专题寻访的四类主题实践课程,不同学段有相对应的活动。

在现代化的食品企业,学生看到了机器制作饺子的过程并学会了包饺子。回来之后,跃跃欲试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包饺子,送给街上辛勤的清洁工。冬至到来,老师和孩子们也会动手包饺子,去学校临近的社区与门岗一起分享。

在过去不到一年的“ 7.20”特大洪水灾害时期,香山小学的学生家长自发给受灾严重的卫辉捐款。疫情防控期间,香山小学的老师们积极争当志愿者,孩子们看到后,轮流给老师送茶水。

刘红校长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阅读

刘红说:“最好的德育要落实于生活之中。”香山小学的德育与生活课程体系,旨在让孩子们能够在课程体验中慢慢长大,在合作探究中拓展生命。

从2015年至今,香山小学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一所有温度的学校”正成为师生一位难求的地方,香山小学构建的“四季课程”,创设的四季诗词之旅、节气与农耕、艺术与审美、创意与科技、节日与美食、异域文化、德育与生活、运动与健康八大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郑州第一个民乐团惊讶了来宾。胸怀全世界,香山的孩子早已走出香山,“走”到了全世界。

我爱四季,我爱这里的每一个人。这里就像一个池塘,这里处处是文化,时食皆教育,香山的孩子如鱼得水。

在香山,学校有温度、课程有四季、环境能互动、评价有“银行”、人有香味;在香山,教师站在学校中央,孩子站在课程中央,课程根植于有温度的教育哲学之中,教育哲学贯穿在学校“香”文化之中。

这里的老师人人有项目,项项都出彩,这里已经成为学生起床就想来,放学不愿走的地方。难怪六(2)班的丁戚豪同学说:

香山,你如春天的雨露/滋润万物生长

香山,你如夏天的凉风/为我带来凉爽

香山,你如秋天的果实/像蜜一样甜

香山,你如冬天的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香山,我爱你的四季/爱这里的每一个人

……

【尾声】 静待花开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七年一晃而过,七年让刘红带领的香山小学积淀甚多。教师国培计划,这里是老师们必来的基地。学生人数翻了几倍,那个当初老师不愿意来的地方,如今已是人才济济。

一起走向未来

全国家校共育示范校、全国新样态联盟校、全国科技素养提升试点校、河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河南省创客示范校、河南省第十八届教育名片学校、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河南省小小科学家穿心实验室、郑州市美育示范校、郑州市校本课程先进校、郑州市研究型学习先进校、郑州市书香校园、郑州市劳动教育典型学校、郑州市文明单位、惠济区优质教育学校等,每一项无不蕴含着全体香山人的辛勤和汗水。

一年之际,莫若树谷;十年之际,莫若树木;百年之计,莫若树人。面对只有7年办学时间,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老师们,刘红校长在静待花开,她和广大师生相约,在香山遇见最好的自己。(记者 李书恒 实习生 杨甜甜 王福琦/文 王慧婷/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