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这片神秘的东方树叶,如何搅动全球历史风云?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主讲人 李杰

江苏新闻广播《江苏新闻联播》主持人

获中国新闻奖、江苏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入选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

本书导听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也许很少把淡雅飘逸的茶香与血腥残酷的战争联系到一起。然而在历史长河中,茶叶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东方树叶,却在人类历史的 诸多十字路口扮演着重要角色,仿佛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

小小茶叶如何搅动全球历史风云?

本书“ 以茶读史”,以独特而广阔的视角走近那些和茶叶相关的战争,在生动还原历史的同时,层层深入揭示茶运和国运之间的深刻纠葛。

你将收获

■ 茶叶如何在中国兴起,又如何一步步征服世界各地的味蕾;

■ 通过茶叶战争,认识茶叶如何改变世界历史和全球经济格局;

■ 走进历史现场,了解茶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介绍

周重林

潜心研究茶学近20年,著有多部畅销茶学著作,代表作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等。

太俊林

云南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第四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音频文字稿

(上下滑动查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看似不起眼,却在人类历史的诸多十字路口扮演了重要角色,仿佛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是《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和太俊林都是国内知名的茶文化研究者与传播者。本书“以茶读史”,以独特而广阔的视角走近那些和茶叶相关的战争,在生动还原历史的同时,层层深入揭示茶运和国运之间的深刻纠葛。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茶叶的发展史。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神农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人,“神农尝百草”中便包括茶叶。而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过那时的茶叶并不是饮用的,而是作为菜食。到了西汉后期,茶叶逐步发展为宫廷的高级饮品,此后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人工种植的茶树才得到大量推广,茶叶开始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时茶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饮”。宋朝时喝茶更为盛行,宋人还发明了一些新颖独特、既要求技巧又讲究趣味的饮茶形式,比如点茶、斗茶、分茶等等。在热播电视剧《梦华录》中,很多镜头再现了宋朝茶文化兴盛的场景,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茶艺精湛,让观众印象深刻。

自古以来,茶叶便是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有土耳其商人千里迢迢来到我国西北边境,以他们的货物来交换茶叶,这被认为是我国茶叶贸易的最早记录。到了唐朝,茶叶开始通过海上陆上“丝绸之路”输往西亚、中东以及朝鲜、日本等国。不过,大规模的茶叶外贸是从明朝开始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出使南亚、西亚、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商人、西欧人也东来航海探险,把中国茶叶输往西方。到了清代,茶叶的出口值日益攀升,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然而,茶叶带来的不仅有财富,还有硝烟。

1840年,想必大家对这一年份都很熟悉,正是在这一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虎门销烟,可能很少有人清楚,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是“茶叶战争”。

一切都要从英国人的“嗜茶如命”开始。正如英国民谣所唱的那样“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为茶而停”,英国人爱喝茶这件事情闻名全球。直到今天,他们对茶的热爱也从未减弱。茶叶真正在英国兴起,是因为一位来自葡萄牙的公主。1662年,这位名叫凯瑟琳的公主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公主丰厚的嫁妆中,有一样“稀罕物”便是中国茶。为了接近和讨好凯瑟琳公主,英国的上层贵妇们纷纷开始喝茶。中国茶口感温和、清香四溢,加上泡茶和饮茶时的高雅和仪式感,让它备受贵妇们的青睐,从而迅速在英国的上流社会流行开来。请朋友来家里喝茶、被朋友回请喝茶等,成为贵妇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久而久之,这种原先只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尚也开始被平民们效仿。在效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同酒和咖啡等饮品相比,茶更加健康舒适,更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于是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随着需求的扩大,英国对中国的茶叶进口逐年创新高,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9世纪20年代,英国正在大搞工业革命,大量平民进入工厂,从事着十分辛苦的体力劳动,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在此影响下,英国对清朝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于是英国人坐不住了,急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想出了一个“阴招”,就是向中国输送鸦片。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大量种植罂粟,制成鸦片后走私到中国。这种方法迅速收到了明显效果。道光年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吸食鸦片,导致清政府白银流失、财政锐减、官员腐败、百姓贫穷……

可以说,鸦片的出现让贸易形势逆转,这下轮到清政府着急了。当时清政府的高层官员针对是否需要切断贸易发生了十分激烈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直隶总督琦善为首,认为需要通过海禁来斩断和西方的一切贸易往来,这样既可以杜绝鸦片的进入,又可以让英国人无茶可饮。琦善向道光皇帝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妙招”,那就是“以茶制夷”,这里的“夷”是“蛮夷”的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夷”,泛指外国人。琦善认为,洋人每天只吃牛羊肉,这样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利于消化,因此大清的茶叶和大黄就是洋人消化食物的必需品。这里的大黄是一种中药材,有通便的功效。如果我们斩断贸易,不给他们供应茶叶和大黄,他们就会因为无法排便而活活憋死,用不了多久就会主动求和。这种“洋人不喝茶会被屎尿憋死”的说法今天看来无疑很荒谬,但在当时却是很多官员的共识,“以茶制夷”的思想也得到了普遍的推崇。

另一派的代表是林则徐,他不赞同全面海禁,认为大清和外邦的贸易是建立在“推恩外服、普示怀柔”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我们大清做生意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洋人们感受到天朝的恩赐。他同时指出,确实可以用茶叶来制衡洋人,限价、限量向他们提供茶叶,并且让他们签订协议承诺不再贩卖鸦片。这样既能防止白银外流,又不会得罪外商。此外,林则徐还强调出台律法来治理鸦片的必要性。他提出六点主张,从内部进行改革,断绝鸦片吸食。林则徐对道光皇帝说:不禁烟,10余年后,将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这句话使道光帝深受触动,他在一个月内8次召见林则徐,讨论禁烟事项。1839年3月10日,被正式任命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了复杂坎坷的禁烟历程。

虎门销烟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数万箱鸦片,展示了坚定的禁烟决心。然而这一行动的背后充满了不易。刚开始收缴鸦片时效果不佳,有时一天仅能收缴到5箱鸦片。无奈,林则徐向朝廷上奏,建议以茶叶换鸦片,每收一箱鸦片便给对方5斤茶叶。这个消息传出后,第二天就收到奇效,收缴了1150箱鸦片。朝廷也十分高兴,同意了林则徐的赏茶方案,最终林则徐用茶叶交换到的鸦片达到两万多箱。虎门销烟给了林则徐信心,也给了清政府信心。1840年1月5日,道光皇帝下令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

对于英国来说,鸦片被强征事小,断绝贸易尤其是茶叶贸易,才是他们真正不能接受的。其实,是否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人自己也没有下定决心。议会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优势,决定派远征军对中国发动战争。你也许奇怪,当时的英军对清军具有碾压性优势,为何在做决定时如此犹豫不决呢?其实,在开战前英国人对清军的真正实力并不了解,同样,在战争爆发之初,清军也认为英军不具威胁。

林则徐就认为,如果发生战争,优势在我,理由有三点。第一,他认为英国的船太大、吃水太深,一旦到了浅水区便发挥不了作用;第二,他认为英军一旦上岸,战斗力就会削弱,普通百姓都能制服他们;第三,他认为英国人的火器也没那么可怕,因为早在乾隆年间,便有外国使团来朝展示过滑膛枪,乾隆认为此枪的实用性一般。但是林则徐不知道,1840年时,英军装备的是线膛枪,杀伤力是乾隆年间滑膛枪的10倍。

1840年6月,由40多艘舰船和4000名英国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好不容易拿到出兵授权的英军怎么也没想到,清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7月浙江舟山沦陷,8月英军到达天津直逼北京,9月道光皇帝服软,林则徐被朝廷治罪,惊慌失措的清廷大员们这才意识到英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最终,一切定格在《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逐步丧失了贸易主权。

在五处通商口岸中,福州尤为特殊。此前这里并不具备良好的通商条件,但是这里的武夷山茶却是英国人的最爱。晚清学者李东沅便指出:“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英国人对武夷山茶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在福州通商之后,英国人还是觉得运输成本太高,就派茶叶盗贼罗伯特·福琼多次深入武夷山盗取茶树籽。茶叶战争由此发生了惊天逆转。福琼为了偷盗成功,将自己的头发剃掉,乔装打扮成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清政府禁止外国人进入的茶树种植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福琼通过海运,偷走了2000多株茶树小苗、1.7万粒茶树种子,同时将8名中国制茶专家送到印度的加尔各答。这些茶树在印度栽培成功,印度逐渐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茶叶供应国,印度茶也由于更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英国市场。到了1888年,印度茶产量高达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的茶叶数量全面超过了中国。

小小的一片茶叶,竟导致了19世纪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在一场场博弈中,清政府无力抗击英国侵略者,只能以柔软的茶叶为武器,企图用茶叶来制衡英国。但是清政府没有想到,中国的茶叶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洋彼岸,一个新兴的大国也因这片小小的茶叶而彻底改变了国运。

1773年,此时的北美洲还是西欧列强的殖民地。一个冬日的夜晚,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达特茅斯”号在经历了漫长的航程之后,和另外三艘姐妹船先后抵达波士顿湾,船上装有342箱来自中国的武夷山茶和其他货物。此时,60位乔装打扮成印第安人的小伙子悄悄接近商船,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潜入船舱,拆掉一箱又一箱价值千金的茶叶包装,将342箱茶叶全数倒进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事件也被视作美国独立运动的先声。3年后的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

美国人倒茶是因为他们不爱喝茶吗?当然不是,相反,在18世纪的北美地区,饮茶之风也十分盛行,这里同样是重要的茶叶贸易地。美国人爱茶,只是不爱英国人运来的茶,而这一切要从1756年-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说起。这两个西欧强国为了争夺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曾经多次大打出手,最终法国完败,将其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大片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虽然战事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英国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代价。为了转嫁巨大的军费负担,英政府决定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榨。他们针对北美出台了各种“花式征税”法案,比如1764年的《食糖法案》、1765年的《印花税条例》等等。

针对这些法案,殖民地人民一开始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抵抗方式。直到1773年英政府出台了《茶税法》,他们才彻底爆发,进入暴力反抗阶段。《茶税法》又被称为《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这个条例给予英国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特权,只要是东印度公司销售的茶叶,就可以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此外,条例还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私茶”就是未经官方许可私自贩卖的茶叶,当时人们饮用的“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这样一来,东印度公司输入的茶叶价格可以比“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以上,极大打压了殖民地本土的茶叶销售,从而导致很多“私茶”商人和本地茶叶种植商无法生存。《茶税法》的出台,使得长期遭受英国剥削和压迫的殖民地人民忍无可忍,于是便发生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英政府为了表示惩戒,一口气通过了5项法案,进一步限制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经济行为。这5项法案被北美十三州人民统称为“不可容忍法令”,他们在各州开展反抗斗争,组建民兵、购买军火,并最终联合起来发动了美国独立战争。

不过,独立战争的胜利对美国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战后的美国百废待兴,打仗欠下的巨债如何赔付,让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倍感煎熬。因为得罪了海上霸主英国,美国遭遇了各种经济围堵,成为“没钱、没朋友、没贸易”的“困难户”。就在这时,他们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发财之路。1784年,一艘装载量360吨的木质帆船正式下水,它的目的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这艘船身上“谄媚”的写着“中国皇后号”几个大字。可笑的是,这几个字根本没起到“拍马屁”的作用。因为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一无所知,他们以为中国像英国一样,女皇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总统华盛顿在自己生日这天,亲自组织了“中国皇后号”的下水仪式,他希望这艘船能够帮助美国建立新的贸易纽带,给这个新兴的国家带来新的前途。为了寻找可以打动中国人的货物,美国人也是大费周章,因为在欧洲受欢迎的美国朗姆酒、木材、面粉这些,中国人都不感兴趣。但是西洋参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被中国民间认作灵丹妙药。于是,美国的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收购人参的广告,美国民众也自发地漫山遍野挖掘人参,他们几乎把全国最上乘的人参都装上了那艘“中国皇后号”,足足有30吨。

1784年8月28日,经过188天的航行,“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尽管这趟旅程极度不易,但是结果十分令人欣喜。第二年的5月15日,满载着中国茶和其他中国货物的“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整个美国可谓是“锣鼓喧天”。美国报纸对这艘木船的报道延续了整整两个月,各种充满希望的评论和赞赏成为美国人的主要谈资。“中国皇后号”拉动了中国热,许多美国冒险者因此来中国淘金。19世纪90年代后,美国成为英国之后的第二大对华贸易国。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最卓越的贡献之一。在它征服全球的过程中,推动了两次重塑世界格局的战争,并进一步书写了不同国家的命运。小小的一片茶叶,如此轻柔,又如此有力。2022年12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从神农氏以茶解毒的古老传说,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举国之饮;从“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名片,到大国博弈中的关键元素……“中国茶”三个字背后,蕴藏着太多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探索和品味。

(本期编辑 李曼琦)

往期回顾

▶ 父母的说话方式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 为什么我们只是“铲屎官”,而它们却成了“主子”?

读更多好书,请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