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①| “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

原标题: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①| “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

解读预告

最近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一书,但并不是一口气读完的。

刚开始读时,语句绕得让人恨不得把作者拉过来揍一顿,因为是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硬着头皮看下去,看到吴摩西被“入赘”,然后大闹延津城时,已经欲罢不能了。

后半部一口气读完,合上书的一刹那,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有同感,有同情,有遗憾,有震撼……这本书信息量太大了,所以准备分几个主题来分享这本书,今天是第一个主题:一句顶一万句的这“一句话”到底指什么?

俗语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有时候,一个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能影响别人的命运。

“影响”是个中性词,可能是好的影响,也可能是坏的影响。你也许在有意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影响了别人人生的转折;你也许被别人有意无意间影响了人生。

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那个“顶一万句”的话,有的是略带恶意随意说的话,有的是知心话,有的是“说得着”的话,有的是有见识的话。

01

老马略带恶意随口说的话,使杨百顺一生没上成学

老杨把老马当好朋友,但老马并不屑于跟老杨做朋友。

老杨有事爱向老马问计策,老马确实帮他出过主意,所以表面看来,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好朋友。

新县长小韩要办“延津新学”,一生做豆腐的老杨根本没想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学。

可是,一次偶然机会他改变了想法。

老马家翻盖房子,请老杨去做豆腐。做了一天豆腐,老马以为老杨会立刻收工回家,他自己也好早点休息。

没想到老杨却坐下来,东一葫芦西一瓢地瞎聊,老马一句也没认真听。聊着聊着,竟聊到“延津新学”。

“上学还要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老杨瞪着眼嚷嚷。

老马很了解老杨,如果想结束这种聊天,必须在一个话头上给他一闷棍。于是,老马冷不丁说:“你这话不对。进了新学就等于进了县政府,进过县政府,回家卖豆腐就能卖高价。”

老马的话令老杨醍醐灌顶,立即决定让儿子去上学。

回到家,向儿子们宣布了这个决定,两个儿子杨百顺杨百利争着向老杨献殷勤。

可是让哪个儿子去上学呢?老杨又犯了愁,只好又去找老马。

老马上次本是随便说说,目的是为了止住老杨啰嗦,却不曾想反而更啰嗦。

老马不耐烦地告诉老杨,哪个儿子笨就让哪个去,因为目的是镀镀金回家卖豆腐,脑子好使,翅膀一硬就飞了,只有脑子笨的孩子,撒出去还能飞回来。

老杨问,那要是聪明的那个儿子闹怎么办?

老马说,那还不好办,抓阄呀,想办法让聪明儿子一定抓到“不上”,不就完事儿了吗?

就这样,杨百顺被老爹和弟弟算计了,一生没再上学。但实际上并不是被老爹和弟弟算计的,而是因为老马的一句话。

歌德说:“决定一个人一生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

用在这个故事中,那就是“决定小人物一生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句话。”

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你根本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可就这么认命,又不甘心,所以就要不断折腾。

02

有见识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没上成学的杨百顺,从此恨上了老杨和弟弟杨百利,更恨老马。

他本就不喜欢做豆腐,这倒给了他离开家的理由。

独自闯荡江湖并不容易,他做过杀猪徒、当过染坊学徒、沿街帮人挑水,经常饱一顿饥一顿。

传教士老詹想发展杨百顺入教,他说信了主就能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杨百顺说前两个问题他本来就知道,他从杨家庄来呀,第三个问题如果能帮他解决了,那就太好了。

虽然老詹知道杨百顺说的意思,并不是自己的意思,但只要能发展徒弟就行。

老詹帮杨百顺找到个帮人劈竹子的活儿,杨百顺改名杨摩西,算是入了教,每天白天劈竹子,晚上听老詹讲经。

后来偶然的机会,杨摩西参与舞社火,被县长发现,成了县政府职员。

虽然只是帮县长种菜,帮其他职员们跑跑腿办点杂事儿,但在外人眼里,他就成了靠山。

寡妇吴香香经营着馒头坊,看中了他这个靠山,托人说媒,但要杨摩西“入赘”,为防止馒头坊改性,还要求杨摩西改叫“吴摩西”。

“嫁”还是不“嫁”?这是个难题。

杨摩西只好找老詹请教,老詹说:“啥叫悲呀?非心所愿谓之悲。咱自己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就不能怪人家苛求,换成别人别扭,换成你,咱还是‘嫁’了吧。”

老詹很了解杨摩西的处境,知道一旦哪天县长不高兴了,杨摩西就得流落街头。

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你根本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关键时候,老人家审时度势的一句话就能给你指点迷津。

03

能遇到一个懂你的人,知心话一句顶一万句

牛爱国是杨百顺养女的儿子,按辈分应该叫杨百顺姥爷。

牛爱国当兵时,和杜青海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两人并不在一个连队,而是相隔50里地,只是拉练时一个偶然机会说到了一块,从此开启了每星期一见面的节奏。

有什么烦心事就攒着,星期天一见面互相商量,一个人想不明白的事儿,两个人准能码清楚。

三年后复员,牛爱国回了山西,杜青海回了河北老家,并各自娶妻生子。

期间不断通信或打电话,友情继续着,但有了烦心事,就没有在部队时那么方便面谈了。

这不,牛爱国遇到了大麻烦。

他和老婆庞丽娜,本都不爱说话,结婚后头两年还算和顺,生下了女儿百慧。

可两年后,两人没话说了,心离得也越来越远。

牛爱国常在外开车拉货,庞丽娜出轨了。

知道真相的那一刻,牛爱国刹人的心都有了。可想想女儿和老母亲,还是作罢了。

那往前的路该怎么走呢?就这么被“绿”着也不是回事儿啊。想找同学冯文修说说,又怕他喝醉酒乱说。

世间的人千千万,可知心的朋友只有战友杜青海。

于是,牛爱国先坐长途汽车,再坐火车,然后再倒两次长途汽车,折腾两天两夜,到了杜青海家。

杜青海说:“你既不能刹人,也不能离婚。这种事儿,宁信其无,不信其有,量小非君子呀。”

千里迢迢,只为找到知心人说句知心话。

读到这里,我想了想,如果我遇到烦心事儿,有几个知心人呢?

你身边有几个这样的知心人呢?

普通朋友倒不少,真能无话不说的,少之又少,所以知心话一句顶一万句。

04

说得着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庞丽娜和开照相馆的小蒋在外开房,被小蒋媳妇赵欣婷抓个正着。

赵欣婷一把鼻涕一把泪,把在窗根下听到的他们的调情话原原本本告诉了牛爱国,并说自己没有力气,让牛爱国去把他们杀了,说完回家就喝了农药。

被人救过来后,小蒋千赔礼万道歉,两人很快就恢复了关系。有一天,牛爱国送货回来,远远看到小蒋和老婆拉着儿子贝贝,说说笑笑往前走。

牛爱国一下子郁闷起来,原来出了丑事倒促成了他们家变和睦了,现在只剩他牛爱国一个人愁闷了。

他到小饭馆喝了几盅闷酒,有点醉,顾不得太多了,踉踉跄跄来到冯文修家,扬言要杀了贝贝,让他们一家三口再笑,还要杀了庞丽娜。

这本是醉话,没成想过了几天被冯文修当作真话说了出去,搞得牛爱国在沁源县实在待不下去了。

在去山东乐陵找战友途中,牛爱国阴差阳错被做豆腐的崔立凡雇作了汽车司机。

每次送豆腐经过“老李美食城”,牛爱国就停下来,吃点东西,聊聊天。一来二去,年轻的老板娘章楚红跟他越来越聊得来。

原来这里的老板李昆那年去张家口做毛皮生意,遇到章楚红,回来就和老婆离了婚,娶了章楚红。

章楚红父母不同意,母亲还差点为这事儿自杀,但章楚红铁了心嫁给了李昆。

可结婚刚两年,他们之间就没什么话说了,毕竟一个50多岁,一个才20多岁。

牛爱国和章楚红在这个地方都属于外乡人,他们聊自己的家乡,聊原先的好朋友,聊自己的伤心事,聊现在的生活……聊着聊着,俩人还哭到了一块儿。

牛爱国和谁都不能说的话,与章楚红都能说;和别人在一起想不起的话,与章楚红在一起都能想起;不高兴的事,和章楚红说也能说得高兴。

牛爱国活了35岁,从没有这么痛快过,原来说得着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它让人有真情,让人感动。

普通人的爱情不过如此。

05

写在最后

书中的普通小人物渺小而无力,他们的故事,往往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更能抚慰我们的内心,像《隐入烟尘》中的马有铁和曹贵英,像曾经治愈了无数人“精神内耗”的“二舅”。

胡适曾说:“就算人生如梦,也要做个热闹的好梦。既然辛辛苦苦上台,就要好好唱戏,唱个像样的戏,不要跑龙套。”

即便再普通的小人物也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他们面对愁苦生活的不屈、挣扎和坚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坚强的力量。

生活并不总是顺遂和平静的,只要不放弃希望和勇气,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