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壶艺泰斗”:顾景舟款“紫砂壶”

顾景舟款“紫砂壶”

顾景舟(1915年-1996年),原名景洲,自号壶叟、老萍,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出生于江苏宜兴,首个获得国家部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壶艺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18岁从其祖母邵氏学艺,20岁便己成为紫砂名手;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1996年逝世,享年81岁。

2014年,作品“九头咏梅茶具”以人民币2875万落槌成交,创历史新高。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壶艺界影响颇大。

他开创了当代的文人茶器,创立了自己的紫砂理论,他的制壶理念影响着几代紫砂后人,成为不可颠覆的“顾派”,他的紫砂作品以茗壶为主,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他的代表作有汉云、雪华、鹧鸪、提壁、上新桥、凤嘴壶等,其中牛盖莲子、鹧鸪壶获国家金质奖,僧帽、井栏壶获国家银质奖,并有许多佳作被国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陶艺大师李昌鸿、周桂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沈蘧华、潘持平、张红华均为顾景舟的弟子。

他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窍,加上其文学功底,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于壶艺名家的行列。20岁时,应上海邵氏艺苑之邀,专作仿古陶,遍览古代名壶,所仿之器比古壶传器有过之而无不及。抗日战争时期,丁山窑场一片萧条,顾景舟一边制作并经营紫砂壶,一边研读陶瓷专著,钻研陶瓷工艺和文艺理论知识,并结识了一大批书画名家,相互切磋,技艺精进。

建国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陶业合作社并组织“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艺人才。60年代至70年代初,宜兴紫砂陶艺历经低潮,顾景舟苦苦思索,改进工艺,并遍访全国各大博物馆,寻觅珍品,推陈出新。他还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陶艺论文,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当代紫砂艺术已炙手可热三十余年了,三十多前,当人们还普遍连温饱问题都设有根本解决的時候。但是我们“紫砂百家”小编,从各类资料上都可以查到,紫砂壶在海外,特别是宝岛台湾、香港、新加坡已掀起了广泛的收藏投资热潮,为宜兴紫砂行业的恢复、振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宜兴紫砂行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重新起步发展,受到了海外、特别是港台地区的广泛追捧,由于没有三通,台湾人来大陆探亲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把紫砂壶贩卖到台湾,于是,市场价格也如乘了火箭向上窜。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的升温,紫砂壶收藏渐渐从文人雅士转变成普通大众,现已成为全民收藏。顾景舟大师的紫砂壶更是受到众藏家的争抢,顾景舟紫砂壶收藏大军的庞大。

刻1968的顾景舟壶较多是因为它的价值高顾景舟是中国紫砂壶艺术的传奇人物之一,以刻划精美的1968作为壶款而闻名于世。在艺术上,它兼具了紫砂壶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而在历史上,它承载着那个艰难的年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顾景舟自己说:“我刻划壶款之所以定在 1968 年,并非因为这一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而是偶然间萌生启发。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经历了许多个艰难岁月,我想用自己的壶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态度。”顾景舟的1968顶级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颇受欢迎,很多收藏家都对它青睐有加。因此,受到他影响,很多紫砂壶制作家也会在自己的紫砂壶上刻划1968的壶款。因此,刻划1968的顾景舟壶比其他年份的壶较多,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艺术点评:

此壶圆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壶流直节,刚直遒劲;壶把大气,曲而不柔。全壶光洁莹润,朴实无华,宛若天成。藏品其造形以优美的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暢,浑朴丰润,周正完美,视觉感极为舒适,整个形体丰满、健壮、充满活力,做工精细,包浆厚重老道。圈形壶柄略呈方形,与壶嘴的阳刚之气相呼应,大气得体;大平盖压肩,更方便冲泡;壶肚较深,利于叶片自然舒展;直流嘴如珠炮喷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断水极其利索。1968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生活艰难。当时,顾景舟在紫砂壶制作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他将壶款定格在1968,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和心绪。他刻划的1968壶款不同于一般的年份,有独特的构图和雕刻手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