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6001回:世界最大猛禽神鹫,安第斯山文明之魂

原标题:第6001回:世界最大猛禽神鹫,安第斯山文明之魂

【黃劍博采風追影】【風波見仙佛奇蹤】【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6001回:世界最大猛禽神鹫,安第斯山文明之魂

©原创图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作者’微信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四十岁之前不要怕,四十岁之后不后悔。

漂泊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资格。趁着没有家室拖累,趁着身体健康,此时不飘何时飘?当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体,也许只是幻想和梦境。新世纪的时尚领袖是飘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飘的是那颗心。

“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其实货币不是只有两面,站在三维的角度看问题,有这样一部分人,他既不做创业狼,也不做打工狗,他选择了做一只的漂泊野狗,虽然野狗也是狗,但比家狗自由多了。

狼为了寻求自由,宁愿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考,天天奔跑在大草原上,肆意的猎杀牛羊,尽可能的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屁护,

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 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言归正传:我们住在阿雷基帕城边缘的一处民居二楼,我们下榻的地方是一房一厅的大房子,配备大厨房和沐浴房,楼顶还有天台,可以晾衣物,也能看风景,远处被积雪覆盖的火山清晰可见。城市的海拔是二千多米,所以气温并不是很高,早晚还很冷,但没有海拔3800米的的的喀喀湖冷。

阿雷基帕是秘鲁南部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利马,同时是阿雷基帕省的省会,由于是秘鲁宪法法院的所在地,常被称为“秘鲁的法定首都”,根据 2017年的全国人口普查,城市人口约为一百万人。该城位处海拔2,380米,周边火山密集,共计有80座,

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尔米斯蒂火山,它曾在1438年和1471年期间强烈爆发,最近一次小型爆发在1870年,目前该城保存了很多状况良好的西班牙殖民地建筑物,大部分结构由白色的火山岩石建成,故该城有着“白城“的称号。古城区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埃尔米斯蒂火山是秘鲁的活火山,位于该国南部,毗邻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5822米,最近一次火山喷发在1985年发生。它的形状是金字塔形的,有两个火山口,对当地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自从印加人时代以来,它就一直被认为是城市的保护者。

阿雷基帕目前是秘鲁第三大城,南部阿雷基帕省首府,秘鲁最古老城市之一。它位于米斯蒂火山山麓、海拔2300米的山谷中。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米斯蒂火山,四周峰峦环峙,树木苍翠,景色清幽,但市区杂乱无章,周边农村的穷人涌入城市,到处搭建丑陋的火柴盒式的现代半拉子工程民居,缺乏审美,与我在亚洲看到的民居差不多,马路上也是灰尘滚滚。

传说古印加帝国最高统治者梅伊塔卡帕克到达这里时,对左右赞扬说:“阿雷基帕”,意为:“好,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城名就来源于这句话。1510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这座印加古城旧址上建造了西班牙风格的城市。市内大多数房屋和教堂用白色火山凝灰岩建造,因此被称为“白色之城”,我在印度也参观过另外一座“白色之城”,当然要比秘鲁的漂亮很多。

由于多次地震,城中教堂和房屋无高层建筑,居民住房以砖头平房居多,内院小、平屋顶、窗小。城市中心是武器广场,广场三面有拱廊,一面矗立着1612年建立的双塔顶的天主教堂,许多狭窄的街道从这里延伸。市内的圣奥古斯丁大学有考古学博物馆,馆内收集了许多印加帝国时代的木乃伊和陶器。还有卡德琳娜修道院、一所剧场和一些图书馆。市内的一所旧监狱中设有手工艺中心,这里传统的羽毛制品甚具特色,还有印第安人用羊毛、驼毛制成的地毯和斗篷。城附近有温泉和印加文化遗迹。

阿雷基帕也是秘鲁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在其工业活动中主要以纺织品生产、皮革、食品、塑料、炼钢相关,为南秘鲁高地驼羊、骆马及羊毛的主要市场,该城市与智利、玻利维亚和巴西以及南美铁路所连接的城市,及马塔拉尼港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

阿雷基帕的城市道路是具有放射型中心的结构,共以四个主要大道:埃杰西托大道、耶稣大道、阿尔西德斯大道和帕拉大道组成,这些大道依次与其他大道相连,如委内瑞拉大道、滨海大道、萨拉维里大道、卡塞雷斯大道等,形成了围绕市中心的环形。目前阿雷基帕的公共交通目前由小型私营公司运营。

阿雷基帕唯一的机场是罗德里格斯·巴隆国际机场,该机场位于科罗拉多山地区,距市中心西北约二十公里 。铁路系统自1871 年以来一直在运营,实现了海岸地区和山脉地区之间的往来,目前铁路基本以货运为主。

阿雷基帕的地质经常受到地震困扰,1868年的地震曾几乎摧毁该城。2001年6月23日该地也经历里氏7.9级地震。而在2002年6月,该市两间地区发电厂私营化爆发游荇示葳使该市陷入一周的瘫痪。

阿雷基帕的文学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该市许多作家的成就获得秘鲁和国际间文学界的认可。在十九世纪,杰出的诗人有秘鲁民族诗歌的开创者马里亚诺·梅尔加,以及包括贝尼托·博尼法兹、豪尔赫·波尔、玛丽亚·尼维斯·布斯塔曼特等作家。在20世纪,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秘鲁国内外最受认可的阿雷基帕作家,也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参见【黃劍博采風追影】第4463回: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犀利略萨诡谲瑰奇)。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阿雷基帕丰富的艺术及文史藏品在其众多博物馆中展出。其中包括大教堂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 (Museo de Arte Contemporáneo),专门收藏 1900 年以来的绘画和摄影作品,

尤其是卡洛斯·巴尔加斯、马丁·钱比、费尔南多·德·希斯洛、维南希欧·辛基等秘鲁艺术家的作品;中央储备银行地区博物馆 (Museo Regional del Banco Central de Reserva)则收藏前哥伦布时期和殖民时期的艺术作品,以及一系列殖民时期至共和时期间发行的硬币和钞票。

圣玛丽亚大学考古博物馆和安第斯圣所博物馆 (Museo Santuarios Andinos) 均属于圣玛丽亚天主教大学,收藏了主要来自当地前哥伦布时期文化的重要考古作品,如印加木乃伊,其他地区包含奥古斯丁大学考古博物馆、阿雷基帕市博物馆等地。

在阿雷基帕出生或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包括火箭推进领域的先驱科学家佩德罗·保莱特,以及地质学家和晸治家马里亚诺·爱德华多·德·里韦罗和乌斯塔里兹。该市最重要的研究设施之一是卡门阿尔托天文台,是由哈佛大学于1891年至1927年运营的天文台设施。

阿雷基帕也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城市有圣奥古斯丁国立大学和圣玛丽亚天主教大学,以及法国联盟等文化组织,如秘鲁德国文化中心和秘鲁北美文化中心。1990年代以来,当地的银行机构对促进和管理文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私人经营公司也通过赞助各种项目加入了这一运动。

阿雷基帕历史中心占地 332 公顷,保护区面积为 167 公顷,目前城市共存有5817处史迹,由于自然原因和历史背景,阿雷基帕的历史中心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共经历五个重要时期:依序为建国和村庄时期(1540-1582)、巴洛克的辉煌(1582–1784)、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1784-1868),经验主义和现代化所得唤起新殖民时期 (1868–1960) 和当代(1960–至今),

目前所留存的史迹建筑物重建于19世纪,盖在曾于1868年大地震而摧毁的殖民建筑遗址上,富有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安达鲁西亚及西班牙特色,是来自于殖民地建筑师、克里奥尔人以及印第安工匠的杰作。其交互影响的融合成果亦呈现于城区内的拱门、拱顶、庭园及开放空间上,带有繁复的巴洛克装饰艺术,是欧洲和本土建筑技术和特色的融合范例。

1868年阿里卡地震是一个特大地震,地震持续了几分钟。 从利马到瓦尔迪维亚以及今玻利维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三千公里的海岸都有震感,并引发了强烈的海啸,12 至 16 米高的海浪横跨海洋,影响了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强大的海啸是由俯冲的纳斯卡板块挤压南美板块时形成的,海啸波及到夏威夷、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域,规模空前,千年一遇。在新西兰,查塔姆群岛和班克斯半岛的一个毛利人村庄遭受了严重破坏,两座房屋被毁,几艘船受损,毛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海啸是秘鲁的地震引发的。

1868年阿里卡地震几乎完全摧毁了秘鲁南部,包括阿里卡、塔克纳、莫克瓜、莫伦多、伊洛、伊基克、托拉塔和阿雷基帕等城镇,共造成约二万五千人遇难。除了阿里卡,智利的伊基克是受海啸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在正常退潮后,这里也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淹没了港口区和海滩附近的建筑物,又额外造成约150 人死亡。 港口城市皮斯科也被夷为平地。

1868年之前的阿雷基帕古城是西班牙殖民者和当地土著居民的绝妙杰作,1868年之后的古城已经缩小了很多,除了市中心保留了一些古建筑,郊区基本上与我国二三线城市差不多。

目前阿雷基帕最著名的景点包含古城的核心武器广场(Plaza Mayor)、市晸厅和大教堂,其他则包括建于16世纪的圣卡塔莉娜修道院、戈耶米契之家、道德之家,以及市郊的亚纳瓦拉区古城等。

2000年阿雷基帕古城和其中500处史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阿雷基帕历史中心”之名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原因如下:

阿雷基帕历史中心的建筑特色代表欧洲本土建筑技术和特色的融合范例,对整个南美地区的文化表达极为重要。(文化遗产标准一);

阿雷基帕的历史中心是殖民地定居点的杰出范例,具有从自然条件、当地文化影响、征服的过程、传教以及多种层面的壮观性质。(文化遗产标准四);

2004年,秘鲁通过国家宪法第28296号法律、将阿雷基帕历史中心受到国家文化遗产一般法的保护,当前公众设施主要由阿雷基帕省市晸府管理。

阿雷基帕气候全年干燥,位处三座山的山麓,自然景观有科尔卡大峡谷(Colca Canyon),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山谷之一,我们今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围绕科尔卡大峡谷展开的。

凌晨二点多就醒了,洗漱完毕就整理背包,然后拿出手机与旅行社的司机联系,小型面包车在3点前驶到楼下,我和队友忙背包下楼,幸亏昨天就将两个大背包和两双鞋子放在旅馆的储物间了,不然今天早上就要手忙脚乱了,我们上车就坐在司机后面,不出所料,我们是第一批上车的人。

司机驾驶汽车到阿雷基帕市区接其他客人,这个过程耗费了近一个小时,直到汽车装满人,我右侧坐着一个巴西青年,他叫加布里埃尔,上车时只穿一件短袖上衣,结果被冻得要死,汽车中途停车时,他急忙跑到后备箱取出他的大背包,将外套取出来穿上,他还携带一大瓶矿泉水。

我和队友是汽车上年纪最大的人,我们已经不喜欢熬夜了,赶紧打盹,迷迷糊糊地在车厢睡了几个小时,当太阳出来时,我看到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远处是雪山,我还急迫地将相机拿出来,事后才知道我们旅行团中只有我和巴西人携带了相机,其他人只是偶尔使用手机拍照。

从山腰朝山谷眺望,远处就是一个城镇,叫奇瓦伊(Chivay),是秘鲁的城镇,位于该国南部阿雷基帕大区,是卡伊尤马省的首府,处于安第斯山脉西坡,海拔高度3635米,该城镇有温泉。我们的汽车驶过一个拱门之后,前面是一个收费站,值班的人认识司机,就给我们放行了,街道右侧有一个巨大的蓝色穹顶式建筑,酷似蒙古包,

底层是石砌的,周边街道都铺设石头,我们在一家餐厅门口停车(LA CHIMPA),有两部车上的人下来,集中到大厅吃早餐,店家已经将食物和热水准备好了,我坐着一个欧洲女人对面,聊天时才发现她是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女孩,第一次离开欧洲来美洲旅行,她报的是三天徒步团,比我们多一天,我还遇到一个娶了巴西老妇女的德国中年男人,高大威猛,但他老婆却长得相貌平平,甚至有一些丑,不明白这对夫妇是如何认识的。

不过德国男人找对象似乎是不看相貌的,我之前在深圳就认识一个孵化创业公司的德国老板,他真是一表人才,高大潇洒,却找了一个又矮又丑的湘妹子,只能说结婚还真不要找美女,丑女配美男可能是物竞天择的选择。

饭店的屋顶覆盖着竹编,墙上有油画,十多张桌子上摆放着餐具,门口还有一个小卖部,出售一些旅游用品,甚至还有一些动物的外皮和标本出售,我们吃完早餐就返回到奔驰汽车,继续朝山谷进发。

我们的汽车又开始翻山越岭,行驶到绝壁旁边的公路上,可以看到山谷里的小河,我们的司机在半山腰停下来,这里是一个临时性的观景台,有摊贩在路边卖民族服饰,还有小亭子出售咖啡的,几乎所有旅行社的汽车都会在此停车,乘车下车到观景台拍照,站在高处可以俯瞰峡谷的风光,远处是梯田和河流,科尔卡大峡谷是一个横穿安第斯山的峡谷,大概距离阿雷基帕城市四小时,四周是安第斯山高原和雪山,此峡谷全长90千米,有3400米的深度。

世界最深的峡谷到底在中国还是秘鲁?根据相对平坦边缘标高和河谷距离的测算定义,秘鲁大峡谷被认为是全球最深峡谷(3354米)。而之前我们认为最深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5500米),即便依从河谷到峰顶的距离标准,也只是全球第三,但国内媒体都显示雅鲁藏布江峡谷是最深的,毕竟我不是地质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做评论。

以年轻人为主的远足团队中不乏欧美少女,多是身材极好的美女,也有矫健的帅哥,我算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我走到石砌的围栏旁边拍照,可以看到峡谷底部还有小片的树林和草坪,梯田还种植了各类庄稼,再远处就是一个城镇,

左侧的远山顶上还有积雪,右侧出现一些绝壁断层,我们队伍中的几位美女穿着夹克拍照,我发现远处位于山谷中的村镇中心居然还有一座教堂,这时又驶来一辆汽车,从上面下来几位高挑的美女,她们只穿着短裤,露出雪白的大腿,实际上山上的气温还是很低的。

几个穿着贴身健美裤的美女也走到我旁边拍照,个个都是翘臀,看来旅行还是要趁年轻,不能等到人老珠黄了才想到环球旅行。

我和队友返回奔驰汽车,继续前进,很快就到达了更精彩的观景台:这个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深两倍的山区,最不可错过的景观是神鹰十字架(Cruz Del Condor),因其知名度和路边即停即看的方便位置,这里几乎变成了游客汹涌的“人类十字架”。

科尔卡峡谷的神鹰十字架是观赏神鹫的理想之所,在清晨时分,我们会看到它们在峡谷上方盘旋翱翔。

以前我在阿根廷的河畔也欣赏过神鹫,但当时我苦等了一个多小时,也只是远距离地看到过一只孤零零的神鹫,但此时此刻就完全不一样了,科尔卡峡谷的神鹰太多了,运气好可以看到几百只,太壮观了!这种神鹰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脉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都可以看到这种鸟。

世界上最大的猛禽是什么鸟?而如果要论体长最长的猛禽的话,那就得属安第斯神鹫了。这种活跃在安第斯山脉区域的猛禽体长能够达到一米三左右,双翅展开能够轻松突破三米,在当今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最拉风的猛禽之一了,尽管信天翁等海鸟的翼展更大,但它们不算猛禽。

但大不一定等于美,安第斯神鹰的个头虽然很威猛,但长相方面是有些怪异,起码与虎头海雕、金雕之类的隼科美男子根本就没得比。尤其是雄性安第斯神鹫,我从远处看的确是神威凛凛,但是将单反相机的镜头拉近一看,妈呀,它们的前额上还挂着显眼的大肉瘤,头颈裸露,如果不是颈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领做装饰,那可真是要鸟中最丑!

好在南美洲群众的审美就是与亚洲人不同,而且这么丑的大鸟,战斗力也很一般,它们并没有太强的攻击性,主要是挑别人吃剩的腐肉吃。

当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鹫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征威严,但西班牙殖民者登陆后大肆捕杀导致濒临灭绝,据估计,秘鲁境内的种群数量在几百到五千只之间。由于生存环境变化及人类捕杀数量锐减,数量开始回升。

目前神鹫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比如,有当地农民以安第斯神鹫捕食牲口和家禽为由,采取投毒等办法诱杀。秘鲁南部著名的科尔卡峡谷是游客观赏安第斯神鹫的理想地点,可是那里的高压电塔也电死过不少安第斯神鹫。

在1988年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署展开了一个重新引入的实验,将饲养的安地斯神鹫放生到阿根廷、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的野外,令它们的数量有所增加。1989年专家又将饲养的安第斯神鹫放生到野外。当饲养安第斯神鹫时,要尽量避免与人类接触。

喂饲雏鹫时会用模仿成鹰的手套,避免雏鹫铭印了人类,危害放生后的生存机会。它们会被留在鸟舍三个月,鸟舍的设计会模仿其生存环境,以适应放生。放生的安地斯神鹫会有人造卫星追踪,以观察其移动及是否仍生存。

安第斯神鹫的繁殖期在每两年的2月及3月间。求爱时,雄鹫的颈部会由暗红色变为鲜黄色,并且会张开。它们会伸出颈来接近雌鹫,显示它们的颈部及胸部,并且发出嘶嘶声,接着会张开双翼,直立及摆动其舌头。会一边跳一边叫,或跳舞来示爱。

所说神鹫一般在海拔3000到5000米的地方筑巢及繁殖,巢是由树枝组成,放置在岩壁上及石缝间。每窝产1到2枚卵,卵呈蓝白色,重约三百克,孵化期为二个月左右,雄鹫及雌鹫会一同孵化。若雏鸟或卵失踪,就会再生一只卵来取代原有的。

雏鸟体羽灰色,出生后半年就可以飞行,但仍会与双亲同住及觅食直至二岁。幼鸟直到7至11岁达到性成熟,有超过50年的寿命。健康的成年安第斯神鹫并没有天敌,但大型猛禽及哺乳类掠食者可能会掠食鸟蛋或雏鹫。

神鹫平常栖息在海拔3000到5000米的岩壁。主要活动于辽阔的草原及海拔高达5000米的山区,喜欢视野开阔及没有森林的地区,如岩石区或山区等,方便在空中寻找可食的动物尸体。有时也会出现低地及沙漠地区。

我们下车时人并不多,但后来又驶过来几辆大巴车,陆续下来大量游客和一群学生,还有一个人穿着羽毛衣模仿神鹫,很多年轻人过去与他合影,游客主要是美洲人,我只看到一个亚裔,这个年轻人拿着一个专业长焦单反相机,他对着神鹫连拍,按动快门的声响就像机关枪扫射,非常密集。

我走到悬崖边拍摄神鹫,庆幸自己带了单反相机,这种鸟距离人类还是有几十米到几百米距离的,手机只能拍个影子。

巨大的山谷在清晨时会因为太阳的升起而形成冷热空气对流,山谷的冷空气会向上窜,给神鹫提供了翱翔的动力,所以清晨的神鹫会比较集中出现。

我站的观景台右侧还有一处更大的环形观景台,只是地势更低了,大量游客向悬崖边涌来,有当地人在地上摆摊,远处有一个石砌的房子,提供入厕服务。

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站在栏杆旁边,我走过去,发现她那里可以更加近距离欣赏几只站在岩石上的神鹫。

安第斯神鹫擅长远距离飞行,从秘鲁科尔卡峡谷到巴拿马海岸200多公里的路程,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即可返回,途中仅吃一些海豹腐尸等食物。

神鹫善于翱翔,能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升高,并悄无声息地飞越沟壑大川。它们可以以任何动物的尸体为食,尤其爱吃牛羊的腐烂尸体。跟许多旧大陆鹫不同,安第斯神鹫很少聚成几十只的大群一起进食。安第斯神鹫十分贪食,不吃完尸体,是绝不会离去的。

传说安第斯神鹫常常在吃食后飞到高高的悬崖上久“坐”,因为它们吃得太多太饱,飞不动了。不过,它们的消化系统肌肉发达,消化力强,即使所食过多也能顺利消化。因为得到了严格的法律保护,安第斯神鹫在安第斯山区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比较常见。

安第斯神鹫又叫康多兀鹫,体长约一米,翼展达3.2米,雄鹫体重11到15千克,雌鹫体重8到11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这种鹫体羽黑色,雄鹫前额有一个大肉垂,裸露的颈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领,裸露的头、颈和嗉囊都呈鲜红色,两翼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鹫则更为显眼。

因它们主要栖息在安第斯山脉中温尼佐拉至苔拉德福格的高山上,又因它们展翼达3米,体重达15千克,被认为是可飞行的最大的一种鸟,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安第斯神鹰”,当然,要看到翼达达三米的安第斯神鹫就要靠缘分了,我在山谷是没有见过那么大的,估计游客看到的多是幼雏。

安第斯神鹫的中趾很长,后趾则发育不全,所有趾上的爪都相对较直及钝。所以它们的脚很适合行走,很少会用爪来作为武器或抓住东西。它们的喙弯曲,可以撕开腐肉。雄鹫的瞳孔褐色,而雌鹫的则是深红色。眼皮没有睫毛。与一般猛禽不同,雌鹫体型小于雄鹫。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测量,确认安第斯神鹫就是为数众多的飞行鸟类中的巨人。据记载,最大的一只安第斯神鹫,两翅展开达五米宽,被人们称为“难以置信的巨鸟”。当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记录,确实是鸟类中的庞然大物,我是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鸟的。

安第斯神鹫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所以它在印加文明的世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加人的世界观是宇宙分为三层,高层世界、中层时间(即人类生活的地表)、以及地下世界,分别用秃鹰、美洲狮、蛇作为象征,可见鹰的地位之高,是勇敢和自由的象征。

之前就听洋人说来到秘鲁就一定要去科尔卡峡谷一睹神鹰的雄姿,它们经常翱翔在世界上第二大峡谷科尔卡峡谷之间,被尊为安第斯山脉上空的守护神。

从山谷眺望,远处是雪山,安第斯神鹫漂浮不定地朝我飞来飞去的,抓拍很难,我看到一些骑着摩托车经过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气,大量女生围着商贩挑选纪念品,一个欧美洋人拉着一群秘鲁美少女合影,我们看完神鸟就返回到奔驰汽车上,继续我们的行程。

在峡谷里,气候变化很大,可以从最冷到底部的半热带气候,从早晚的零度到中午的25摄氏度,每天的气温变化很大。这里生长着20多种仙人掌和170种飞禽,其中最大的飞禽是安第斯神鹫山鹰,每只翅膀的长度是1.20米左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

第6002回:世界第二深两重天,科尔卡大峡谷穿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