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单氏文化:祠堂——了解一个家族的开始 ​

隔叶黄鹂空好音

阶碧草自春色

,

《蜀相》 中描写祠堂的诗句

●●●

祠堂是先祖安灵之所,也是所属宗支族务活动的平台。它具有缅怀祖宗之功德,训化族众之行为的功能。其文化功能属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祠堂文化建设有两个层面:

一是精英层面,其内容有楹联、匾额、碑刻、志记、规训、文渊阁、展示厅等等;

二是普通层面,其内容主要是祖宗牌位的制刻和摆放。就普通层面而言,此项仪规关乎千千万万普通宗亲的感情,因此,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规范难度大。以寻根为线索,祠堂文化全方位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姓氏文化;也是对于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先人进行沉淀思考与怀念。

一、 祠堂文化礼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无论是王朝政府,还是普遍百姓,历来都重视礼仪教化。因此,礼仪贯穿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那么礼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礼有三个基本特征:

1、 礼是人制定的。

2、 礼是需要变通的。

3、 礼是为现实服务的。

二、历史上礼的制定和衍进

周公制礼,《王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庙即供奉牌位以祭祀的处所。换言之,就是说天子供奉七个牌位,诸侯五个,大夫三个,士二个。《王制》曰:七叶可以观德。又曰: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诸侯为高祖而下,并太祖而五。那么太祖又是怎样确定的呢?《旧唐书·礼仪志·第五》载:……莫不尊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代不迁。太祖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其后,汉高祖受命,无始封祖,即以高祖为始封祖。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以武帝为太祖。晋宣创业,文帝受命,亦以宣帝为太祖。历兹以降,至于有隋,宗庙之制,斯礼不改。由此可知太祖是一个家族或王朝的奠基者。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不迁,亲尽七叶当毁。又曰:今以新主入庙,玄宗明皇帝在三昭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虽有功德,礼合祧迁。礼经“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也,汉魏以降,虽曰祖宗,亲尽则迁,无功亦毁。而在我们家谱中也有五世而亲尽,亲尽则无服之说。

虽然皇家有七庙之制,但是,三昭三穆的介定又随着王朝存世的延长,后世又多有变通。如汉文帝、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使得后世将其庙定为不毁之庙,木主为不迁之主;唐朝李渊为开国之君,李世民有盖世之功,因此这两位皇帝的木主也是不迁之主。作为后世皇帝,因囿于七庙之数和不迁之主的限制,除了太祖和不迁之主外,日常所供奉的也只有高、曾、祖、考四世而矣。

三、宗祠建筑

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罗氏宗祠(罗氏家庙)大字,刻字应苍劲宗祠牌匾,标志着本祠的正式名称。

仪门之中间门一般不开用的,人们进出平时走边门,逢节日或大事才开中门。仪门正背两面,与院落构成门厅,正中屋脊升起,以示尊崇。

享堂是族内议大事、办庆典或族人聚会之地。

享堂照壁后建筑也应讲究该祠以颂扬宗法文明建设的展示。

匾,高挂于享堂照壁上方之正中。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迁祖,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灵牌书写格式必须遵制过黄道按黄道“生老病死苦”五字循环,以“生”或“老”二字落脚。横看要通直落要达即对应“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 按道字依次循环 以“通”或“达”二字落脚。意為橫通直達之意!

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

宗祠正厅供奉着始祖公及夫人塑像,左边是建祠宗支宗亲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忠孝善事,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

●●●

祠联是指与各姓氏祠堂专用的一种对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堂联主要是指正堂上悬挂、粘贴、镌刻在神龛两侧的对联,在祠堂内墙壁上悬挂、粘贴的对联亦称堂联。楹联是指悬挂、粘贴、镌刻在祠堂内外柱子上的对联;门联是指悬挂、粘贴、镌刻在祠堂内外大门、仪门、屏门、耳门、楼门上的对联。是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号、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再现,以达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其中包括寻根溯源联、弘扬祖德联、训勉后昆联等内容。

分姓氏族联

周氏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新国乞力律周家祠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

林氏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赵氏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

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吴氏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何氏

肇迹庐江以来,派远流长,都是渊源一脉;宗祠在狮岛之上,敦宗睦族,还看继述千秋。

曹氏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熠熠祖先鸣百世;

昭昭后裔衍千秋。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六日于凉州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汇聚宗族宗亲,寻宗寻祖寻辈!

传承家族文化,凝聚中国力量!

单氏家族

微信公众号

姓氏起源 | 寻根溯源 | 祖训家风 | 姓氏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