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刘爱军:传承雕漆技艺 擦亮文化名片

天水雕漆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天水雕漆技艺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名录。刘爱军作为天水雕漆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在天水雕漆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天水雕漆成为天水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在天水市“两把刷子”雕漆工作室里,已经从事雕漆工作二十余年的刘爱军正忙着制作一批仿汉耳杯的雕漆产品。他告诉记者,在这一行久了,大致能了解消费者的喜好,设计图案的时候他也会融合市场审美,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雕漆工艺产品。

“客户批量定制的一个文创产品,已经到做灰底的一部分了,灰底做完就是上漆、髹漆这一套。髹漆结束开始雕刻花纹,打磨抛光后就完成了。”天水雕漆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爱军说。

  

  

做一件完整的雕漆作品,需要木工、漆工、石刻、描金布景等多项工艺,表面要反复涂刷三四十遍,漆层厚度达数毫米。整个流程都是手工打造的,生产周期也相对较长,最快数月,有的甚至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漆工艺浩如烟海,漆的魅力也是变幻莫测的,所以只要潜心地去研究它,那你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本人也特别着迷于这个。”天水雕漆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爱军说。

  

  

雕漆工艺复杂繁琐,对从业者能力要求高。但是由于学习年限长,待遇低、上手慢等因素,愿意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为了给更多热爱雕漆工艺的新人们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刘爱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致力于传承原汁原味的天水雕漆传统技艺。

“这是作为一个传承人应该做的事情,每个匠人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小团队,鼓励匠人都自己出来创作,从立意开始一直到最后完成,都要贯穿你的思想,这也是全国同行都在走的一条路子。”天水雕漆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爱军说。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刘爱军在雕漆技艺上秉持的理念。他本身是学习工艺设计的,进入到漆器行业后便去了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十几年来,他将每一次制作漆器的过程都看成自己研究和学习的机会。闲暇时认真钻研雕漆方面的书籍并不断和同行交流学习。如今,刘爱军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可复制、可体验、可带走的茶具、文房和文创产品等物件上,让雕漆技艺走进普通百姓家。

“平时不断地和同行交流,不断地实践操作,从理论书本上不断学习。完成顾客订单生产的时候不断地开发研究,让这些东西走进家庭日常生活里,这更有利于让老百姓认识漆器,认识大漆,推广大漆文化。”天水雕漆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爱军说。

这么多年来,刘爱军不断钻研技艺,曾获得第十四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一等奖、全国轻工业行业劳动模范等荣誉。随着雕漆技艺的日臻成熟和不断改良,刘爱军的雕漆创作手法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他将雕填、镶嵌、描金、堆漆、彩绘等工序巧妙搭配、灵活应用,让雕漆这项穿越千年的“中国红”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惊艳时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