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超30亿!年轻人疯狂追捧,恋爱、工作都信它,万物皆可MBTI

MBTI,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以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

将人格划分为16种类型,也被广泛运用于职场(图源:网络)‍‍‍‍‍‍‍‍‍‍‍‍‍‍‍‍‍

文章已获“一条”(ID: yitiaotv) 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TI人格测试风靡全网,在微博上,阅读量超过30亿。年轻人乐此不疲地玩 i人/e人梗图,称MBTI为 “赛博算命”

我们采访了三位MBTI深度使用者,在00、05后里,MBTI已成为“社交货币”。

  • 有人用它筛选交友、恋爱对象;
  • 有资深HR根据MBTI测试结果辅助判断,‍拒绝ISFJ(守卫者人格)候选人;
  • 根据MBTI博主研究,中国世俗社会里,最成功的人格是ISTJ(物流师人格)和ESTJ(总经理人格);
  • 而在现实社会比例较少的INFP(调停者人格)、INFJ(提倡者人格),在网络上却最为活跃,声量最大。

我们还专访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王芳,

她认为,MBTI流行有积极的一面:

“东亚文化对理想人格,有高度统一的理解,MBTI也许是对社会单一主流叙事的破坏。”但“人们最后可能会躺在标签里,这和荣格提出8种人格类型的初衷相背,因为人格是复杂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独特性。

01 人格测试,

让我找到“天选朋友”

▲图源:秋卡夫‍‍‍‍‍‍‍‍‍

小宋,00后

:新媒体编辑

MBTI已经成为我的“社交货币”。只要是第一次见面的年轻朋友,我一般都会问一下她/他的MBTI,到目前为止,大概问过100个人。

第一次接触这个测试,还是2018年,那时我在读大一,有次课间在网上冲浪,看到MBTI的测试链接,我就马上去测了一下,测出来的结果是ENFP(竞选者人格,俗称“快乐小狗”)。

我疯狂地把链接发给身边的每个人,很想知道我的朋友们都是什么人格。大部分人都很感兴趣,小部分人可能就懒得做—— 据说做不完测试题也是一种人格

精力来源:I-内向型 E-外向型‍

认知方式:N-直觉型 S-实感型

判断方式:F-情感型 T-理智型‍

生活方式:P-理解型 J-判断型

图源:MBTI面包体工坊

很惊讶地发现,测出来的结果,果然朋友们基本上都是这几种:INFP(调停者人格)、INFJ(提倡者人格),ENFP(竞选者人格)、ENFJ(主人公人格)。

这四种人格在MBTI人格分类里,属于NF系,有典型的理想主义特质,也称“绿族”, 点子多,比较天马行空,很擅长提供情绪价值

我特别喜欢做测试,之前也做过像塔罗牌、星盘等等测试。很多人认为,MBTI是一种泛星座化的话题。但我觉得,和出生就被确定好的星座不一样, MBTI是根据你的性格得出来的真实结果,它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 ENFP小宋和她的工位伙伴‍‍‍‍‍‍‍‍‍‍‍‍‍‍‍

我是文科生,但在文科里面,我的理科算比较好的,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未来会从事逻辑性比较强的工作,但我的测试结果,F值(F/T,指做决策时的偏好,F偏情感,T偏理性)又特别高,甚至不是一个居间值。

所以这个测试,确实有点引导我的工作选择,如果看到一个招聘信息,要求逻辑思维比较强,我会下意识地觉得:“我是不是真的可以?我是不是应该去找一些偏创意类的工作?”

经常有人说ENFP是很正面、积极、阳光的人格,很会倾听、安慰别人。每当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比如分手了,她会很想来我家住,跟我倾诉倾诉。

不过我自己的工作也比较累,晚上想一个人待一会儿,但会下意识想到自己的人格:“这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表现地更ENFP一点?”最终还是会安排好一切,请她过来住,陪着她度过几天。

▲小宋和朋友在一起

我和朋友的相处方式,有时候也会加深自己人格的刻板印象。因为我是一个E(外向型)人,当和很多I(内向型)人朋友参加陌生的聚会,大家好像都会期待有一个E人来主动破冰, 总觉得E人要承担起做E人的责任

我觉得E人和I人的关系还挺微妙的,网上有I人说,“我这辈子怎么办?我就喜欢待在家里,好希望有E人给我一个‘入室抢劫后的爱情’。”(笑)虽然是E人,但我其实更喜欢和I人相处,几个E人在一起真的太吵了。

在认识一个新朋友时,如果她/他是NF系,我会有天然的亲近感,觉得这是我“天选的朋友”。但人格里有S或T的话,我会有些犹豫,S意味着比较务实,是特别现实主义的性格,很多是学商科的。

▲图源:MBTI面包体工坊

人格里有T型,通常更理智,不太喜欢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我有一对情侣朋友,俩人一个是F型,一个是T型。在F型感到情绪低落时,T型的第一反应会说:“你想太多了,你不要这么情绪化,我留点时间你自己想一想。”他们更喜欢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先在情感上给对方提供安慰。

我知道MBTI经常被诟病的一点,是把人标签化,甚至被看作“伪科学”。其实我从来没有以科学的视角去看待MBTI,我就是觉得它挺好玩的。

也有很多人说,MBTI是一个比较粗暴的东西,它把人简单地分成十几种类型。在我看来,大家其实通过这个测试,寻找到了一群和自己相似的人,从而获得了很深的安全感。

比如INFP,这类人格总会感觉自己是一个怪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太情绪化了。当他们知道周围也有这样一群人,也更愿意去接纳自己, 而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这种对自我的接纳。

02 中国世俗社会里,

最成功的人格

据The Myers&Briggs Company简体中文问卷统计

中国样本里最多的人格是ISTJ(物流师人格)和ESTJ(总经理人格)‍‍‍‍

麦麦 ,90后

: 金融分析师/MBTI博主

我记得是去年,谷爱凌在采访时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内向的人,因为她的MBTI是INTJ(建筑师人格),让MBTI一下子火出了圈。

很多年轻人成为这个话题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感觉有做一个账号的必要。话题关注度日渐攀升,加之我网感还不错,半年时间就积攒了几万粉丝。

我的粉丝画像,95%以上都是18-24岁的女性,集中在海外、一线和二线城市。我觉得 女性似乎先天就会对探索自我更感兴趣,情感也更细腻、更丰富。在95后里面,大家非常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反复地转发相关二创(memes),看梗图看得乐此不疲。

▲图源:MBTI面包体工坊

我做分享的知识来源,一部分是相关的科普书籍,会去MBTI官网研究不同国家的人格类型样本,也会在社媒网站的讨论中寻找灵感。

比如在中国,根据一些论文的支撑, 俗世社会里最“成功”的可能是ISTJ(物流师人格)和ESTJ(总经理人格)。S是实感,他们注重实际的当下,T更理性、有计划性,他们非常有执行力,非常遵守社会期望的规则,能把事情办好。

中国篇里,我选了两个数据,它们的来源不同,一个是网测版,一个接近于随机取样的模式。网测版里,INFP的比例是极高的,接近于10%,但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可能压根就没这么高。

你会发现, 现实中很少的,在网上声量却非常高。我想也反应了一种隐蔽的心理需求,像INFP在豆瓣的小组就有10万人,而很多ST型人格,小组成员才几千人。

▲图源:MBTI面包体工坊

我的理解是, 对一个在世俗社会里得到充分归属感和认可的人,在网上寻求认可的欲望较低,很多ST型的人,他们对这种人格测试的态度:“你给我测试我都不做”。

而NF型人和NT型人,先天就对心理学感兴趣,探索自我的需求特别旺盛,他们就会更倾向于学习跟传播这方面的知识。

▲年轻人给爸妈做mbti测试‍

有些高中生,也就是05后,他们会留言说,现在整个班都会做这个测试,甚至也会很早就给父母去做测试,“原来我爸、我妈是怎样的思维”。 MBTI给了他们一种工具,更早认识到人和人思维的差异。

其实这跟我们小时候做杂志上的心理测试差不多。人类对探索自我的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大家是喜新厌旧的,希望这个工具能进化、迭代,相比星座、算命,MBTI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背书,这个工具会显得更科学。

至于MBTI为什么会风靡,我观察下来,首先当然是年轻人非常需要确定“我是谁”, 他们把这个当作了解自我的工具。其次大家想要找到组织,找到一种群体归属感。这在留言区特别明显,它逐渐变成一个社群的建设。

▲图源:MBTI面包体工坊

虽然有些人认为MBTI区分出的人格类型是刻板印象,但你猜测身边人的类型,真的能有70、80%的准确度。

我自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身边小样本里,研究分析岗位的人80%都是NT型的。投行人很多是ENTJ(指挥官人格), 这在大众印象里是一个强势、高效、自信的人格,是会push你的那种老板。而在基金经理里,ENTP(辩论家人格)特别常见,他们是拥有非常大的知识储备,又求新求变的人格。

举例来说,NF型的通常更务虚,喜欢讨论概念和意义,而SJ型的人更喜欢讨论现实的可感知的话题。E人能一天赶三个局都不累,I人即使聚会很开心,回家也得缓上一会儿。 当然现实中的人是复杂多样的,MBTI只是众多观察角度之一

希望大家用MBTI这个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身边的人,而非自我设限和加深偏见。

微博“MBTI要统治韩国”话题阅读量,接近2千万

我还观察到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韩国性格测试非常流行,甚至在街边算命都要报上MBTI类型。韩国人信这个,已经信到有点魔怔了。你反观韩国社会, 它其实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社会。

我想,在一个经济大环境上行的周期,大家可能会讨论奢侈品,讨论去哪旅游,忙着向外探索;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大家会更倾向于向内求,追寻对自我的理解,缓解焦虑,这时候恰好手头有这样一个工具,也恰好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排解情绪,所以它的关注度比以前突然又上了一个台阶。

03 对HR来说,

人格测试只是辅助性的

小花儿 麦麦 ,90后

: 前头部地产公司、现头部高科技公司HR

我曾经在头部地产公司做过5年HR,招过近一千人。据我了解,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60%都在使用MBTI,我们HR对这个操作自然也轻车熟路。

在地产公司,领导都蛮看重这个测试。我们设置了笔试环节,也购买了一套完整的MBTI测试系统,每个候选人做了之后会生成一个几页纸的报告,这个报告可以帮助检测候选人人格特质和岗位的匹配性,根据四个字母的占比、突出的值,来帮助HR了解每个候选人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候选人有某种潜在的风险,优柔寡断、拖延、激进等等,有些人格更偏向进攻的环境,有些人更喜欢稳定的状态。根据岗位的不同,性格测试在入职决策中的占比会有所区别,我们根据测评结果全方位地了解候选人。

▲小花儿曾经接受MBTI培训的教室‍‍‍‍‍‍

一般是在三四轮面试,也就是通过复试之后,才会给候选人做测试。其实测评结果对校招的决定面更大,因为刚出学校的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对社招影响还是比较小。

我们不会因为一份MBTI测试结果,就决定招某个人,测试结果只是辅助性的,但确实会因为测试结果选择不招某个人。

之前我招过一个商业运营,那是一个新业务岗位。和候选人聊完后,我隐隐觉得他不太适合,感觉他可以“守成”,也就是把成熟的体系按部就班地运营下去。但这个岗位,我们期望的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人,从0到1把一个体系搭建出来。

当时的部门领导还蛮喜欢那个候选人,因为领导比较强势,更偏爱下属有高服从性。我们陷入意见不一,后来给候选人测MBTI,结果果然就是ISFJ(守卫者人格),和我预想的没有差别。

HR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基于对这个岗位的招聘要求,我也和领导做了很长时间的沟通,最终没有录用那个候选人。

▲图源:MBTI面包体工坊

MBTI将人分为两种大类E和I,就我的观察,在地产行业,做销售的并不都是E人,两种类型没有明显的比例差别,但销冠确实E人占比大一些。我现在所在的高科技行业,比如我们公司,工程师中I人的比例比较高。

我有一个HR朋友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他主要负责校招的互联网工程师岗位。因为每年校招生都有转正答辩,他发现一个规律,同时招了10个人进来之后,确实有两种类型的人格发展得更好。这两种人格类型是ESTP (企业家人格)和ISTJ(物流师人格),他们的特质是又可靠、又细致、又重承诺。

▲图源:内心戏剧社‍‍‍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潜能和天赋,往往深藏在水面下,难以被觉察和发现。 所以运用测评也是一种人才评估方式。类似的工具还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九型人格测试、DISC测评,我们也不会完全依赖某一种,有时候会运用一到两种进行双重验证。

HR不会盲目相信测评结果,MBTI只是辅助我们做录用决策,因为每个HR不只招一种岗位的人,他是根据工作性质、岗位需求,来匹配更合适的人。

就像有些人,在体系框架里面,可以把工作执行得很完美,很适合守护家园。有些人,他就是更适合出去打猎了。

▲图源:网络

现在MBTI在社交软件上特别火,大家会说我是什么类型,给自己打一个标签,向外输出或推广自己,寻找一种自我认同和更理想的人格标签。

我们HR之间,有时候也会聊这个话题。我觉得MBTI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刚毕业时,大家对自我的了解是有点迷茫的, 人格测试是快速认识自我的一个便捷工具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我自己要干嘛,那赶紧去做下测评,帮助自己梳理有哪些优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一段时间之后,你的阅历不一样了, 测试的结果可能又会变化。我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第一次接触MBTI,还是在校招投简历时,我觉得这个测试简直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所以我每年都会再测一下,像我去年的测试结果就是有变化的,现在稳定的结果是ENTJ(指挥官人格)。

而当在职场摸索几年,成熟到某个阶段,其实你可能就不需要去看这些人格分类了,不再需要通过一个工具去认识自己。

04 关于MBTI的Q&A

王芳:心理学者,曾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最近,她开设了关于人格心理学的音频节目,相应书籍《我们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学40讲》也即将出版。

Q:MBTI人格类型测试的流行背后,最值得注意的社会心理是什么?

A:大概在10年前,我上课也会讲到MBTI,但还是在相对小众的群体里被讨论。这两三年突然一下特别大众化,变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社会话题。

如果我们不从学术层面去评价,而只作为现象来看,我认为它的流行, 体现出我们普遍意义上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向内探索意识的觉醒。

MBTI最突出的特点,16个性格类别,马上就有自己的标签了。无论是交友或相亲,它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来筛选对象。

Q:你如何看待,年轻人对MBTI的社交工具化,特别是寻找同类、抱团取暖?

A:大概两个月以前,我还跟学生们做过一次讨论,大家觉得现在友谊在衰退,好像年轻人很难去交朋友。我觉得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交朋友,包括进入亲密关系,在现代追求高效率的社会,它好像具有一定的 “前现代性”。

交朋友其实在“交”,谈恋爱是在“谈”,交和谈就意味着它很慢,它效率很低,而且结果也是不可见的。但在现在这个社会底下,它变成不合时宜。

因为高度的不可控感,所以需要一个工具,来人为施加控制——我只想交那些我能交到的朋友,我用什么东西来判断?就是我认为对方和我是一类人格。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讲,人们的确会更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从进化意义上来说,相似就意味着熟悉,熟悉就意味着安全,而安全就意味着可控。

另外一方面,喜欢那些跟我们相似的人,其实就是在喜欢自己。如果对方还持有跟我相似的观点,我们就能在交流当中不断受到肯定,这是有心理收益的。

Q:网络上甚至出现人格与人格之间的鄙视链,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A:从心理意义上来说,我在借由肯定一个群体,来肯定自己,弥补我缺失的自我价值感。因为分类就意味着分群,分群就意味着有内群体、外群体,一旦有内群体、外群体,就意味着比较和高下,最终就一定会走向所谓的“鄙视链”。

Q:MBTI最受诟病的一点是把人标签化,当我们快速将人群分类,这对理解自我,以及对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会造成什么影响?

A:用简单的标签来理解一个人,当然是快速和高效的,但是对于被理解的那个人,其实不太公平。它可能会让我们错失真正走进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机会。

自我标签化也是一样。我们会倾向于用这个人格标签,来解释自己所有的经验,更极端一些的想法:“你看,我一切消极的遭遇,都是因为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最后我们会躺在那个标签里。

另外还有一个自我证实的偏差。关于MBTI人格的描述,其实有很多相反的证据,但由于我们太相信这个测试,那些不那么支持的证据,完全就会被无视。

荣格当年提出这8种类型,曾经明确地指出,不要用它来给任何人贴标签。他其实是想要告诉所有人,人格是复杂的。

而且他的理论当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表现在你的意识层那部分的心理功能,它只是你的一个侧面,就像你戴了一个面具。

面具之下那些东西被压抑的东西,才是你特别真实的另外一面。我们要去有意识地接触和激活你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些方面,你才能够获得真正完整的自己。

Q:在你看来,MBTI的流行,积极的一面是什么?

A: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做完测验以后,她就跟我分享,她说:“我终于知道原来我是这样的人”,她也是最少的几个人格类型之一。

她说从小到大,父母都会觉得,为什么你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做完测试以后,她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不是什么奇怪的人。她感到释然了,甚至获得某种自信。

她当时跟我分享的时候,我挺受触动的,因为我自己是比较多的人格类型。这也让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占比最少的人格类型,反而更可能聚集在一起,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获得身份认同的一个途径。

我并不孤单,我可以在这里被看到、被认可、被支持、有归属感,它可能承载的是这样一种心理功能。相反,你看那些号称占比较多的类型,可能都成不了组。

在心理测量学的角度来说,MBTI的确有很多不足。但在社会心理意义上,它不是完全没有积极作用。可能东亚的文化,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我们总会去追求整齐划一的东西,比如说什么是好的性格,大家对此有高度统一的理解。而那些偏离标准的人,可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不被别人接纳,好像也不太接纳自己。

在某种程度上,MBTI的流行,是对我们当下社会单一主流叙事的一种破坏,它至少在标识和表达一种多样性,特别是对于遭遇过单一标准暴政的人来说。

Q:在心理学界,据说MBTI的人格类型测验,已经被“大五人格”特质测验所取代。作为对人格的描述,“类型”和“特质”的区别是什么?

A:特质要比类型更加科学。我经常用的比方,MBTI对人格的划分,就像有16个抽屉,但抽屉跟抽屉之间是不相通的。你一个E人(外向型),就不可能同时是个I人(内向型)。

而特质,就是考虑到人跟人之间主要存在的是程度差异。人格是个连续体,绝大多数人其实不是很外向,也不是很内向,都是在连续体上正态分布。

提出“特质”这个概念的著名心理学教授奥尔波特曾说过一句名言:“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却使鸡蛋变硬。”

人格特质就像一个有好多种颜色的调色盘,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在用这些颜色画画,只不过我们每个人用的浓淡深浅不一样。通过特质来描摹人格,要精细和合理得多。

Q:具体来讲,什么是“大五人格”?

A:“大五人格”的基本观点,就是存在5个基本的人格特质。分别是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外向性的第一个典型特质,是社交性。在他们看来社交活动是一种享受,而在这一项典型低分的人,则喜好独处。内向不是社恐,只是不像外向者那么热衷于社交活动,对他们来说,社交只是必要的生存技能,“我可以,但我没那么爱。”

宜人性与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关怀、爱心、温柔、礼貌和善良的高低程度有关,宜人性的显著特征是善于共情和关系导向。因为关系导向,高宜人性的人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和谐的。

尽责性,是全面预测一个人职业成功最可靠的人格指标。一个典型高尽责性的人,自律、专注、做事有条理,善于控制冲动,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人靠谱”。

高神经质的核心,是对环境中的消极信号很敏感。出现威胁他们会很快知觉并做出响应。等威胁解除之后,也许也没办法马上恢复原有状态,而是继续反复回想、咀嚼、反刍那些威胁。

开放性与创造力,尤其是艺术领域的创造性成就正相关。高开放性的人,刻板印象和偏见都很低。对世界充满好奇,兴趣广泛、喜欢思考,也更倾向于积极拥抱新鲜事物。

Q:在今天,了解自己的人格,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什么?

A:我个人觉得特别在我们的文化里头,比理解自己的人格独特性更难的,其实是接纳自己的独特性。尤其是当你觉得你的独特性,没有那么受到社会赞许。

接受自己的独特性,甚至是普通平凡,其实是一件看似很简单,但经常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事情。我们好像总是在追求那些我们以为别人身上都有,但是只有我没有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就是能够认清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这意味着,我们不用再依赖别人的眼光和外在的评价,也不用依附于和自己同类的人格群体,才觉得我们自己个人有价值。

-end-

- 今日话题 -

你做过MBTI测试吗?

你是什么 型 人格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

NADaily

独家福利

北美留学生 X 爱奇艺

独家福利 评论有奖

带你实现追剧自由

北留君会从每日推文的评论中

抽取 一名幸运儿

送出 “爱奇艺国际版月卡”1张

(次日开奖)

快来和我们互动吧~

ps:记得把福利活动转发给你的小伙伴们!

一起快乐追剧哦!

戳这里关注我们👇,留学路上一起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