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讲究!《茶经》里记录的喝茶器具竟然有24组!

有人说泡茶很简单,一撮茶叶、一瓢热水、一个杯子足矣;也有人说泡茶很难,茶壶、盖碗、茶盘、茶夹、茶匙等十几种工具铺满茶桌。两种泡茶方式反映着两种生活状态,而这些茶具甚至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境、心性。

从茶树上的一片叶子,到加工、制作,再到冲泡、饮用,每一步都非常讲究。想要冲泡出好茶,用什么茶具冲泡、怎样冲泡,也会影响茶的口感。在陆羽的《茶经》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采茶、制茶、煮茶、饮茶的用具。

19件采茶制茶的专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经》“二之具”中,详细介绍了采茶制茶的7个工序所使用的19件工具。

陆羽首次提出“茶人”概念

在采茶工具中,《茶经》写道“籝(yíng)……茶人负以采茶也。”指籝是茶人背茶的篮子,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茶人”这个概念。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茶人指的是从事茶叶生产的人,而如今,我们讲到茶人,包含从育种、栽培、采摘、加工、制造、销售、茶文化、爱茶、饮茶等多种群体,我国约有5亿多“茶人”,你是其中一员吗?

就地取材,农具、厨具来帮忙

采完了茶就要开始蒸了,蒸茶用到了灶(土制的灶台)、釜(有唇边的铁锅)、甑(蒸笼)、萆(装在“甑”里)、榖(gǔ)木枝(翻动茶叶的树枝)。之后是捣茶工具,杵(棒槌)、臼(盆器)、规(做茶饼的模具)、承(拍茶用的台子);拍茶工具,襜(chān)(铺在承上的布)、芘莉(筛子,用于干燥拍好的茶);焙茶工具,棨(qǐ)(给茶饼穿孔的锥刀)、扑(用来把茶饼串成串的竹制品)、焙(烘焙茶饼用的炉子)、贯(穿起从“扑”上解下的茶饼)、棚(烘焙茶的架子);计数工具,穿(用来穿茶饼的绳子);封茶工具,育(存储茶的箱子,通常下层放火盆,上层放茶饼,以免茶受潮)。

这些工具大多以竹、木、石、铁、纸等为材料,有的是农业生产用的农具,有的是厨房用的炊具,包括一些晾晒、烘焙、制作糕点的专用工具。

如今,这些制茶工具和工艺,有些还保留着,有些则被现代制茶技术替换。像自动炒茶机、自动压饼机、自动摊凉机、制茶机器人等新技术的运用,使人工得到解放,操作也更加安全,产出的茶叶质量也有保障。

煮茶饮茶的24组器具

说完了采茶和制茶工具,再来聊聊《茶经》里介绍的煮茶和饮茶工具。《茶经》的中卷只有“四之器”一节内容,共1800多字,占整部《茶经》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足以见得陆羽对茶器的重视。这24组器具,不仅是茶具,更承载着历史的文化要素,是“器以载道”的体现。

风炉煮茶——品造型、品意境、品愿景

24组器具里,陆羽笔墨最多的就数风炉和碗,其中在设计风炉时,陆羽不仅考虑了美观和实用性,还给予了他对于茶道的诸多愿景。

风炉有三足,写有21个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分别介绍了风炉的设计是基于八卦思想之上的、喝茶要讲究五行均衡、制造时间是公元764年。其中“圣唐灭胡”指唐朝于广德元年(763年)平定安史之乱,“明年”即764年。这个细节也表达了陆羽向往国家安宁的心愿。

风炉炉腹上有三个窗口:一窗写“伊公”,一窗写“羹陆”,一窗写“氏茶”,连起来读就是“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夏末商初的名相伊尹,被尊为“中华厨祖”,故称“伊公羹”。“陆氏茶”则体现出陆羽希望把整个茶道进行一个体系化的传播,有意把陆氏茶和尹公羹放在同样的高度。

炉里放燃料的炉架分为三格:一格上画有“翟”,翟是火禽,刻为离卦;一格上画有“彪”,彪是风兽,刻为巽卦;一格上画有“鱼”,鱼是水虫,刻为坎卦。“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助火,火能煮水。直到宋代,风炉都还在使用,不过现在风炉已经很少见了,大多数人喜欢用电炉煮茶。

来源:央视三农

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征稿启事】

关注茶点西西网:

1.搜索微信公众号:茶点西西 或 wwwchacc

2.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的3个小圆点,再选择“查看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