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非遗之美】“不破不立 日新月异”——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立新

原标题:【非遗之美】“不破不立 日新月异”——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立新

孙立新,1967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系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陶瓷世家“孙公窑”第四代传承人。现任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景德镇民窑博物馆副馆长。获教授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职称。1980年底随父孙同鑫学陶瓷技艺,先后师从:程曲流、傅周海、陈绶祥、刘占江、邱春林、陆如、方復、熊钢如、宁钢先生等多位老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曾荣获: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西省赣都五五五文化人才、景德镇市拨尖人才。

【 本期人物】孙立新

擅长青花绘画及制瓷多项技艺。作品获奖三十余项,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央电视台1套《家有传家宝》、央视十套《人物》栏目、日本NHK、香港凤凰卫视、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清朝末年,孙立新的曾祖父孙洪元开创了“孙公窑”。当时的窑口主攻制瓷琢器,孙洪元公是制作大件的高手,并经营有“孙荣记”作坊,声名远播。其祖父孙振东,是当时建国瓷厂的高级技师,主攻利坯,技艺高超,研制的青花釉里红曾经荣获全国陶瓷展评“优秀作品奖”。其父孙同鑫继往开来,在继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创作青花瓷与瓷板画,拓展了“孙公窑”的制瓷艺术领域,作为釉下彩专家成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孙同鑫《人在天涯》(青花泼墨瓷板)——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江西省省级非遗传承人——孙同鑫(右一)接受《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左一)采访

孙立新是孙公窑第四代传承人,克绍箕裘,秉承祖艺,四十年浸染在画瓷的艺术领域里,在景德镇瓷器传统画瓷艺术的基础上开疆拓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综观中国艺术史,“转益多师是吾师”几乎是成功艺术家的必由之路,以古为师,方得正道。明代董其昌提出:“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清代王时敏也提倡:“盖因渊思兼得神解,于古人同鼻孔出气,下笔自然契合,无待规摹。”

孙立新的学艺经历,几乎是中国传统艺术家都走过的艺术之路。1980年,12岁的孙立新开始随父学艺,最初从传统学徒开始。从画传统古瓷图案到学习中国画,从陶瓷拉坯到烧制技术,从学习祖传制釉到勤于试验色釉料,每一项基础学习,都为孙立新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功底。

孙立新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又先后到北京画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等机构进修学习;曾随程曲流先生专习西画,向傅周海研习中国画,又得陈绶祥、刘占江两位先生指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对他亲授制瓷技艺。

转益多师成就了孙立新的画瓷、制瓷等多项技艺。他创作的制瓷画瓷艺术作品,从造型设计到色泥研制及美术创作作品均获过大奖,作品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学会等专业机构收藏。

近年他还出版有《孙浩翔(立新)仿古绘瓷陶艺作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涂图话画——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孙立新》(江西美术出版社)、《青花辞韵——孙立新作品集》(恭王府系列展览)等。他的瓷艺水平日渐炉火纯青,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单纯是艺术家本身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成功。清代王时敏云:“书画之道,以时代为盛衰。故钟、王妙迹,历世罕逮;董、巨逸轨,后学竞宗。固山川毓秀,亦一时风气使然也。”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诸多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氛围。而今天的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讴歌这美好的时代生活。

画瓷作品是孙立新近年来主攻的创作领域。他的作品题材较为广泛,类型多样,运用纯熟的笔墨技巧、洗练生动的艺术造型、饱满活泼的艺术情感、深邃悠远的艺术境界感染着、征服着观者们。

他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婴戏图”系列画瓷作品。观他的婴戏图,人物造型简练,寥寥几笔,嬉戏婴孩跃然展现,或载歌载舞,生动传神,引人入胜。“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齐白石语)。这些婴孩的造型,继承了中国画中人物的造型技法,既蕴含欢乐祥和、多子多福寓意,又恰当融入当代审美元素,既有历史的传承感,又有鲜活的时代特征。

写意花鸟是他另一类画瓷作品类型。在景德镇画瓷史上,珠山八友是把文人画引入画瓷的历史开创者,也是真正使中国传统画瓷从工艺化向艺术化迈进的引领者。近些年来,大量国画家加入到画瓷大军,把景德镇画瓷艺术水平提升了一个大台阶。专业画家的融入,全新地诠释、消解着传统。

红流(高温颜色釉瓷板) 115厘米×60厘米孙立新从专业院校毕业,又经历了专业的绘画训练,这些经历对于他这个12岁就从事陶瓷创作的艺术家来说,无疑是让他不期成而有所成的原因。他的《花开富贵》《国色天香》《空山新雨》等是这方面的作品代表。每件作品都让观者似曾相识,又备感新鲜,这是入古出新的典型表征。

“画求熟外生,然熟之后不能复生矣,要之烂熟、圆熟则自有别,若圆熟又能生矣。工不如拙,然既工矣,不可复拙。惟不欲求工而自出新意,则虽拙亦工,虽工亦拙也”(明顾凝远语)。反复地浸染,反复地学习,反复地体味,反复地实践,让他的花鸟画在瓷面上展现出复合型艺术家的独特韵味。

近几年,经过反复实践,孙立新把大写意山水展现在了画瓷上。他近些年创作的山水瓷画,用靛青氤氲在洁白的瓷面上,泼墨的背景上,是中国文人式幽远的哲思,激情地震撼着观者,他的《春满山河》《蕴》《春江揽胜》无疑是这方面的代表。没有纯熟的技巧,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力,没有深厚的素养,没有扎根沃土的深入体验生活,没有艺术家敏锐的艺术直觉,怎么能创作出这样激动人心的精品力作呢?

彩瓷是孙立新近年来创作的新品,与传统的彩瓷艺术相比,他更加注意吸收现代西画创作的艺术技巧、艺术理念和艺术创作状态。这就使他的画瓷艺术在更广阔的背景和艺术空间中进行。他一改早已驾轻就熟的具象表现手法,也不再用传统的青花瓷表现方式,而使用大红大黄的色彩渲染,加上现代绘画的色块构成方式,这是一种形式上的新探索,但这也是艺术家心灵的回归,绚烂是孙立新内心深处火焰的迸发!

艺术品总是在观众的视野中完成它的价值,在审美的高度上明确它的价值。艺术家的艺术视野和艺术理念,决定着他艺术水平的高度。清王时敏提倡“脱尽窠臼,超轶出尘。以其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荒率苍茫之气”。于笔墨之外寻求象外之致,在法度之外体味意境空间的雄阔与深远。这一如陆游所云“诗之功夫,更在诗外”。与所从事艺术本身之外求取艺术,是艺术家的不二法门。孙立新深谙其道,故而近年来到处求学访友,交流探索,使其于本身艺术上不断攀升。

艺术的生命在于守正创新,这是基本规律。孙立新是传统功力深厚的艺术家,有继承也有创新。他为了这心中执着的艺术,苦练笔墨技巧,中国画中的“传移模写”“气韵生动”等“六法”之艺娴熟于胸。因而,他的传统花鸟、小写意人物等画作,深得传统文人画之笔墨精神。

创新是成就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守旧也可以把日子混得不错,但那不是艺术家应有的追求,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推广到无数新事物上去。在孙立新之前,鲜有人在大面积瓷板上用泼墨之法,通过转动瓷板改变颜料厚度和均匀度,以达到烧制后颜色的万千变化。

孙立新继承了父亲的青花泼墨技艺,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总是在创作中收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一泼,自由磅礴,纵情挥洒,抒写胸臆。把绚烂的张扬与精到的写意融为一体,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使大写意画瓷更加气势恢宏,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尤其是绚烂彩瓷的无限变化,唤出了艺术家内心深处掩埋的艺术之火,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艺术不仅是理念,更是物化的呈现。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艺术表达,是连接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话语桥梁,画瓷艺术的造型、色彩等表现形式,会传递出艺术家的生命活力。在画瓷的效果上,孙立新非常注重青花的滋润感和色彩的冲击力。传统的青花分水工艺是一项很难的技艺,因而,在瓷板上绘画中国画,既要娴熟地掌握中国画线条的勾皴擦点染,还要注重青花工艺中染色分水的技艺,尤其想要获得这两项不同领域艺术的融汇感,需要深切的领悟、娴熟的技艺,有时还需要飞动的灵感,甚至一点点运气。

色彩的不可确定性和色块的偶然效果,是艺术的灵感,也是艺术的生命之火的燃烧!四十年,几乎是人生的一半。孙立新用一半的人生历程、全部的身心投入,获得了今天的成功。这种不经意的成功,需要的是内心的追求与平静,禅意心境与诗意生活的融通,平和圆通的社会处事和特立独行内在狂放转换式的兼容。

修禅、生活、访友、探幽、妙悟,也许是阻碍成功的业障,也许是成功的法门。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图画,方能悉知其巧拙工俗,造微入妙。“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孙立新已过知天命之年,荣誉等身、家和艺成。然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艺术家,要经得住平凡,更要经得住志得意满的诱惑,才能艺进业精,不断创作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艺术精品。孙立新的艺术创作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其如此,社会才日新月异,人类才不断进步。社会如是,艺术更如是。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