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临夏 | 探索史前文明起源 赓续文化精神血脉(三)

原标题:专家眼中的临夏 | 探索史前文明起源 赓续文化精神血脉(三)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望衡:

四种审美基因在临夏彩陶中表现最充分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望衡所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史前审美文化研究成果——《文明前的“文明”》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在受邀参加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研究甘肃彩陶的时候,发现很多优美的彩陶都来自于临夏,所以一直想来临夏看看。”这次来临夏考察之前,陈望衡专门购买临夏的彩陶画册,详细了解临夏的彩陶文化。在本次论坛中,他作了题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最早成型——临夏彩陶文化意义与历史地位初探》的发言。

临夏马家窑彩陶因其精致典雅的艺术风格和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度吸引了世界目光,其特点是用浓亮如漆的黑线,在细而光滑的橙色、红色陶衣上绘以纹饰,花纹瑰丽,彩绘多以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涡形花纹组成。器形以盆、钵、壶、瓶为主,并扩展到罐、豆、瓮等。彩陶瓶的最大直径在肩部,以黑彩为主,部分兼有白彩,后期出现了红彩。其纹饰线条精细流畅,以水波纹、漩涡纹最为多见,亦有网格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等,还出现了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蛙纹、蝌蚪纹、舞蹈纹等,是史前的中国画,也是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源头。

“人类有自然基因和文化基因两类基因,而文化基因又分为四种:始祖崇拜基因、文明崇拜基因、世界意识基因和审美基因,这四种基因在临夏的彩陶里面表现得最为充分。”陈望衡认为,夏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临夏彩陶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跟夏文化结合在一起,跟大禹文化结合在一起,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最早成型,在这方面,其他地区的彩陶文化相对比较欠缺。(记者 马琼洁)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彩陶研究专家、研究员、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郎树德:

州博物馆跻身全国顶尖博物馆行列

作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郎树德研究的就是史前文化。他曾多次来到州彩陶馆(州博物馆)参观馆藏文物。他说,现在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内藏品数量大幅提高,种类更为齐全,整体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我这次发言的内容是就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新入藏的彩陶、玉器的研究价值作一些初步分析。自去年临夏州委、州政府发出捐赠《倡议书》以来,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增加了2万多件,其中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数量都有大幅增长。这些彩陶和玉器都是文物中的精品,使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在整个层次上可以进入国内最好的博物馆行列。”郎树德在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文物不仅见证着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更是一个地区文化自信的基石。近年来,我州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繁荣振兴文博事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任在肩的使命。尤其在去年,州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动员征集各类文物,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和传承,向全社会发出“捐赠藏品、传承文明,奉献社会、泽被后世”的文物藏品捐赠《倡议书》。全州文物藏品在数量、质量、类型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州彩陶馆(州博物馆)馆藏达到36145件,其中彩陶1.3万件、玉器839件,收藏的齐家玉、彩陶数量,特别是品级达到全国顶尖水平,开辟了文物藏品由民间收藏转入公立博物馆的新途径。

郎树德表示,从齐家玉器的收藏来说,从目前来看,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的藏品可以说是全国齐家玉器种类最多、最全、最精美的,也就是说,是齐家玉器展示最好的一个博物馆。通过征集捐赠,彩陶种类、藏品数量大大增加,很多纹饰精致、器型独特的彩陶就在这里展出。(记者 郭慧霞)

南京师范大学原教授吴庆龙:

临夏要在夏文化探源中有所担当

南京师范大学原教授吴庆龙在参加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时,作了题为《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大洪水发现的过程》的发言。

“参加这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发现的积石峡大洪水遗迹能得到妥善保护。”近20年来,吴庆龙带领团队扎根祖国西南边陲,为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尤其是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文明起源时期大洪水发现过程的验证中,曾模拟重建了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黄河下游改道和绵延的洪灾事件。巧合的是,这次溃堤与中原地带大规模文化转型事件在时间上十分贴合,似乎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不谋而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史籍、考古证据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佐证。

吴庆龙提到,大洪水的遗迹一部分在青海省境内黄河北岸,一部分在黄河南岸积石山县境内。“黄河积石峡在3900多年前发生过一场巨大的地震、滑坡和溃决的大洪水事件。大洪水的遗迹在国际上已得到承认和认可,国外也拍过纪录片。希望临夏州建立一个大洪水遗迹国家公园,帮助大家推进夏文化起源的探索研究。”吴庆龙说。

他建议,临夏州组织当地文史馆等相关人员到实地考察访问,进一步挖掘,以宽广的胸怀推进有关夏文化的研究探索。(记者 马琼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院长、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郭大顺:

寻找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高层次的中心遗址

“临夏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此次论坛为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学术研讨的平台,推动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这对于临夏州的发展,甚至是甘肃的发展都具有很大意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院长、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郭大顺在参加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时说。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代表;齐家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遗存。“刚才,听了郎树德的主旨发言,看到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琳琅满目的藏品,很惊讶。尤其看到有些彩陶的纹饰比彩陶王的都细,这是极为罕见的。”郭大顺看着一张张藏品的图片,脑海中不断衍生出各种推断。

临夏的史前文化为我们叩开史前文明大门、探寻文化延绵脉络、讲述华夏先民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史料。“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在临夏或者周边地区,有一个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高层次的中心遗址?”他在心中疑虑,“这个遗址一旦发现,将会对史前文化的认识和发展有了不起的贡献。”

郭大顺不仅提出了研究古临夏地区史前文化的方向,也为临夏更好地保护和深度开发史前文化把脉指路、出谋划策。他认为,临夏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富集,如果在此有所突破,将会在甘肃省乃至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也会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记者 陈礼娟)

来 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专家眼中的临夏 | 探索史前文明起源 赓续文化精神血脉(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