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元代才子乘舟返乡,触景伤怀,写下一诗,堪称元律中的名作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写在前面

揭傒斯是元代才子,与虞集等并称“元诗四大家”,其诗清婉丽密,虞集赞其“如美女簪花”,好就罢了,还锦上添花,其诗文成就之高可见一斑。

揭傒斯出生在宋末元初,6岁时南宋灭亡,从马背上得天下的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取士,所以,出身寒门的他尽管才华横溢,却难有入仕的机会。

不是孤舟来逆上,何人知道世途难。”,39岁之前,家境贫困的揭傒斯不得不离开江西老家,远游湖南、湖北等地,以讲学授业为谋取生存之道。

因为尝尽了生活的苦楚,所以对生活就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归舟》作于其未出仕之前,抒发了他乘舟途中的心理感受,浑然天成,堪称精品。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元 揭傒斯《归舟》

简译

春回大地,水中的小洲已经芳草茵茵,微风细雨中我独自归家。

大船在水中行驶,顺风顺水船行迅疾,两岸青山不断向后平移。

乌鸦在木郎庙上空盘旋聒噪,人们在香雾缭绕的水神祠中祭祀。

巨浪打在船舷上使得人趔趄踉跄,看似平静的航行也暗含危机。

赏析

衣锦还乡是古代学子至高无上的荣耀,十年寒窗苦读终是有了回报,自己的壮志也有了可以施展的舞台,怎能不高兴和激动呢。

可对于四处漂泊的有志之士来讲,回家的旅途可能就没有那么愉快了,纵使满眼风光,可想到自己郁郁不得志难免心生戚戚。

揭傒斯自然属于后者,彼时的他漂泊在湘汉一带,春水初涨,湘水两岸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沐浴着细雨微风他乘舟归家。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首联交代时令、事件和天气,春回大地,潇湘水暖,汀州草绿,斜风细雨,诗人乘舟而归。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颔联写船行之快,“大舸”即大船,因为顺风顺水所以一帆风顺,两岸的青山都如后移一般。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颈联写岸上的景物,风正一帆悬,旅途顺遂心情愉悦,两岸的景物也映入了眼帘,更添生机。

前三联犹如一幅流动的春江画卷,那么美丽,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境由心生,也间接地写出了揭傒斯迫不及待的归心似箭。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尾联直抒胸臆,是全诗的主旨,由前三联的轻快活泼转入了深沉的思索之中,明媚春光瞬间黯然失色。

江面上突然起了波浪,它们疯狂撞击着船舷,让船上的人有了踉跄之感,原来还以为会一直风平浪静下去的,岂知旅途中忽然有了变化。

诗人不禁由波浪联想到人生,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下,往往暗藏着惊涛骇浪,就这样以讲学为生也没什么不好,可自己的酸楚有谁知道?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人在旅途,思绪万千,揭傒斯的这趟回家之旅,注定不是那么的愉快和平静,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总是郁郁寡欢。

《南华经》上说,巧者劳,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揭傒斯是智者,当然要为自己的前途和身世着想,可即便是知道艰难了又能如何呢。

此诗的前三联写景,清新明亮,生机无限,尾联抒情,戛然而止,情绪骤转,从轻松到沉重,既是身世之愁,也是际遇堪悲,余韵悠长。

写在后面

揭傒斯的春天从39岁开始,这一年,他得到湖北宪使程钜夫的青睐,程钜夫不仅称其为奇才,还把自己的堂妹许其为妻。

程钜夫回朝为官时,揭傒斯居其公馆时,其才华颇得朝中众臣的赏识,40岁那年,由布衣直接被授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

此后三十年,文采出众的揭傒斯可谓才华大展,五年间接连升迁,官至二品侍讲学士主修国史,皇帝器重他,朝臣敬重他。

擅长诗词写作,熟知历史典故,书法造诣深厚,揭傒斯这位元代才子,前半生虽然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可其并未荒废学业。

就因为他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才能在后半生机会来临的时候,得以厚积薄发,从而改变命运,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不在顺境中迷失自我,不在逆境中放弃自己,这就是《归舟》这首名作给予读者的启示。

参考资料

揭傒斯:《文安集》

宋濂:《元史 揭傒斯传》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