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于苏州,并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
评弹历史悠久,苏州评弹艺术更是历经200余年不衰。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2008年及2011年入选第二批及第三批扩展项目。
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云端每周一推【名人名段赏析】,带大家了解评弹艺术,走进评弹艺术,感受评弹艺术特有的魅力。
名人简介
金声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57年4月加入苏州市人民评弹团(苏州市评弹团前身),1960年调江苏省曲艺团(现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先后任江苏省曲艺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曲协江苏分会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品
金声伯主要代表作有《包公》《七侠五义》《武松》、《褪色照片》《大闹走马口》《兵进泰州》《夜奔伏虎涧》《顶天立地》《三打祝家庄》《三国志》《杨家将》《武松与宋江》等书目,并出版了长篇书目《白玉堂》《开封府》,录制多部音像作品。
武定书场&苏州评弹团
在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评弹》艺术基地——武定书场。“武定书场”自1985年在石门二路社区开张以来,已经坚持30余年。上海市评弹团作为辖区单位,给予书场大力支持,每年为书场输送精彩的演出,大量优秀艺术家在此演出。苏州评弹团作为上海评弹团的兄弟单位也经常给予大力支持。金声伯先生的评话艺术成就非常全面,说表、噱头、面风、手面、动作、脚色、表演,可以说无一逊色,毫不夸张地说,听他的书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他的说书艺术风格独特,称之为流派也不为过。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包公·探陈州》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壮怀忧在风云上 诗卷长留精气神
金声伯先生十六岁从事苏州评话,拜评话名家杨莲青为师,十七岁开始名震书坛。他说表口齿清晰、嗓音宏亮、语言幽默生动、配合恰当、双目传神,形体大度,富有美感,具备极高的舞台表演艺术功力和大家风范。
金声伯有“巧嘴”之称。擅放噱,尤以“小卖”见长。面风、手势与说表配合恰当,双目传神。很多观众听闻金老的大名,都会慕名前来,但每每看到台上那么年轻的金声伯,都会觉得很诧异,其实,他18岁时在上海已经炙手可热,票房号召力巨大。当年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金声伯有半个月的演出,原先书场经理并没有对金声伯的演出抱太多希望,于是对书场的售票处说“不用留票,全部卖出”,而通常来讲,书场总会留一部分票给内部使用的,“书场经理担心最后票卖不出去,都砸手里。”书场经理的担心是有理由的,因为在相隔不远的天蟾舞台,有好多京剧名角的联袂演出,虽然票价高,但依然一票难求,在这个时候同期演出,一旦被对方抢走了观众,很难收场。哪知整个书场930个座位,半个月的票在2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这还不够,在金声伯连演两天后,甚至有不少人拿着京剧戏票从天蟾舞台想转战到金老的《包公》书目,并表示“愿意用5张戏票换1张书票!”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金声伯先生始终坚守和热爱评弹艺术,希望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不断研究说表语言、流派唱腔、评弹理论等,与戏剧界同行好友交流切磋评弹艺术,传授宝贵的舞台实践经验,提携指导后辈学生。金声伯先生始终关心着评话表演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的改变。他认为,评话绝不是简单地“用苏州话讲故事”,评话艺术既要坚持传统,更要跟上时代,要符合当下的审美,才能争取更多的听众。
(本段选自:苏州民盟)
一起欣赏一下他的艺术人生
金声玉振——纪念评话名家金声伯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