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纪念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专题 | 初探生活禅的生命力

“如来禅”是禅修成功时的最高悟境,净慧长老称之为“禅的究竟”;“祖师禅”是证得最高悟境的方法,净慧长老称之为“禅的方便”;“生活禅”则揭示了禅修的着力点——专注于当下这一念。生活禅的这一特质,超越时空的限制,若能有强有力的教团组织推动,必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本文选自《禅》2013年第三期。

耕云先生的“安祥禅”、李元松先生的“现代禅”和净慧长老的“生活禅”是古老禅法现代化最成功的案例。然而,随着耕云先生的去世,因缺少教团的推动,“安祥禅”面临发展瓶颈。李元松先生虽然成立了“佛教现代禅教团”,然而由于其知见一直难以得到大众认同,为“现代禅”的发展留下不确定因素。李元松先生临终时觉悟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作公开忏悔,“我为往昔创立的现代禅在部分知见上不纯正之一事深感惭愧,特向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十方善知识、善男子、善女人至诚忏悔。”由此可见,若无稳定的教团推动,后继无人,再好的理念也难以长久;即使建立起教团组织,若缺少正知正见,再宏大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净慧长老刚刚离我们而去,生活禅的前景如何,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净慧长老本人晚年也曾多次提及此事,“禅是佛教的法门,生活禅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情况而建立的契理契机的新禅法。虽然生活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怎样深入下去,怎样让生活禅能够持久地发展,又怎样让生活禅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能了解生活禅,现在我们还在探索,仍然寄希望于大家的支持。”本文从教团与知见入手,探讨生活禅强大的生命力,以此追思净慧长老。

我有幸参加了第一、四、七、十届生活禅夏令营,这时的净慧老和尚都是事必躬亲,接待授课老师、安排夏令营的各项活动,并亲自为营员授课等。然而,2007年以后,我又参加了第十五、十七、十八和十九届生活禅夏令营,明显感觉到净慧长老直接参与夏令营的活动越来越少,邀请、接待授课老师,安排夏令营的具体活动,大多由明海法师、明杰法师、明基法师、明影法师等分担,尤其是第十九届夏令营,净慧长老只在开营仪式和普贤阁夜话中出现过,引来不少人的猜测。崇剑法师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其新浪博客发出“最后一天老和尚还是没有出现”的感叹。

其实,净慧长老的做法另有深意。多年来,净慧长老以河北赵州柏林禅寺和湖北黄梅四祖寺为基地,辐射虚云禅林、邢台玉泉寺和大开元寺等十多个道场,培养出300余人的强大生活禅教团,肩负起研究、弘扬、实践、推广生活禅的重任,形成了南北交错的弘扬生活禅的网络,问禅、学禅、修禅、弘禅蔚然成风。到了净慧长老晚年,他放手让弟子们主持生活禅夏令营和禅文化夏令营,主编《禅》、《正觉》(2013年改版为《黄梅禅》)等刊物,以测试弟子们弘扬生活禅的能力。在没有净慧长老指导的情况下,第十九届生活禅夏令营依然圆满成功,这正说明生活禅的弘传后继有人,值得庆幸。

如果说生活禅教团是生活禅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障,那么,生活禅的特质则是其生命力的核心。有的学者从印度禅、祖师禅、南禅、赵州禅、临济禅,还有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等方面来探讨生活禅的特质,认为生活禅是将人间佛教理念与祖师禅精神高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当代佛教的发展模式与修学体系。这是生活禅的特色,但不是唯一特质,安祥禅也应有此特色。更何况任何一种佛教发展模式若无法从传统禅法中找到理论依据,与外道何异?!还有不少学者从融合性、当下性、普适性、生活性、智慧性、道德性、社会性、现实性、超越性、包容性等方面探讨生活禅的特质,认为生活禅成功实现了中国佛教融入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这也非生活禅独有的特质,正如净慧长老说,“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佛教如何有效地融入现实生活、融入主流文化,从佛教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一直到现在,乃至未来,始终是佛教要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整个中国佛教史,可以说是佛教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文化这块土壤中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那么,生活禅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我们通过梳理如来禅、祖师禅与生活禅的基本概念来寻找答案。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如来禅”归纳成禅法在某一时期的发展形态,如达磨禅、慧能南宗顿悟法门之外的禅,或指“祖师禅”之外的“如来所说的各种禅法”,其特色是“藉教悟宗”,依教修证,是教内相传的“未了”之禅,算不上禅的最高境界,自然比“教外别传”的祖师禅要低一些。然而,宗密(780-841)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把达磨门下所传的禅称为最上乘的“如来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是此禅也。”将“如来禅”视为诸禅中“最上乘禅”的原始佛典很多。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其中,“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由此可见,“如来禅”代表禅悟的最高境界,《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对此有如下描述,“无动无静是如来禅,游戏神通深入实际,不住生死不入涅槃,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虽观无相不舍大悲,虽住三界而恒出离,知真无染而不修证,离于戏论常乐宣说。”

由上文可知,“如来禅”是专指觉悟者通过禅修而获得的最高悟境。净慧长老在《生活禅钥》对此有精辟的解读:“什么是禅?首先,禅是一种境界。禅宗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是觉者的生活境界。觉者就是佛,佛时时都在禅当中。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禅。所以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觉者的生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就是禅的境界。我们可以从外表看到佛的那种安祥、自然、喜悦,这也是觉悟者的生活境界。”

净因法师与净慧长老

既然如来禅并非专指某种禅法,而是禅修成功后的悟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常人所能理解,所以佛陀悟道后,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在梵天、帝释的再三请求下,佛陀根据众生的根性,开始用语言这一工具,权巧方便,“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其目的就是让众生悟入涅槃妙心——“最上乘禅”的如来禅。净慧长老评论说,佛陀引导众生悟入佛知见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方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人、因时、因地而起变化”。中国禅宗历代祖师们效佛所行,在接引学人时,用过很多的方法。这些运用禅来接引大众的方法和手段,因人、因地、因时,契理契机,灵活多变,在不断改变、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方法(家风),而有五家七宗之分。

总体说来,禅宗的教育法可分为两种:言说方法和非言说方法。有关言说方法的必要性,净慧长老有如下论述:“作为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不是用逻辑思维可以解决的,只能用‘以言遣言’的方法提示一下。”藉教悟宗是以言遣言的方便,成为禅宗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历代禅师们除了引导弟子学习《楞伽经》、《金刚经》、《坛经》和祖师语录外,还有三种方法:参话头、解公案和逞机锋。逞机锋后来成为禅宗教育法的最大特色,形成法眼藏锋、云门胡饼、曹洞绵密和沩仰拨火等家风。非言说方法千奇百怪,最著名的有德山棒和临济喝。无论祖师们使用何种教育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刺激诱导门人去思索,返归本心,悟得本心,求得自我解脱。以上所讲述的五家七宗各种类型的禅悟方法才是祖师禅的核心内容。正如净慧长老说:“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

如果把“如来禅”看成是禅修成功时的最高悟境,净慧长老称之为“禅的究竟”,那么“祖师禅”则是“禅的方便”,是证得最高悟境的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净慧长老说:“究竟不离方便,方便不离究竟,二而一,一而二。”而在禅悟的过程中,无论我们使用何种觉悟的方法,觉悟的着力点则是其核心。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思,净慧长老在《生活禅钥》一书中对生活禅的着力点有独到的见解:“其着力点是在把握当下一念:觉悟在当下,奉献在当下,修在当下,证在当下,受用在当下,保任在当下。”“当下一念”是禅修的着力点,更成为生活禅的特质。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

《处处经》云:“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由此可见,“当下一念”才是生命的真实。净慧长老因而说:“当下这一念是我们生命存在的形式。除了有当下这一念以外,在我们这个生命中要找到一个实在的东西,找不到。生命在当下一念,生活也在当下,困惑在当下,觉醒也在当下,……所有的一切,离开了当下,找不到一个实在可以把握的机会。所以人生可以把握的,不是过去,更不是未来,只有每一个当下。”

既然当下这一念才是真实的人生,那么,专注于当下这一念自然成为一切禅法(包括生活禅)的着力点,而生活禅的要点就是要求修行者“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这正是继承了禅宗“把握当下、安住当下”的修行理念,“把佛法净化人生(利乐有情)、净化社会(庄严国土)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菩萨行)”。这就是生活禅的特质。

综上所述,“如来禅”是禅修成功时的最高悟境,净慧长老称之为“禅的究竟”;“祖师禅”是证得最高悟境的方法,净慧长老称之为“禅的方便”;“生活禅”则揭示了禅修的着力点——专注于当下这一念。生活禅的这一特质,超越时空的限制,若能有强有力的教团组织推动,必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

纪念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专题 | 愿将双手常垂下

纪念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专题 | 古佛家风禅者生涯

纪念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专题 | 我与净慧长老的往事因缘

纪念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专题 | 重新振兴佛教文化的老和尚

图片来源 | 柏林禅寺数据中心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冀(2022)0000003

柏林禅寺

官方网站 http://www.bailinsi.net

客堂电话 0311-84942447

投稿邮箱 blcssjzx@163.com

长按关注

微信号「blcs0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