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邱昭良·《系统之美》精读班|发刊词

阅读推荐

今天是系统思考大师德内拉·梅多斯(Denella Meadows,March 13, 1941 – February 20, 2001)的诞辰纪念日,她的专著《系统之美》被称为“系统思考从入门到精通的宝典”。作为本书的中文版译者,邱昭良博士和该书策划出版机构湛庐文化合作开发了“《系统之美》精读班”,有助于大家更好地阅读这本书。

以下是 《系统之美》精读班发刊词,供大家参考。

作者:邱昭良

来源:湛庐阅读App

大家好,欢迎来到湛庐阅读精读班,我是邱昭良,今天我要邀请你一起精读的书,是由湛庐文化策划出版的《系统之美》!

首先,作为《系统之美》这本书的译者,我先大致和你介绍一下,这本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到底讲了什么?

《系统之美》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做:Thinking in systems,直译过来就是:在系统中思考。

这里面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系统”和“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系统思考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系统?

“系统”这个词是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普遍在使用的一个词汇,是由若干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也都能理解,比如说,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系统,家庭也是一个系统,股市也是一个系统,我们所在的企业和团队,等等,都是一个个系统。

“思考”这个词,更是基础而普遍。指的是,我们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对它进行分析、解读,理解其含义,做出选择和判断,指导我们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心智或思维活动过程。

那么,把“系统”和“思考”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意味着,我们面对一个系统,怎么样有效地收集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赋义,从而帮助我们以一种更为系统友好,或者说顺应系统规律的方式,去做出决策。

对于这种方式,我们也不陌生。事实上,系统思考的概念也经常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之中。我们平常都会说,看待事情,要系统地看待它。而且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的哲学课里面也都教过我们:看待世界要用一种普遍联系的整体的视角去看,而不要用静止的、孤立的、机械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嘴上也会这么说,但是问题在于,怎么样去具体地运用符合系统规律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去解决问题,我们似乎并不擅长,很多人也做不到,往往是用静止、孤立的方式,思考问题很粗略、很浅薄、很机械,做出的决策不符合系统的规律,往往会遭到系统的惩罚,效果不佳。

那么,系统思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呢?

在本精读班往后的几讲中,我会详细和你分享系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决策、管理实践中带来的价值,在这里,我先举两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例子,来说明系统思考的价值。

小王是一个民营企业的中层干部,最近呢,他接手了一个大项目,需要他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就不能够及时的回家,一旦回家以后,也会遭到家人的埋怨,还有一大堆的家庭琐事,让小王觉得很棘手。于是,小王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这就造成一种局面,小王回家的时间就更少,家里的矛盾就更大,最后,就更难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听了这个案例,我们都知道,小王现在的状况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用系统思考的语言来讲,它背后的系统结构是一个增强回路,时间每过去一段时间,系统原有的态势就自我强化一次。也就是,小王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工作表现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那怎么样解决这样恶性循环的问题呢,我们需要运用系统思考的智慧,找到其中的关键因素,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系统原有的运转方向。所以,你如果学会系统思考,就能够抓住关键因素,驱动自己所在的系统持续快速地成长。

刚刚我们说了,人的身体是一个系统,家庭也是一个系统,股市也是一个系统,我们所在的企业和团队也都是一个系统。如果你掌握了系统思考的能力,对于你的身体,你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养生,从而健康、长寿、幸福地生活,否则的话,你的身体就会出各种各样的状况;对于家庭,如果你懂得系统思考,就可以做到家庭幸福、和谐、美满,否则的话,就可能出现各种矛盾、摩擦,甚至家庭破裂;对于股市也是一样,股市是一个巨复杂的系统,如果你懂得系统思考,就可以看清大势、顺势而为,赚得盆满钵满,否则的话,可能就会赔得一塌糊涂;对于企业和团队,如果你懂得系统思考,就可以让你的业务和团队、企业蒸蒸日上,持续健康地成长,否则的话,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摁下葫芦浮起瓢”,每天忙于救火,企业的内部协同一团糟、外部危机四伏、举步维艰。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身、带团队、与家人相处、经营与管理一家企业,乃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等等等。

比如,你如果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哪怕你现在只有7-8个兄弟3、5条枪,甚至就是经营着一个路边的小吃摊,如果你能够找到你的“成长引擎”,也可以实现企业持续、快速的成长。

所以,我认为,系统思考是21世纪的领导者必备的核心技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将其称为“第五项修炼”,认为它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基础性的一项修炼。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万物互联和自动化革命时代的到来,掌握应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能力,更加重要。

在这方面,很多机构都发布过类似研究。比如说,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一份名为《未来的工作》的白皮书,指出,到2020 年,劳动者最重要的10 项技能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考、创造力,都与认知、思维有关。

2018年,全球经合组织(OECD)也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在未来,有三大类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认知能力,其次是社交能力,第三是数字化技术能力。

因此,我认为,为了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自动化革命的挑战,我们人类所需要掌握的首要技能,就是提升认知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系统思考。

《系统之美》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好,说完了系统思考所能带来的价值,我就要向你推荐《系统之美》这本书了,这本书就是能够让你学习如何进行系统思考的好书,尤其对于我们今天生活在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的人而言,《系统之美》这本书将会将会教给我们,在复杂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制定出符合系统特性的对策。

这本书作者是德内拉·梅多斯,也常被人称为丹娜(Donna),丹娜是一位传奇人物,上个世纪60年代,她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佛睿斯特(Joey Forrester)教授,后来丹娜留校任教、从事研究工作,是大名鼎鼎的《增长的极限》研究项目组的主创人员之一,也是那本书的第一作者,之后丹娜长期在达特茅斯学院任教,从事系统思考的研究、教育。

《系统之美》这本书的初稿完成于1993年,是用于系统思考教学的一本教材,当时并没有正式出版,但是已经在圈子里非正式地流传了很多年,直到2001年作者意外的去世之后,到2007年,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黛安娜·莱特等人,将其编辑、整理之后正式出版。

所以,从我的介绍中,你能看出,这不是一本新书,而是一本很经典、很权威的书,久经考验,仍然广受好评,作者是这个领域绝对的“大家”。

所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如果认真品味,你绝对会从这本好书中获益匪浅!

那么,对于这么一本好书,谁应当去阅读它呢?

实话说,我觉得这是一本每一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读的书。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系统的复杂世界里,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就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非要问我,有哪一类人更适合阅读这本书,可以说,这本书尤其适合各级决策者。包括企业家、各级管理者、职场人士、政府和公共事务决策者等,因为决策者是在这个复杂世界中,面对复杂性首当其冲的人,决策者更需要有应对复杂性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把这本书的副标题译为“决策者的系统思考”。言下之意,在这个复杂的动态社会系统中,决策者应当用什么样的思考模型,才能应对好当今社会的复杂性的挑战,做出更好、更睿智的决策。

作为《系统之美》的译者,我接触过许多这本书的读者,读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但大家都反映这本书不容易读。

为什么《系统之美》这本书需要精读呢?

为什么这本书有点难读呢?我觉得,原因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本来就不是一门容易的科学,它是复杂性科学六大流派之一,整合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一门很系统、深厚的学问,需要经过长期、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

这本书之所以难读的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本来的写作初衷,就是一本教材,定位于高校的系统动力学专业学生、研究者,并不是针对一般大众读者的;只是由于后来这本书的影响力逐级扩大,才影响到了大众读书那里,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这本书难读的第三个原因是,这本书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包括三个部分,分别适合于系统思考的初学者、进阶学习者和高级研究者,我将其称为“从入门到精通的宝典”,所以这本书是有一个进阶的体系在其中的,并不是随便翻翻就能收获到其中的阅读价值的,需要大家认真思考,跟随书中的写作体系好好琢磨。

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一听,这书好像挺难啃的,就打算放弃阅读这本书了,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不要错过这本好书。

在我看来,一本有价值的好书难读是很正常的,因为良药往往是苦口的,一本轻松就让你读完的书,很难给你带来真正的启发。所以我建议你,越是难读的好书,我们就越要有把它读完、读懂的劲头。

我将如何带领你精读这本书?

面对这本有些难读的好书,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读这本书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精读班所要提供的服务。

我先向你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精读班精读此书所要达成的目标,我们这个班有两个目标,一个是保守的目标,另一个是挑战的目标。

保守的目标是引导、带领、陪伴你把这本书读完、读懂,这是保守的目标。那么,挑战目标是让你更好地理解这本书、读透这本书,并且有可能通过个人的思考、练习,掌握系统思考的一些使用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

当然,达成哪个目标,取决于您的选择和行动。毕竟我们这个精读班不仅仅只需要你听我讲讲就好了,它还需要你听完一讲以后自己去亲自阅读、亲自思考。希望通过我和你的共同努力,帮助你实现我们这个精读班的挑战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从四个方面帮助你:

第一,我会帮你提炼每一部分的核心概念、知识要点,并不是重复书中的内容和例子,而是会做一些补充与拓展,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你举一反三,也能更好地理解。

第二,我认为这本书要是只是读下来,虽然也会有收获,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就像前面提到的,这本书一定要“吃干榨净”,有的地方要读得慢一些、并结合相关书籍系统地阅读,并进行练习,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之后再来读……总之,我会结合我的学习与教学经验,给你一些阅读与学习建议,帮你不仅把这本书读下来,还要有更大的收获。

我会提供帮助的第三个方面,我会给你提供实践、应用方面的一些实用的行动指南,希望能够帮助你学以致用,以便培养你自己的系统思考的能力。

最后一个方面,在每一讲之后,我也会给你提供一些练习,这些都是我认为可以巩固理解、便于个人转化应用的桥梁,希望大家也可以带着问题去读,读完之后,试着去做做练习。这样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领读官的自我介绍

好,介绍完这个精读班能提供给你的帮助。最后我要向你介绍一下我自己。

《荀子·劝学》上讲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意思就是说: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合格的老师或具备系统思考智慧的人,看他如何行为处事、思考和决策,得到他的指导。

就像上面所说,学习系统思考是一个漫长的由知到行、知行合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自己钻研,而且要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助你。

我觉得我是可以帮到你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有三个理由。

一是,我是一个资深的系统思考学习者。也就是说,我是“过来人”。我的硕士和博士都是研究组织学习,从1995年就开始接触系统思考,至今已有25年时间,我对于系统思考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切实的感受。

二是,我在系统思考方面有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

2004年,我翻译了系统思考领域另外一本广受欢迎的好书《系统思考》;2012年翻译了《系统之美》。翻译本身不仅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也让我搞明白了系统思考如何由知到行。

之后,经过多年在企业、团队和个人方面的应用,我也出版了两本系统思考的专著,包括2009年和湛庐文化合作,出版的专著《系统思考实践篇》;以及2018年出版的新书《如何系统思考》。

第三个原因,我对大家如何学习和应用系统思考,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我从2003年开始研发了包括“系统思考应用实务”在内的系列版权课程,为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数万人提供过系统思考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通过接触大量的系统思考学习者,学员在现场练习中提到的问题,以及问的问题,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总起来讲,我觉得我可以帮到你,希望你通过《系统之美》精读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我觉得我自己对于开始《系统之美》精读班,跟你讲授系统思考,是完全准备好了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你踏上《系统之美》精读之旅,迎接复杂性的挑战!我在湛庐阅读精读班,等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