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忏法门:弟子依这10种心修持〈大悲咒〉,十方诸佛,皆来授手

一、自修度他的大悲忏

《大悲心陀罗尼经》:「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

《大悲忏》正是依从这番教导所制定。引导信众精诚用心,身持斋戒,将忏悔与〈大悲咒〉的诵持相结合而设立仪式,期许在此生证四沙门果,利根有慧观方便者,甚至能达到十地果位。

很多信徒为了超度而参加大悲忏。《大悲心陀罗尼经》:

「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大悲忏确实有超度的功德,但如果只为亡人设忏,就窄化大悲忏的意义了。

有些信徒为了现世利益,想要消灾祈福而参加大悲忏,经上说:「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所以平日持戒行善,对大悲咒深具信心,参加忏会确实可以消灾祈福,得到现世的利益。

《大悲忏》文:

「唯愿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自他行愿圆成,开本见知,制诸魔外,三业精进,修净土因。」

《大悲忏》的修持,除了仰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智慧,及〈大悲咒〉的广大功德来消除罪障,得到现世利益,还有更深的意涵:藉由仪轨的修持,透过忏悔而清净身、口、意,进而发起善根,逐步断除烦恼,直至开悟证果,成就佛道。

二、忏悔三法

知礼法师《修忏要旨》中,将忏悔分为三种:

「忏悔之法,运想相起为期;三无生忏,谓了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观业实相,见罪本源,法界圆融真如清净。法虽三种,行在一时。」

作法忏为身、口的忏法;取相忏为定心的忏法;无生忏则「观业实相,见罪本源」,已达「法界圆融」的境界。

这三种忏法,都含融在《大悲忏》仪轨之中。例如:礼三宝的仪式。信众在礼拜三宝时,除了须身、口清净,意念上要加上观想,以增智慧。《修忏要旨》说明如何观想:

「初礼佛时,深知佛体不离我心,同一觉源,圆照诸法,诸佛悟起同体悲,众生迷强受诸幻,悲苦相对感应斯成;一身遍至诸佛之前,一拜普消无边之罪。故默想礼佛偈(云云)。

次礼法时,深知诸佛所证果德,众生所迷理心;一切行门无边教道,离染清净,能轨圣凡,称此法门,三业致礼。故默想礼法偈(云云)。

次礼僧时,即三乘圣贤也,虽是因位,已到真源同佛,无缘之慈同佛,不谋而应。我今三业致感圣众,四誓所熏灭我罪根,生我乐果。故默想礼僧偈(云云)。」

礼拜三宝时,观想诸佛与众生的差异,在于悟与迷、净与染;从礼拜三宝中,坚固道心,灭罪生乐,成就菩提。

三、依十种心修持大悲咒

《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世音菩萨解说大悲咒的的形貌:

「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观世音菩萨殷切提醒要依这十种心来修持〈大悲咒〉。因此在参加大悲忏法会时,必须时时不离这十种心,方能与观世音菩萨相应,见到大悲心陀罗尼的形貌相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