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

原标题:《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

“名师课堂系列”都是应邀撰写的独创性的内容,如果阁下个人借鉴和使用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文末点赞点亮再看;谢绝转载;需要编入相关集子,请联系本人微信zgc1215a

重点: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体会语言艺术

(一)记一记:文史知识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初中所学的《曹刿论战》节选自此书。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春秋》《资治通鉴》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25史全部是。

3、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为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从文中看,晋侯爵位显然高于秦伯、郑伯。

4、明字音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为(wéi)晋军赐 若不阙(quē)秦 逢(páng)孙

(二)标题切入,“退秦师”的“退”前加个字,学生答劝或说,

然后把握第三段,1,2,4段在讲第三段时附带讲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缒而(连词,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如果)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连词,表顺承)有益于君【状语后置】,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以(用,拿)烦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省略句,“敢以(之)烦执事】。越(越过)国(指晋国,地处秦、郑之间)以(连词,表目的,来)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君知其(指示代词,那)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邻(邻国)?邻之(取独)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君之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也。若舍郑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外交使者)之(取独)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代词,指外交使者)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答应)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济(渡河)而(连词,表顺承)夕(名词作状语)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句末语气词),君之所知也。夫(发语词)晋,何厌(同“餍”,满足)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既东(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封(疆界;使动,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代词,代土地)?阙(使动,使……削减)秦以利(使动,使……得利)晋,唯(表示希望、祈请,希望)君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烛之武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

烛之武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使虎狼之师不战自退,解郑国于危难之间。他是如何成功说服秦伯退军的?请简要分析烛之武步步为营成功游说秦伯的论辩技巧(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说辞分为五层,请同学们标示)。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两字概括:郑亡

第一步:主动示弱,以退为进,满足对方心理需求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两字概括:亡郑

第二步:以弊晓之,动摇秦君,把握地理大势

3.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两字概括:舍郑(存郑)

第三步:诱之以利,把握地理大势与对方心理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两字概括:赐晋

第四步:回顾历史,离间秦晋,把握历史事实与对方心理

4.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两字概括:阙秦

第五步:预测未来,慑退秦君,前瞻眼光与对方心理

总结论辩艺术:总之在这段游说辞中,烛之武善于揣测心理,善于利用矛盾,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无论是弊与利的愿景分析,还是历史地理分析,莫不是紧扣秦国的利益诉求来谈。将郑国的安危与秦国的利害结合起来,且不知不觉全部转换成秦国的利害分析,的确是一种高超的言说智慧。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可以说将游说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三)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1)深明大义的志士。

(2)义无返顾的勇士。

(3)机智善辩的辩士。

(四)1、群像:

一位勇于自责的冷静君主

一位睿智果决的枭雄霸主

一位清醒冷静的政治家

一位能言善辩的外交家。

2、有人说, “烛之武生命如蝉,七十年的等待,最终等到了生命价值的绚丽绽放”,你认可这种观点吗?

**语文学习本质上不是吸纳、囤积为主要目的的“占有式”学习,而是走向言语表现、确证自我精神生命的“存在式”学习。

讲究语言艺术,这是学习动力,也是学习标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