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那些年,在学雷锋的日子里

原标题:​那些年,在学雷锋的日子里

作者简介

郑永生,男,1963年出生,笔名郑直,寓意直来直去,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爱好文学基本到了如痴如醉地步,喜欢途步孤行旅游,小打小闹写点游记,曾经没事就弄点短平快的“豆腐块”,偶尔也弄点杂谈、通讯、专访等,现在开始琢磨起零零散散的追忆文章,就想留下点絮絮叨叨的人生百味。从前在《冶金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经营时报》《辽宁日报》《辽宁经济报》《写作》《党风月报》《廉政之声》《本钢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400多篇文章。

向雷锋同志学习

那些年,在学雷锋的日子里

原创:郑永生

时光不言不语,一眨眼乍暖还寒的二月悄悄溜走了,春暖花开的三月悄然而至。我们迎来了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恰逢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六十周年。

回想那些年学雷锋的往事,总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五十多年学雷锋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就开始阅读《雷锋的故事》,学习《雷锋日记》,背诵《雷锋名言》,聆听《学习雷锋好榜样》,看露天电影《雷锋》,购买《雷锋画报》,可以说,我是在雷锋精神鼓舞下长大的。雷锋的事迹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得三四年级,学校要求同学们每天做一件好事,看谁做的好。那时基本是半天课,上午上四节课,下午学雷锋,找来钉子锤子钳子修理桌子凳子、擦玻璃、拨杂草,实在没什么做的,就去捡粪交到学校,或者割捆柴禾给学校,冬天生炉子用,这些都算是学雷锋做好事。

记得学校操场有个大坑,我们班用一下午时间把坑填平了,学校大会上,校长给我们好个表扬。那个时候我家到学校有一段路,到了雨季,道路积水泥泞湿滑难走,我们班学雷锋小组,每天轮换背一年级学生上学。

学校为了鼓励我们学雷锋,规定每个班都要有一本好人好事登记本,那时各班级学雷锋劲头可足了,哪怕捡到半截铅笔、半块橡皮、小手绢都要交给老师,希望自己的名字登在记录本上。为了得到表扬,我们班有个女生,从家里偷父母五角钱交到学校,说是上学的路上捡的。那时一根铅笔二分钱,一根冰棍三分钱,最好的笔记本才二毛钱,五毛钱算是重金,学校在课间操后对她进行了表扬,随即她父母找到了学校,学校不但返还了五毛钱,还对她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

念五年级时,赶上学雷锋纪念日,学校组织我们为烈军属、困难户挑水、拉黄土和煤面,搀扶有病老人到卫生所打针,老人连声称谢谢!这时我们感到心里美滋滋的,甭提有多高兴了,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到了念初中高中时,我们学雷锋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三月五日,老师带领我们到敬老院大扫除,拆洗被褥,清扫厕所,在学校周围栽花值树,为灾区捐款,还开展学雷锋座谈会,举办学雷锋黑板报,新团员宣誓等等。选出学雷锋先进积极分子朗诵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就是现在,我还能背诵下来前几段:“你虽然不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战斗冲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你却是真正的勇士呵——哪里需要?看雷锋的飞快的脚步!哪里缺少?看雷锋忙碌的身影!给大娘浇地麦苗正要返青——立即把自己省下的存款寄给公社,支援受灾农民弟兄……”。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各行各业出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景象。记得我所在的单位本钢焦化厂掀起“比学赶帮超”劳动生产竞赛活动。团委设立“学雷锋流动红旗”,开展“五小成果”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回收废钢铁,为厂区道路护栏除锈刷油,号召广大职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献岀一点爱,争当“四有”雷锋式的好职工。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厂涌现出了“雷锋岗位”“雷锋班组”“雷锋服务台”“雷锋标兵”“雷锋先进个人”“雷锋式青年”“新长征突击手”,那年我被评为学雷锋个人典型,源于那次马路上的救人经历。

一九八二年冬天,大约晚上八点左右,我骑自行车从威宁回本钢五宿,当骑到解放路四医院上方时,看到一位大约四十多岁的人摔倒在路旁,看样子摔得不轻,路过的人一个又一个走过去,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去扶他,就在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雷锋扶老携幼的画面,不由自主地扶起了他,他已不省人事,旁边还有一位热心肠的人从他兜里找到了该人的工作证,原来他是本钢房产福利处的职工,我同那位好心人赶紧把他送到本钢总院,挂号住院,一直忙到十一点并帮他联系到他的好朋友,他忍着疼痛对我们俩说:“谢谢你们救了我。”听到他感谢的话语,我的心里有说不岀的高兴,连忙回应他,不要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过后听他的好朋友说,我们救的人第三天过世了,属于心脏性猝死。太可惜了。做了这件好事,我也很高兴,向车间主任汇报了此事,主任在车间职工大会上表扬了我。同事问我,万一那人讹你怎么办?我说我没有想过……

一九八五年,厂团委组织团干部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在雷锋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雷锋生前的照片、奖状、荣誉证书和雷锋日记,最引人注目的是字里行间洒满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情。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后我更加热爱人民和尊重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道岀了雷锋一生的真实写照。

参观了雷锋纪念馆后,我们已经把雷锋精神的深深地刻在了心底,于是连续七八年到本溪火车站、市政府广场、厂区门前开展学雷锋服务活动,为群众理发,修理自行车、手表、收音机、鞋,配钥匙,免费提供书刊杂志阅读等。一次,一位老大爷走到理发摊前,问:“理发店剪一个头要二元钱,你们剪一个要多少钱?”正忙乎着的一个青年抬起头,大声笑着说:“我们一个‘子’不要!”在修鞋摊位前站着一个小伙子,犹犹豫豫想贴鞋,团员小季忙向小伙子打招呼,并介绍贴鞋的皮子虽然是废皮子,但是可结实了,一定能贴好。

记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我们车间宫文生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在焦化街住的残疾人何师傅,帮何师傅买煤买粮,盖房子,擦玻璃洗衣服……本溪人民广播电台还作了专题报道。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各级团组织提出学雷锋“热心献社会,诚心献岗位”的号召,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断传递雷锋精神。现在每当回想起那些年学雷锋的故事,虽然距今很遥远,但却令人难以忘怀,是那个年代让我们学会了做好人好事和无私奉献,学会了爱岗敬业和关心爱护别人,用言行丰富了雷锋精神。

三月五日到来之际,感触颇深,有感而发:

主席题词记心间,

雷锋精神代代传。

六十年来风雨过,

世间大爱闪金光。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