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精神内耗,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情绪

任何时候,精神内耗的制造者,都是我们自己,要终结它,也只有靠我们自己。

关于精神内耗,余华老师这样解释:

“精神内耗,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情绪……它的某种程度,是在寻找一种人生出口。”

然后,余华老师坦白——

在40年的写作过程中,他也是一次次内耗,不断跟自己较劲,最终写出了《活着》、《兄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相同的内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

有的人,被内耗消亡怠尽、溃不成军;而有的人,把它一一拾起,不断拼凑,踩在脚下。

结果如何,不取决于内耗本身,取决于处理的智慧。

1

精神内耗,本质是在寻找困难出口

这些年,大家都把精神内耗看作是洪水猛兽。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精神内耗也是人生前进的必经之路。

正如余华老师所说:

你只有遇到困难才能前进,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就往前走,困难往往会造成人的精神内耗,内耗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

遇到内耗,有人消亡,有人觉醒。

学会抓住内耗积极的一面,事情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

罗翔教授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曾经有一名学生的故事,让他很受感动。

这名学生,当年高考发挥失常,离心目中的大学只有一步之遥。

这个时候,有人找到他,告诉只要交钱就有大学可上。他信以为真。

上大学后,他非常努力,并且下定决心要考研究生。

凭着这股劲,他参加了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并且考上了心仪的高校。

接下来他又参加法考 ,也顺利通过。

然而,尴尬的是,因为后来证实他的大学毕业证是假的,考研和法考结果都被宣布作废。

这多么像黄粱一梦。辛苦拼搏了4年,结果告诉你:命运只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

遇到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会埋怨纠缠、内耗放弃,从此一蹶不振。

而让人意外的是,这名学生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开始学习之路,从内耗中成长。

后来,他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拿到本科自考文凭,然后重新报名参加法考和考研,并且两样都再次通过。

通过努力,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证明:我可以!

人生路上,遇到精神内耗,我们总以为只有放着的那个门框,才是唯一的出口。

但是,当我们试着让思想拐个弯,向左或向右走,却可能找到另一个出口。

许多事情,不是抱怨和后悔就能解决。

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只有接纳现实,付出努力和行动。

在行动不断的煎熬中,我们终将找到另一种出口,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和美好。

正如诗人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2

精神内耗,需要松弛有度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

“如何爱上风?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如果把精神内耗比作风的话,当我们像蜡烛,就会弱小得一吹即灭;可是当我们像一团火,却会越烧越旺。

想起了近段时间网上爆火的汪小菲的母亲张兰。

面对他们的家庭丑闻,网友铺天盖地地谩骂,希望他们名利俱损。

张兰没有被舆论打倒,借着流量,反而大赚了一笔。

据时代财经报道:

“汪小菲霸榜热搜以来,张兰直播间仅酸辣粉这一样产品的销售额已接近5700万元,加上肉香肠、老坛酸菜鱼三种单品,则创造了1.8亿元的销售额。”

不少网友感叹:张兰为何有着如此强大的一颗心脏?

原来,她的大半生风雨飘摇,一路坎坷也曾风光无限。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她那无人能比的巨大弹性,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网友@迷死氧 评价她“被生活打趴800回,她也能笑呵呵地站起来801次。”

刘润在年度演讲2022年《进化的力量》中曾谈到:

“一个企业,不能只有脆性、塑性,还要有弹性。”

同样,作为个人,内耗来袭时,我们不能像花瓶,一碰即碎,溃不成军。

也不能像泥人,虽泥体还在却失去了原来的模样,丢掉了最初的衷心。

我们要像篮球,松弛有度富有弹性,掉下来时先弹一弹,甚至有点变形,然后恢复到自己原来的样子。

2021年9月,国家颁布的“双减”政策,让中国“教培行业”进入凛冽的寒冬。

俞敏鸿创建的“新东方”也没能逃脱历史的洪流。

在别的公司裁员跑路时,新东方的退场,体面又有责任。

新东方退租了1500个教学点,巨亏了六七十亿元的装修费。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新东方”不欠房租、不欠工资,还把买下来的教学设备及桌椅,全部捐给了乡村学校。

此时的俞敏鸿,年逾50。面对如此人生低谷,他却坚韧如松柏。

他积极寻求出路,义无反顾地冲进电商行业,开播了“东方甄选”栏目,谋求企业的转型。

后来,“新东方”又活了过来。

《反内耗》中写道:“内耗就像生了一场病,有人一直耗着,而有人却早已学会了自愈。

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躺不平又卷不赢时怎么办?蹲下。”

是的,只要你松弛有度、足够柔软,风雨来袭时学会保存实力,总有再站起来的时候。

3

如何解决精神内耗

莎士比亚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自己的损失而哀叹,而是想办法来弥补损失。”

面对精神内耗,需要我们正确区分、转移方向,积极行动起来予以解决。

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精神内耗,不妨一试。

1、正确区分

罗翔教授曾经说过:

“与其想方设法避免内耗,不如学会判别‘哪些值得去耗’,让内耗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从而抓住危机中带来的机遇。”

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山脚下的一户老人,养了两个儿子。

一天晚上,老人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

“我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了,明天你们两个上山砍柴吧!”

说完,父亲给了每个儿子一把很钝的柴刀。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大儿子心想着可不能输给弟弟,带着那把钝的柴刀就上了山。

弟弟却美美地睡了一觉,吃过早饭,拿出磨刀石把柴刀磨得锋利,然后才上山。

傍晚回到家,哥哥满头大汗,却只砍了一捆柴,弟弟很轻松地扛回来几大捆柴火。

看到此景,老人动容地说道:

任何事情,不是你有多用力,就有好结果,一定要懂得区分哪些地方值得用力,才能拿到好结果!

生活中的困难,如同山上的柴火,在我们没有寻求到锋利的解决之刀时,不如先让柴火就在那里。

我们要做的,就是修养自己,磨利手中的柴刀。

2、转移方向

著名诗人席慕蓉说:“成功路上,我们往往也会停留下来短暂休息,是为了更好地风雨兼程。”

面对一件事物精疲力尽时,最怕一直耗着。吃不下、睡不着,无法释怀又无法解决。

写论文的人,都遇过这种情况:写到一半时卡壳了,纠结了好久,仍然写不下去。

这时朋友打电话过来,约出去吃饭。

心想反正干耗着也没用,干脆去参加朋友聚会。

吃饭回来,发现有了新思路,竟然轻松地把论文完成了。

所以遇到难题时,不妨先放在一边。睡个懒觉、聚个餐,或者出去旅行几天。

有时途中一个灵感,或者朋友的一句点拨,问题又迎刃而解了。

3、积极行动

与其做思想的巨人,不如积极动起来,把用在内耗上的能量转换为行动。

心理学家肖恩提出的“20秒启动法则”,可以让我们快速从内耗中转移出来。

肖恩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先是把吉他放在壁橱里,从卧室走到壁橱,取出吉他需要20秒。

没想到这小小的20秒,却成了他弹吉他的主要障碍。

他努力用意志力坚持,也只保持了4天。

后来,肖恩买了个吉他架放在卧室,然后把吉他放在架子上,想弹时触手可得。

小小的一个吉他架,节省了拿吉他的时间,肖恩如愿养成了弹吉他的习惯。

这就是积极行动带来的好处。

同样,做其他事情,我们也尽量让启动时间在20秒以内,则更容易达成。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行动起来,忙碌就会战胜迷茫,一切问题在做的过程中,终将找到答案。

4

任何时候,精神内耗的制造者,都是我们自己,要终结它,也只有靠我们自己。

内耗来袭,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重要的是,我们在内耗中要学会自我救赎,自我突破

背负不了时就学会放下,做到松弛有度。

学习一些解决内耗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自己。

诗人余秀华写道:“一个能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

每个厉害的人,都曾经历过无数次内耗,并在一次次的内耗中成长升华自己。

人世间,从来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也从来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

点个在看,请一定相信, 你所失去的,终将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

作者简介 怡可兰心, 富书作者,用文字笔尝遍人间冷暖,治愈人间悲欢 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