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漫谈“饭盒文化”

漫谈“饭盒文化”

谢大伟

“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以来流传的名言,人有二欲:食、性也。这是人类(包括动物)繁衍所应具备的本能,谁也不能例外。

一日三餐恐怕是从古传下来的吧,许多的时候这三餐未必都能在家里吃,那么按照早出晚归的规律,许多在外面工作的人,中午的这一餐就要在外面吃,于是人们就出现了带午饭在外面吃的习惯,而这个午饭就被称为“晌”,“吃晌”就是吃午饭,“带晌”“拿晌”就是带午饭,现在这种说法还在农村广大地区流行着。

至于这个“晌”要用什么东西装,那就要看带的是什么东西了,如果是“饼子”一类的成整的干货,那就随便找一个或纸或布兜之类的包裹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散质的饭食或流质的食品,那就需要用像“饭盒”“盆钵”之类的容器来盛装了。

我们最早看到的古时一些大户人家或酒家用的“餐盒”或者“食盒”,那种类似提篮式的下有底盘,中间装碗盘,上有盖罩的就是,这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用到。至于普通老百姓,有一个筐随便装一下就得了。

老式饭盒

及至到了现代,人们发明了金属的饭盒,这就方便多了,饭盒轻便结实,又易于加热,这使午餐的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

就中国的国情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用饭盒带午饭的人群达到了高峰,不管是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等,凡是需要中午在外面吃午饭的人群,绝大部分都需要带饭盒,而有能力有食堂的单位极少,那么这饭盒就成了许多人的必需品,有的家庭还可能多人需要。

那个年代,如果你注意观察,在早上上班上学的路上,每个人都会背着或挎着一个小包,那包里装着的就是饭盒,骑自行车的,后边货架上夹着的是饭盒,有的在车把上挂着的是那带梁的饭盒,可以说人不论高低贵贱,在带饭盒上是平等的,至于里面的“内容”嘛,那当然自己知道。

那个年代粮食是凭票供应,没有粮票你就是有钱也吃不到饭,所以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吃饭的问题。

带饭的形式要看你所在的单位是什么条件,最常见的就是带煮好的现成的饭菜,这样吃起来方便,有些有条件的单位,会提供汽锅蒸饭,你只要带米去就行,这样能吃到新鲜的米饭。许多单位会提供热饭的大锅灶,能保证大家中午吃上热乎的午饭,有些单位就没有这些条件,自己想办法,夏天还好说,凉点照样吃,冬天就找火炉、火墙、暖气包上热,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不像现在这样大米细粮随便吃,做也好做,那个年代大家带的午饭几乎都是粗粮,当然也要带少量的菜,不是今天的鸡鸭鱼肉,记得带的菜最常见的就是炒土豆片,再就是各种咸菜,一年之中很少能看到肉。当然各个人群中吃午饭的形式也不同,有的人群是各吃各的,从不互相往来,而有的人群却敞开了造,大家在一起互相让着吃,或者互相“抢”着吃,充分显现出那一团的和气。

我上小学时,家距离学校六里多地,中午不能回家吃饭,那时候就开始带饭盒,学校有大柴灶的锅,中午给学生们热饭,很方便的。因为有的饭盒是同一种牌子的,于是大家就在自己的饭盒上用小刀划上自己的名字或作上记号,以防止与别人弄串了。

到了偏岭六中后,学校有食堂,不需要饭盒,但是一些走读生同学都是在家里带饭,我们一些要好的同学就在课间先把走读同学的饭先吃了,然后中午到食堂再吃我们的午饭,那个年代人们都很无私,特别留恋那个年代。

现在人对许多事情往往会过分的解读,比如有许多所谓的专家说,隔夜的剩饭剩菜不能吃,会产生这个那个的毒素,我看你就是没饿着,你看哪个家不吃剩饭剩菜?只要饭菜没有变质就是能吃的,以至于现在许多年轻人被惯得不成样子,传一位女子因为婚后不吃剩饭,而被离婚的事情,自己说从小到大就没吃过剩饭!真想不到这样的人今后会怎么生存下去?

还有说大家在一起聚餐,会互相传染疾病,从理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许多过分的防护却造成了现在许多年轻人抵抗力下降的趋势。过去人们往往不太重视卫生安全,大大咧咧,这样的后果是容易传染疾病,但是“利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过去人因为不重视被传染,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下,自身的抗体却得到了增强,反而不容易染病。

以现在城市中的孩子为例,一般普通的小感冒或碰破点小伤就必须去大治,不花个几百上千的不罢休,而结果是,体质却越来越差,而一些偏僻农村山区的孩子基本上是喝点热汤,大被捂出汗,挺一下就过去了,这就是“有一弊必有一利”或者“有一利必有一弊”。

今天的情景与几十年前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单位和部门都有了自己的食堂,午饭带饭盒的现象已大大减少,另外社会上的餐饮服务业也是无孔不入,各种快餐、小吃、盒饭铺天盖地,再也没有那种有钱吃不到饭的情况了。人们在享受这种方便的同时,也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比如有许多有条件可以做早餐午餐的人家,为了省事,懒得做饭,经常叫“外卖”,你花钱消费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你养成这种好逸恶劳习惯的后果是什么?

这种是最早见到的饭盒

这种饭盒容量比较大,适合重体力劳动者饭量大的人使用,它带着几个不同的菜盒,使用起来很方便。

过去的饭盒一般都是熟铝的,可塑性强,不易损坏。

现代的饭盒有了不锈钢的,塑料的等等。

各种保温饭盒更显优势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千变万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弄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享受今天福利的同时,我们还不应忘记许多传统的事物,不时翻出来与今天做个比对,该需要坚持的优良传统精神不要丢掉,保持艰苦奋斗勤劳本色不能变,我们过来人有责任做好这些宣传。

欢迎关注作者的头条号

(见图片右下水印“头条@鸿雁b”)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